摘要: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业务,它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资产损失,因此需要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并加强其风险控制。从概念层面来说,商业银行也是一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企业,而信贷业务则是其核心业务。同样银行的信贷资产也占有绝对比重,所以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现阶段,国内经济已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因此需要革新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模式。以下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
结合实际分析,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自然风险,即由于地震、水火灾以及台风等不确定性因素及灾害而导致的风险。二是社会风险,即由于政治、经济政策变化、不法行为或其他事故而导致的风险,像如我们常规认识中的“洗黑钱”就属于社会风险。三是经营风险,即银行在运作中由于决策行为、主观努力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风险。具体来说,经营风险已经成为了眼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一、现阶段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当前这部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信贷前调查方面的问题。银行在贷款发放前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资质进行准确、细致的审查,如果这一环节的工作落实不到位,那么便会造成信贷风险。然而目前这类问题已非常普遍,部分银行在贷款发放前依旧存在资料审查收集不细致的问题。再有,少部分银行因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核查机制,所以对个人或企业借款方交上来的资料也无法进行准确细致地核查,没有能力辨别其中的虚假信息。新形势下,这一问题也成为了造成银行信贷风险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所以银行的贷款资金安全始终无法保证。【1】二是信贷时的审查问题。基于宏观层面分析,国内商业银行市场的发展依然不够成熟,所以各银行间也普遍存在着恶意竞争,有的银行之间为了招揽客户也早已违背了经营规范。基于上述背景分析,实际贷款开户前的审查工作也尚未得到切实有效地落实。而这种忽视信贷管理制度的做法也抬高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实际工作中,个别银行或银行的个别网点会为了完成年度信贷业务的业绩指标而放松对一些大客户的检查,涉及到材料的审查时也只是走走形式,但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出现资金问题,那么贷款就会变成呆账。这类问题每天都在发生,银行方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或管理制度,但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三是贷后风险跟踪管理方面的问题。调查发现,只关注信贷营销而不重视信贷检查的问题,某些领导同志单纯地认为,“信贷就是简单地将贷款发放下去”,至于事后的风险根本没有考虑到。加之部分商业银行没有针对贷后风险形成系统地管理制度,所以贷款发放之后的风险把控也依旧存在停滞不前的状态,再加上追责制度尚不完善,因此有关的不良贷款事件一直频频发生,今后应加强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进而创造出全新的管理格局。【2】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及特点
(一)原因
虽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还是可以概括出其以下主要原因:一是现实金融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假如商业银行或是借贷方中的任何一方在经济活动中出现偏差或违规项,那么便会导致原有的借款合同无法执行。同样,因为宏观金融市场变化而导致的其他不确定性也会影响银行和借款人及企业间的合作,从而使银行无法拿到既定的收益,这一环节所产生的偏差也同样需要重视。二是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够对等。现行的“借贷管理模式”下,银行及借款人所掌握的信息始终难以做到对等,因为银行无法掌握借贷企业和借贷人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所以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往往来不及反应,于是就失去了对于贷款的有效控制。而一旦无法及时回收资金,则会造成市场混乱及信用危机,因此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式,商业银行必须要推进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优化改革。
(二)特点
首先是隐蔽性特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很多潜在的风险始终难以被有效发现,在各种表象的掩盖之下,银行想要探究到问题的本质必须要克服重重困难。
其次是客观性特点,它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或者消失,固定地存在于银行信贷业务之中,且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当风险出现后,银行不仅会造成资金损失,而且必须要承担一系列连带后果,所以信贷风险造成的影响也是串联性的。
最后是可控性特点。对商业银行来说,一旦发现风险必须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管理、把控,进而将其影响降到最低。
三、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措施
(一)完善信贷风险及内部管控机制
新形势下,想要加强其风险管理必须要在银行内部构建起完善的信贷风险监督及防控机制,进而为各项细节工作的优化改革指明方向。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构建完善的现代商业法人产权制度,加强对于企业法人的监督,真正将银行一方的利益与法人责任整合在一起,让其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这部分工作的优化改革,相关负责人员也必须要增强风险意识,革新工作方法、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再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并在银行内部营造出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便能够创造出全新的风险管理格局。
以上述工作为基础,还需要构建起完善的信贷风险评估体系,要根据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对客户的信用及偿债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价。之后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完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尝试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客户的最大承贷能力准确评价,汇总出其风险与回报比率和信贷规模。评估体系的建立要做到完善、客观,并推进对于市场环境、道德风险、非市场风险等要素的整合判断,保证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控制,保障银行的贷款资金安全。
(二)重视问题贷款的处理
对商业银行来说,若想要降低不良贷款的所占比例。必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之后还要通过对于不良资产的重组来加强对由于道德因素而造成的信贷风险的管控力度、严格落实好呆坏账核销准备制度,进而管理好对于不良资产与安全资产的分类。要转变工作思路,盘活不良资产的库存,控制好不良资产的比例,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运转。
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要拓宽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手段、创新思维方式。在未知的发展形势下,这方面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以推进机制创新为基础,还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各类社会机构的力量,營造出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格局,提高管理效率。要加强与投资银行、信贷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并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及外资的关注度来提高管理效率。
(三)完善信贷业务的审批管理制度
新形势下,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构建起完善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批管理制度。要学习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战略,推进其信贷决策体制的科学化改革。笔者认为,这方面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和信息披露制度之上,要在各个部门间建立起相互制衡的权利监督机制,并强化对于贷款审核权利的制约。此外,还需要加强银行风险的外部环境监控,发挥好银监会的作用。
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那些恶意逃避债务的单位或个人要坚决予以制裁。央行也需要对企业的兼并、充足以及破产操作做好监督,实时把控风险并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这要求政府执法部门提高对这部分工作的关注度,确保银行法律权利不受侵害。要重点解决好银行与借款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优化信息披露制度,营造出良好的贷款环境。
四、总结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需要提高对这部分工作的关注度。新时期,我们需要在解决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推进这部分工作的优化改革,以下笔者依托实际工作经验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宋贺.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2):212-213.
[2]蒋坤忠,王永祥,杨晓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8(21):103+106.
作者简介:
叶阳,青海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