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相哲
中图分类号:G8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50-02
摘要 如今国家和社会都非常重视高校的体育教学问题,学校也致力于保障我国新一代人才的身体健康。高校的体育教学问题就变成了现今国家和学校关注的重点,高校体育不单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此让学生在学校内有更好的发展。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健康中国;高校体育;改革
高校和社会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也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进行着改变,其更加重视自身的体育课程以及技能水平,也格外重视自己的生活是否健康,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健康中国的理念提出,更是让高校的体育活动更加丰富,让学生的健康意识有了稳固的基础。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该逐渐调整其体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此迎合健康中国的背景。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质与人才培养不平衡
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将学生的体测水平纳入了最终的成绩评定中,可以看出高校还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质问题。为迎合国家的教育目标,高校的体育教学不单重视体育技能,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质情况。而通过其他途径也在帮助学生增强其体质,甚至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来激励学生进行运动[1]。但是随着这一教学目标的不断推进,高校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由于高校学生的生活习惯,使得学生的体质近些年再下降,而大多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体育训练,无法正确的保证身体素质,提高体能,也没有良好的健康理念作为生活的支撑。虽然高校对于学生的体质问题加大重视,但在其实际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的形式化并没有真正的让学生有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学校开设了相关测评也并没有按照学生的体质进行量身定做,更多的是使用统一的测评模板。另一方面,各高校之间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竞争的标准之一,使身体素质的考量标准非常不科学。总之,虽然重视学校学生的体质问题,但其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与学校重视的体质问题相比,学校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格外轻视。学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将我国的体育人才培养工作掉以轻心。其中,教学模式、教学目标都没有按照专业的体育学生和普通学生分开制定,也没有格外注重专业体育学生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应现今的体育环境发展。而不同高校也没有将本学校的体育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以此使人才培养与学生的体质问题使得我国现今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之一。
(二)技能与理论不平衡
我國提出的健康中国纲要要求民众的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要求经常锻炼人群为5.3亿。健康中国的理念提出后,应该加强我国民众的相关健康意识[2]。而高校作为年轻人的发展基地,更应该注重其健康水平。而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健康中国的相关理念进行融入,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让学生注重自己的身体素质。但是现今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多的注重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过于注重学生是否有参与相关的体育训练,是否有按时出早操等,并没有让学生在意识中拥有重视身体素养的意识。本身高校的体育课所占用的时间较小,大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而过多的技能学习使学生也意识到了技能的重要性,得到了相应的体育技能提升。但没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则锻炼的效果也会不尽人意。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学生并没有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进行身体锻炼,其认为在体育课中学习的技能足以他们应付期末考试,这样的态度会非常影响我国健康中国的计划推展。忽视了理论的教育会让学生不明白为何要进行体育锻炼,如何正确的进行体育锻炼,如何正确的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3]。有时学生会在训练过程中造成损伤,这并不能让学生的机体得到很好的提升,运动损伤也会让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下降。因此,重技能而轻理论的教学也是现今高校教育发展中不平衡的因素之一。
二、“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路径
(一)注重学生的运动乐趣
学校应考虑到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只有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贯彻健康中国理念,才能将学生的体质素养真正的提高。学校课针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调查,现今高校都拥有多个运动社团,并不缺乏多样性的体育项目,而这些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也较为多样,比如比赛、交流会、联谊会等等[4]。学校应积极帮助社团开展类似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在给予帮助和设计内容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不但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也要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提高锻炼意识,在生活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更加迎合现今的健康中国理念。而学校也要鼓励更多的体育项目建立社团,在原有体育项目种类的基础上多开发高校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社团。可大力开放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也可让体育教师参与到社团的建设过程中。除此之外,也可将社团的活动形成体育类的娱乐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互动程度,也可以发展高校的体育文化,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也能让学生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多样的活动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容易让学生培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突出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
(二)改革教学方式
针对高校学生的不同体育能力应进行多样化的分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体育能力有全面的提高,能够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更大的作用。在高校学生进入体育课堂之前,应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能力测评,根据学生的评分进行统一的分班。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而分班式的教学模式则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课程设定[5]。而不同院系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分班,比如其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直接进入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的体育素养更高,有更好的能力进行专业的体育训练,保证平日生活中的正常练习,更有助于其提高身体素质。而一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应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学校可利用好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材,帮助学生进行局部训练。比如一些学生的心肺功能较差,则可以针对此类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教学,这样能让学生的体质有更好的提升。除此之外,体育教师的合理分配也非常重要,经验多的教师与新聘请的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从而整合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模式,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能够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系统
针对高校重体质轻培养、重技能轻理论的情况,应对现有的教学评价系统进行调整,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样可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来。不但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水平等进行评价,从而让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能够对高校的体育教学都产生积极的作用,不但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关注教师的工作成效、知识水平等等。教师的考核不应以学生的成绩为基础,也要考虑到教师的综合能力。而对学生考评不但要以期末的成绩为中心,也要对于学生的对体育的兴趣、平时的练习以及其身体素质等进行综合考量,考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对体育的学习态度以及其体育心理素质等,这样的全方位考察才能够真正助力国家实现健康中国[6]。
三、结语
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做出改变,针对高校体育现有的教学问题应该加大重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锻炼意识,提高其实提素质,也要加强其文化素养,真正的让学生能够在健康中国的潮流下有全面的发展,拥有健康的体魄,助力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宋波.“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32-34.
[2]李素萍.健康中国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02):85-88.
[3]贾斌.“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运动,2017(09):10-11.
[4]高华.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16(3):189-192.
[5]于婷婷,刘一帆.智能手机使用 对“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J].广告与公共关系,2016(4):118-125.
[6]迟小鹏.美国校园体育管理模式对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启示[J].体育大视野,2016(4):156-157.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