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中索洛科夫的悲剧色彩解读

2020-09-10 18:35王萌
今古文创 2020年32期
关键词:命运

王萌

【摘要】 米哈伊尔 · 肖洛霍夫于1956年末在《真理报》上发表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该小说当月被译为中文,而且有两个不同的译本,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和《译文》上发表。小说主要描绘了一位平凡又普通的战士索洛科夫在二战中的悲惨境遇。这部小说的发表,被看成是苏联五十年代中后期解冻文学的信号,小说中蕴含着对人现实与命运的思考。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索洛科夫的悲惨命运以解读其身上的悲剧色彩,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悲剧本身,还有更深层次的人性光辉与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一个人的遭遇;索洛科夫;悲剧色彩;命运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2-0019-03

米哈伊尔 · 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尤其偏爱创作悲剧艺术,苏联文学史家叶尔绍夫说:“肖洛霍夫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理解生活的本质,亦即人类的悲剧。”的确,他的作品都基于作者對历史现实的深刻思辨和对时代社会的深层认识。肖洛霍夫的创作以其深刻的历史主题、憾人的艺术力量,特别以其在悲剧艺术诸方面的成功探索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一个人的遭遇》是肖洛霍夫于1956年底发表的短篇小说,被誉为“长篇史诗般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构建了人与战争的新话题,开辟了当时战争题材文学创作的新途径,将人们的目光引向特殊的群体——不屈不挠的俘虏。肖洛霍夫尊敬那些为了祖国承受了所有痛苦但并没有成为叛徒的人。

作者以自己独特的悲剧意识描写了战争带给普通平凡人的无尽苦难和惨痛悲剧,映照了人与战争、人与家庭、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主人公索洛科夫是一名极其平凡普通的人,得益于肖洛霍夫对人物真实细腻的描写,我们甚至能在索洛科夫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切身地感受到他的悲哀、无奈与痛楚。这悲剧不是索洛科夫一个人的悲剧 而是战时千千万万普通士兵的悲剧,是战时千千万万用生命热爱祖国的俘虏的悲剧,甚至是战时千千万万为活着而忙碌奋斗的平凡人的悲剧。

一、悲剧色彩的构成

“你们可曾看到过那种仿佛沉浸在极度悲痛中、充满了绝望的忧郁、叫人不忍多看的眼睛吗?”肖洛霍夫细腻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产生好奇的同时,心中又泛起怜悯和悲哀。到底是什么样的遭遇让索洛科夫如此悲切?

(一)家庭的悲剧

悲剧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情动人。家庭作为社会上最基本的单位,和每个人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着眼于家庭离乱的家庭悲剧最能打动人心,烘托震撼人心的悲的气氛,强化“怜悯”的悲剧效应。肖洛霍夫有浑阔的艺术视野,也有敏锐的艺术视点,他的悲剧都是把镜头对准社会,把焦点集中于社会的细胞——家庭。

《一个人的遭遇》中共有三个围绕主人公索洛科夫展开的家庭主题。每一个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打动读者的内心。第一个家庭是索洛科夫出生的家庭,索洛科夫出生在一户普通的人家,由于1922年的饥荒,父亲、母亲和妹妹都相继去世,只留下索洛科夫一人无亲无故,孤苦伶仃。

作者并没有着太多的笔墨描写这个家庭的悲剧,但小小年纪就无父无母的索洛科夫又如何不悲哀可怜呢?但索洛科夫并没有因为家庭的不幸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个家庭在读者的面前缓缓展开,索洛科夫换了几份工作,娶了位温柔贤惠的老婆,值得注意的是,索洛科夫的老婆也是一位孤女,两个心灵破碎的人走在一起,彼此温暖。他们的家庭生活满是幸福和快乐,虽然日子贫苦,但他们对彼此的包容、心疼与爱让这个家庭的形象变得鲜活,日子越过越好,他们迎来了三个孩子的诞生,积蓄了一笔钱,盖了一座小房子,平淡的日子已是最大的幸福,“人生在世,还需要什么呢?”然而,战争的敲响使美满的家庭不得不分离。索洛科夫奔赴战场,远离家人,但家庭这条线索却从未在小说中消失过。可以感受到战场上的索洛科夫对家庭深深的牵挂,对推了老婆一把的内疚与忏悔,以及因此到死都不会原谅自己的自责。战场上、俘虏营中,在无数次生死面前,在数不清的困境中,支持索洛科夫挺过去的永远是家庭的信念,是对家人的惦念,然而,他们却只能出现在索洛科夫的梦中了。

