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彦丽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总结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科学课堂应该这样上:
一、认真研读课标。
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可总有一条是捷径,课标就是课堂的的指挥棒,是学习的高速公路,可以让你顺顺当当到达目的地。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使教材与课标紧密结合起来自己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钻研课标是在对教材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的深加工、深处理。
二、上好课
上好第一课---绪言课
科学绪言课,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科学的第一课。但绪言所包括的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广,份量较重对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这给讲好绪言课带来了一定难度。上好绪言课,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把第一堂科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就会极大地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心上。 那么怎样树立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呢?
贴近本地资源,以缩短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课堂举例,尽量贴近本地资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他们的身边。例如:在我们屯留有丰富的煤资源,通过介绍,学生们知道了我们的优势资源,接着提出问題:“煤有什么用途?”,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常识答出诸如“煤可以烧锅炉、烧火炉取暖、烧煤做饭”等答案。这时,教师应指出:在我们没学化学之前,仅仅知道一些煤的原始和传统用途。煤要直接燃烧,仅是利用了煤炭应有价值的一半。煤在我国年消耗量约在10亿吨左右,其中30%用于发电和炼焦,50%用于用于各种锅炉和窑炉,20%用于日常生活,也就是说。我国每年有3.5亿吨煤的应有价值被浪费掉了。要充分利用煤的价值,目前科学利用煤的主要方法有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把煤转化成气体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焦炭和人造石油(媒基油)。煤既是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是世界上最大耗煤国家之一,可是有70%的煤是直接烧掉的,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因此,我们要掌握化学这门科学,科学地、合理地利用矿产资源。
通过以上讲解,使学生知道了科学不仅与现代工业有关,而且与高科技工业也密切相关。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树立了信心。通过学习科学,使人类合理地、科学地利用资源,享受更先进的科技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为学生学习科学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1.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学《怎样得到氧气》一课,教师在已知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特点,抓住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与兴趣感,从实际生活出发,先指出氧气在各个领域的重要用途,再引申到氧气制取方法的学习上。这样学生就觉得学习化学有了一个实际情境,感到化学与自己的生活很贴近,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多了,最后模拟氧气的工业制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以合理组织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可以有选择性地对科学旧知识的要点进行检索,指导学生对科学新旧知识构建联系,为学生指明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观察的要素和实验重点,提供指导意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快乐。例如教学《氧气的制取》,教师并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得到氧气,而是要使学生通过自己预习,以及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从而使他们懂得是什么物质的分解才得到氧气的,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3.强化课堂练习 弥补学习缺陷
课堂练习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巩固已教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力措施。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科学而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以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课堂练习的设计重要的是针对性强,针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既要有用、有效、有趣,还要兼顾习题的使用性、灵活性、分解性和趣味性。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同时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和薄弱之处并及时进行弥补。
三、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不是对新授课的一个复述,而是对知识进行的重新正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总结,理清与理顺知识脉络,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或帮助,促使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概括整合,这样,学生懂得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并且能够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如教学《氧气的获得》,学生在掌握氧气性质的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初中气体的制备奠定了探究学习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举一反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充分说明他们已经迈出了学会学习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史丹.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08):24.
[2]张艳娜.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20(64):15-16.
[3]张鸽.探析小学科学的翻转课堂教育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7): 159-160.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