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0-09-10 07:22牟维静李敏
南北桥 2020年8期
关键词:运用分析案例教学法初中数学

牟维静 李敏

【摘    要】数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科目,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都比较大,需要教师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案例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数学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案例教学法  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89

數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仅仅依靠教师口头上的讲解,学生无法有效的理解数学知识,也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选用典型的数学案例分析题,引导学生融入数学情境,利用典型案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此外,案例教学法在运用时,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和科学的引导。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有什么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较快的进入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相对较低,尤其是初一刚入校的学生,课堂学习需要教师的督促。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跟随老师的讲解思路走,才能完整的听讲。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数学案例,由案例的讲解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案例教学法有两个要点,一方面可以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案例讲解相当于课前预习,也可以称为二次学习。教师讲解数学案例的过程中,即使学生没有注意听讲,忽视了重点学习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后面正式的讲解弥补起来,相当于为后面正式学习的部分做一个提前预习。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弥补学习上的漏洞,促进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预习。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阶段的数学侧重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那么教师就应该用恰当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公式和理论用案例分析出来。这样的方式与教师直接讲解理论知识相比,更加容易理解。

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听懂,还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数学非常注重理解性学习,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案例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推理,师生之间还能活跃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案例教学法也是一个让数学课堂能够变得活跃起来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策略。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虽然很多,学习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但是有很多知识点是可以迁移的。比如数学公式,一个数学大题的解决方法不一定只有一种,也不一定固定的用一个公式解决。比如函数和方程式的时候,多个方程式运用到同一道题目中去也同样适用。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寻找融合多个公式和多种解题思路的案例给学生讲解,那么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题时,就可以将案例分析题中的知识点和解决思路,迁移到其他题目中去。数学教师不可能将每道题都讲解一遍,学习数学还是依靠学生对知识的自主迁移。那么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典型解题思路,这其中涉及到的公式和解题技巧都是最典型的,适用于其他数学题。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学会一道题,能解决其他的同类练习题,这是案例教学法突出的优点。

二、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

(一)自设或寻找典型案例

数学教学离不开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讲解,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先要寻找或自己设计案例,要保障案例具有较高的学习意义,还要保障所用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接受。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经济的繁荣,还为教育教育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许多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数学也不例外,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数学教学案例和讲解方法,很多名校名师的数学案例讲解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寻找与数学教学相关的典型案例。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经验自己设计案例。教师自己设计的案例更能够综合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出来的案例对学生来说也能够接受。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案例或是采纳网上案例,都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步骤。

(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总结案例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引导和督促的作用,主要还是依靠学生主动学习,勤奋思考。尤其是数学,教师为全班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那么学生不仅需要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还需要自己用心思考。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着重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不一定要完整的为学生讲解案例解题的全过程,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可以让学生主动分享解题思路和解决措施。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案例,在讲解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针对这个案例,学生的解决思路虽然是五花八门的,但一定有学生自己的理由。教师要抓住这个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把解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孔子说“不愤不启”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教师等到学生没有解题思路,甚至无从下手的时候去引导学生,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利用适量的练习促进学生对案例知识的迁移

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数学知识,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解决类似的数学题。那么通过一个案例讲解,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至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就需要教师督促学生练习。通过定量的训练,学生才能更好地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师在准备练习方案的时候,既要结合案例中涉及到的数学公式和理论,也可以适当的添加新内容,适当增加训练题的难度。教师针对案例分析中的题布置训练题,可以在课堂教学上布置,因为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的给学生指导和答疑,效率更高。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很大,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更加高效的教学服务。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教学积极性,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科学、高效的案例分析题。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着重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珏,张仁津.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数学文化”中可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典型材料案例分析[J].科学导报,000(0z2):23-24.

[2]陈敏茹.探讨迁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16):21-21.

猜你喜欢
运用分析案例教学法初中数学
论教师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