在索洛科夫千方百计逃出俘虏营后,等到的确是老婆和女儿被炮弹炸死的消息,多年来慢慢经营的幸福在一刹那结毁,支撑着索洛科夫活下去的信念轰然倒塌,读者的心和索洛科夫一起难受、痛苦直到绝望。儿子的消息给了绝望的索洛科夫以希望,儿子的六次勋章和无数奖章让索洛科夫骄傲喜悦,可是,命运又和索洛科夫开起了玩笑,在5月9日胜利的那一天,儿子被德国狙击兵打死……悲剧的悲剧性源于悲剧主人公最为珍惜、无限向往或孜孜以求的某种理想或价值的被否定和被毁灭。而索洛科夫的希望与理想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被践踏和毁灭。“唉,生活,生活,你究竟为什么要那样折磨我?为什么要那样惩罚我?不论黑夜,不论白天,我得不到答案。”第二个家庭让人黯然神伤,第三个家庭随之出现,给索洛科夫活下去的动力。索洛科夫领养了一个在战争中变成孤儿的小男孩瓦尼亚,他们两个本身就是战争悲剧的产物,他们都在战争中失去一切,却又似乎重新找到了幸福,成为彼此的依靠,文中“我”正巧碰到父子俩动身前往卡沙里,却不知道这“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砂子”最终会何去何从……

(二)孤独的悲剧

“抽烟也罢,死也罢,一个人总是很难受。” 人生路漫漫,让我们畏惧的往往不是前方的荆棘,而是这一路上没有人和你谈天说地,没有人理解你内心的感受,没有人鼓励支持你走向远方,你拥有的只有你自己。索洛科夫最讨厌的就是孤独,然而他却似乎一直在与孤独为伍。家里人被饿死,只剩他一人;妻女被无情的炮火炸死,战功累累的儿子被杀死,只剩他一人;他一个人开着载满炮弹的车向战场冲过去;他一个人从俘虏营逃跑被抓;他一个人面对俘虏营长米勒的枪口;他一个人载着德国少校逃跑……一个人不是为了说明索洛科夫是个多么了不起的英雄,而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寂寞与孤独。孤独这亘古不变的悲剧从未放过他,直到他的眼泪枯竭,直到他的生活没有希望。但索洛科夫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的执着和热情。

寂寞的可怖凸显了索罗科夫的坚毅和万尼亚在索洛科夫生活中的重要性,他们对彼此的陪伴似乎让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平凡的悲剧

平凡并不是一种悲哀,令人悲哀的是国家对于平凡的普通人的态度。索洛科夫是一个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也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一个普通的热爱祖国的俘虏,一个普通的为了活着而努力的人。他是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他是一名平凡的英雄,肖洛霍夫用他的笔从平凡中书写了伟大,但同时也书写了平凡的悲哀。强大的国家是如何对待具有崇高精神的平凡人的呢?上校说会请求司令部奖赏索洛科夫,之后便没了音讯;他的儿子为国捐躯,他却连基本的生计都要勉强维持……一个满是口号的国家并没有真正地关心普通人。“俘虏把人弄得不人不鬼。可是,他在那边,在俘虏营里, 即使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却坚持忠于自己的祖国,而回来呢? 谁也不需要他!”

但肖洛霍夫笔下的索洛科夫是伟大的,他没有可怜巴巴地去乞求同情,也没有去诅咒当局,更没有丝毫的抱怨。他努力地继续生活,正是他的不屈不挠、虽平凡但仍坚韧不拔的品质凸显了这种悲哀。

二、悲剧色彩诞生的必然性

从古希腊的悲剧到批判现实主义的悲剧,严格说来,大都是将冲突建立在偶然性、 宿命论之上的“命运悲剧”,或将冲突建立在人性缺陷之上的“性格悲剧”。但是肖洛霍夫笔下的悲剧,无论是《静静的顿河》,还是《一个人的遭遇》都是以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为基础的。索洛科夫作为俄罗斯民族一个普通人的代表,他的悲剧人生并非偶然,而是有浓厚的发展基础的。

(一)战争的残酷性

索洛科夫本可以拥有幸福的生活,和妻子儿女过着平凡却又美满的生活。打破这一切的并不是某一次偶然,而是战争的必然。索洛科夫作为战时人民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多少家庭因为侵略战争而妻离子散,多少人民因为侵略战争而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他的遭遇反映了苏联人民在二战中的痛苦和折磨。据战后统计,苏德战争中苏联共有2700万人死亡, 其中 1800 多万为平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战争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苏联共有 1710 座城市、7 万多个村镇和 31850 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

肖洛霍夫将战时一名普通人的悲剧向大家缓缓道来,让人们切身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如果没有这场因为私欲而引发的战争,很多人的人生就不会成为一场令人惋惜的悲剧。苏联元帅朱可夫说:“战争对于士兵与下级军官来说,就是一台巨大的绞肉机。”它可以绞碎无数美满家庭的生活,甚至绞碎众多普通人的生命,但它绞不碎人民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祖国的热爱。战后的人民就像涅槃重生的凤凰,屹立不倒。

