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延安精神发挥着重要的推动力。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逐步形成的宝贵思想,它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政府的原则和宗旨的集中凝练,这种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时又是新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源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延安精神具有巨大的社会历史性,在今天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仍然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 延安精神;党的领导;时代传承;红色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2-0087-02
建国70周年以来,我们党在风雨和磨练中锤炼品质,党的优秀品质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延安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不断升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闪烁着自己的独特光芒,并越发耀眼和夺目。
一、延安精神形成的背景
延安精神是党在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于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思想。1934年10月党的第五次“反围剿”失敗后,中央红军只能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长征,开始进行战略大转移,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延安。到达延安后,首先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因为延安处于自然条件相对恶略的黄土高原,加之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陕北当地粮食减产,物资紧缺,中央红军只能自力更生,在当地创建了规模较小的印刷厂、被服厂和军械修造厂,同时在其他时间也会从事一些日常的生产活动,向当地农民学习,如开荒种地,牧马放羊。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思想。
二、延安精神的内容
一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一定的精神品质。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下,在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界形成的优秀品质。延安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是中国人民在世世代代奋斗中形成的深远持久的精神品格。我认为延安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当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党员和干部,张思德同志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作为通讯班长时,即使条件很差没有交通工具,下雨天没有雨衣,九十多公里的路程,草鞋磨飞了,脚磨出几道口子,也积极主动并且按照约定的时间送达信件。然而在和战友小白挖煤矿的过程中,为了照顾战友,同时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他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事迹集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为主要内容的张思德精神,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延安精神的本质。毛泽东高度赞扬了这一伟大的精神,张思德他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时这一个故事深深表明了我们党的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党内的每一位同志,都为了人民着想的,甚至有的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在延安时期, 毛泽东同志还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在文章的开篇处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 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 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上也包涵着一种民主精神, 人民是个集体概念,是众多人的集合体,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大多数人服务。
(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我们国家刚建立起新中国时候,以农业为主,但是农业经济又很落后,导致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落后,我们要把国家建设成工业国家同时又要做大做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遇见困难我们应该不轻视它,虽然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一片光明的,我们克服这个困难最根本的秘诀就是艰苦奋斗,携起手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可见艰苦奋斗是克服困难的关键因素。当时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封锁,只能退居延安,但当时延安四面环山,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转移到当地之后毛泽东同志只能号召根据地的军民自己动手,艰苦奋斗,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军队和当地的农民一起劳动,他们需要打仗时就在部队作战,一有空闲时间就和村民一起种地。他们齐心协力,自力更生,自己依靠自己,自己发展自己。长时间的作战和劳动并没有让他们感觉到累,反而在当地,靠着南瓜汤铸就了军民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主要方法论的体现。不断开拓创新就是要用头脑武装自己,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个人的意识是整个社会意识的个性的体现。毛泽东同志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个体,他在延安时期,曾研究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结合延安的实际情况,写出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发生在延安的著名的整风运动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党员思想上得到了解放,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发展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新的表现形式。当今世界各种思潮和各种思想相互交融,各民族之间的思想的不断交融,国外各种思想的交织,让我们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复杂,坚定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武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坚实基础和支柱。只有认真把握和学习延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23日在陕西考察时曾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并倡导延安精神就是我们的党前进的方向,就是我们的航船在海上航行的灯塔,我们要不断坚定信仰的力量,同时党员干部也要学习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发展,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体现。70多年过去了,延安精神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首先,延安精神具有一种巨大的凝聚作用。在延安精神中,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共产党人都强调并且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曾说:“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边宁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共产党人不断艰苦奋斗,把自己的精力和需求放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关系祖国建设、舍小家,为大家,“众人拾柴火焰高”,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其次,延安精神还有一种感召鼓舞价值。延安精神基于我自己的理解基本可以概括为“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目标。艰苦奋斗,就是即使处于恶略环境也要能吃苦,能奋斗,正视困难,藐视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梁家河时期,过的“五大观”充分证明了,能吃苦,并不断进取才能最后取得成功。实事求是就是共产党人的一面镜子,镜子的作用就是正衣冠,这始终给共产党人巨大的精神监督。开拓创新更是表达了共产党人要在时代的不断变化之下,永不懈怠,锐意进取。当今社会只要人们提起红色精神就会有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它激励着我们,不怕困难,不甘落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不断发展创新。延安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练和升华。
岁月流逝,延安精神从一个带有区域色彩的精神,逐步上升为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中国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延安精神也是时代的一种展现,它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是人创造的,精神是人所具有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今天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红色精神不断赋予新时代新的内涵,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我们党全心全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新时代共产党人乃至全国人民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态[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赵德宇.试论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知识经济,2009,(12):176.
作者简介:
朱淑娜,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研究生在读,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