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

2020-09-10 07:22周淑芳
南北桥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课程思政心理健康

周淑芳

【摘    要】随着时代教育发展的不断改革更新,现代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开始面临全新的挑战,部分院校开始实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方式,基于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课程思政教育应运而生,让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实现了有机结合,促进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及思想的健康发展。本文以课程思政教学作为主体展开深入分析,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心理健康  思政教学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42

课程思政的宏观教育理念为:在全员人格基础上建立全课程的多元化教育,让思政理论课程能够与其他教育有效集合,实现教育的共同发展。课程思政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实现了其教育作用,体现了其他教育学科的内涵,深化了其他教育学科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最显著特征是“融合性”,任何教育中皆可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思政作为新型教育理念在各大高校中开展实施,彻底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且与心理健康教育现结合,真正的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感受,不断为当代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大学生心理教育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培养目标不冲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在本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两者结合可行性较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建设者,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有必要在重视思政教育工作之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现代社会多元化,大学生看待世界的视角也会发生变化,心理特征也会由此发生改变,所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加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存在一定联系,其具有较为相似的教育目标,两者都是研究社会变化对人的影响,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极有必要。

(二)教学资源可共享

大学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在于两个学科的教育资源能够实现共享。课程思政并非独立课程或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融合性,能够与多种学科之间发生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受到更多的启发,思政教育也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思政元素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其包含众多的知识内容,比如:历史、时代、文化、国际、精神、道德与职业等方面均可有效应用在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且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哲学范畴,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可实现共同发展。

(三)与时代需求相符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时代性,是满足新时代教育的关键,大学中传统教育模式需要改变才能更加符合新时代需求,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当代社会信息化、技术化,大学生生长于多元化的信息网络时代,若不能再教育中让其拥有辨别事物的能力,学生必然会在大量的信息中失去学习的方向,由此出现思想问题。传统教育重视系统化知识的传授,但忽略了正确人生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便能够有效的改变该种现象,能够让当代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正确辨别外界事物,并作出正确的行为。该种教育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个人能力,还十分符合当代教育需求。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想要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必须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教学内容入手,寻找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对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都极为重要,若没有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必然会影响社会发展。在课程思政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教师意识培养的引导,让教师在教育中作为学生的榜样,不断地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的观念在课堂上输出,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重视大学生心理特点,创新教育形式,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中获得更多启发,从而拥有健康、正能量的强大内心。

(二)在教学手段中融入课程思政

丰富的教学手段是吸引学生的参与课程教育的关键。因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需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兴趣和心理特点入手,制定联系实际的课程思政,让学生能够与抽象化思政知识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通过唯物辩证原则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兴趣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想法与需求,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适合其学生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课堂中教师所讲的内容,拥有健康的心理与正确的三观。

(三)在教学载体中融入课程思政

教学载体的优秀应用能够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学校要积极的使用新媒体,让两种教育实现有效交互。比如:在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等大众社交媒体平台设置学校专属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日常主题文章的发表,让学生参与讨论,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学校还可设置自己的教育主题网站,在主题教育网站中设置更多便捷性功能,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于教师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课程。同时,在主题教育网站中也可发布学校内部的各种正能量事迹,侧面引导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其能够不断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结语

根据上述内容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必须要重视课程思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性,不断挖掘两者之间的共通点,让课程思政能够真正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同时,让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修炼内心,拥有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谢玉兰.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根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新探[J].智库时代,2019(48):134-135.

[2]林静,王玲玲,康著言,王世伟.基于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199-200.

[3]陶婉.民辦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J].智库时代,2019(42):160+162.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课程思政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