(二)民族的道路

索洛科夫的生活道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人生,也不仅仅是万千战时普通人的命运,还代表着苏联人民在20世纪上半叶的道路。刘亚丁认为:“索洛科夫的道路,实际是被用来‘模拟’一个民族在半个多世纪中的命运:他和自己民族的‘生活曲线’是平行的,都是倒U型的道路,而且两者之间具有编年史的叠合关系。”

民族的发展作为大背景是时刻影响着索洛科夫的生活与抉择的。俄罗斯民族在20世纪上半叶的起点是艰难的,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后,人民的生活还未安定,还要面对武装反对分子的攻击;面包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悄然而至;还要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此时,索洛科夫的家人在饥荒中被饿死,他自己给富农当牛马才勉强维持生计。后来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也是俄罗斯民族命运发展的高点,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索洛科夫进城市当工人,并学会了开车,更为此着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西斯残忍地侵害俄罗斯民族,建设的成就被毁坏殆尽,索洛科夫不得不奔赴战场为保卫祖国而战。

所以说,《一个人的遭遇》仿佛成了俄罗斯民族20世纪命运的默示录。索洛科夫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他的悲剧也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劫难。

三、悲剧色彩的积极意义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这样界定悲剧:“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规模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戏剧性的表演方式,而不是采用叙述法;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其中所说的“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也叫“卡塔西斯说”。

学术界对于卡塔西斯作用有不同的解释,但都认为悲剧的作用是传递给读者某种精神力量,也就是说悲剧中往往能发掘出更深层次的积极意义以给人以道德教化的作用。

肖洛霍夫笔下的《一个人的遭遇》正是如此,索洛科夫的悲剧并不是悲观的艺术,而是凸显人性的魅力的艺术。索洛科夫在战争中坚毅顽强,忠诚智慧,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面对战争与生活的一次次重击,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没有自我放逐,更没有乞求可怜。他在一次次毁灭中重生,苏联美学家鲍列夫说:“从观念和事态的角度来看,悲剧的规律是死亡向复生的过渡。”

索洛科夫正是在其自身反抗否定而趋于毁灭的过程中重建起他精神的崇高,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魅力,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命力的美丽。他的坚强不屈、坚贞美好也表现了一个普遍的俄罗斯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战胜”的硬汉精神。面对敌人,索洛科夫勇敢无畏,疾恶如仇, 既有忍辱负重的坚毅, 也有视死如归的傲岸, 他亲手掐死过企图出卖同志的版徒;面对祖国、亲人和战后的孤儿,他又有着“硬汉”般的柔情;战后, 他孤身一人,无处可去,却仍然顽强地寻找自己新的生命意义,用爱去温暖孤儿的心。索科洛夫形象中的人性美,是历史具体内容和永恒道德意义的凝合。

索洛科夫与万尼亚的结局可以看到点点希望。两个在战争中失去一切的人彼此取暖,共同走向人生的远方。本来已经僵死了的、被摧毁了的、光秃秃的、无家可归的生命重又扎下了根,人类的亲近感从无怜悯心、无人性中又生长了起来,并在自身得以肯定——在更广泛、更充分和更可靠的基础上。

索洛科夫身上的悲剧色彩丰富而富有底蕴,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分析,可以体会到肖洛霍夫高超独特的悲剧艺术和俄罗斯民族坚毅顽强的民族精神。悲剧艺术是艺术学中崇高的门类,它在感动读者的同时,也在鼓舞着读者前行。而着眼于平凡人的悲剧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一个人的遭遇》则把史诗和悲剧艺术融合起来,创造了不朽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叶尔绍夫.苏联文学史[M].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彭甄.人的魅力:毁灭与重建——论肖洛霍夫悲剧创作的特质[J].国外文学,1995,(3).

[3]薛林.从《一个人的遭遇》看“解冻”时期文学观的变化[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版),1998,(4).

[4]詹志和.试论肖洛霍夫悲剧艺術的三重美学品格[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4).

[5]瓦 · 奥西波夫.肖洛霍夫传[M].辛守魁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6]赵宇腾.《一个人的遭遇》索科洛夫的典型化形象及艺术魅力[J].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8,(4).

[7]刘亚丁.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4.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旷世名典:诗学[M].刘晟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9]尹鸿.悲剧意识与悲剧艺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10]刘祥文.肖洛霍夫在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61-265.

[11]瓦 · 奥西波夫.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M].刘亚丁,涂尚银,李志强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12]刘亚丁.近十年俄罗斯肖洛霍夫学回顾[J].俄罗斯文艺,2015,(3).

[13]刘亚丁.肖洛霍夫研究文集[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4.

[14]Е.А.Титаренко,Е.Ф.Хадыко «Литература» [M].Москва:  Эксмо-Пресс,2012:146-159.

猜你喜欢
命运
画与理
袁了凡的命运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命运 使我们走到一起
上帝只掌握一半
论命运
上帝只掌握一半(散文)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上帝只掌握一半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