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法语世界《红楼梦》研究述评

2020-09-10 07:22李雁
今古文创 2020年28期
关键词:海外传播红楼梦

【摘要】 二十一世纪以来,《红楼梦》研究蓬勃发展,这一东方巨著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研究,成为红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搜集了2000年至2020年法语国家与《红楼梦》相关的研究论著,总结出新时期法语世界《红楼梦》研究表现出的新特点,以期对红学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 《红楼梦》;法语世界;海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8-0035-03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支持,是《〈红楼梦〉在法语国家与地区的翻译和传播研究》(18YJC740043)阶段性成果;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是《〈红楼梦〉中法平行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2019jbkyzy035)阶段性成果;并受“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科研创新学术团队建设项目资金资助”, 是“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16LZUWYXSTD005)的阶段性成果。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即程伟元本出版后大约两年,《绣像红楼梦全传》的袖珍本由浙江乍浦运到日本长崎,自那时起,《红》便开始了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的历程。

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先生(1997)如此评价:“《红楼梦》对本国人也罢,对我们外国人也罢,它的存在早已超越了国籍。”国内较为全面介绍《红楼梦》海外发展的是胡文彬的《红楼梦在国外》 (1993),详细讲述了《红》在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14个国家的译介和研究,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但因成书于1993年,近20年的内容没有纳入。

本文通过thèse, érudit 和persée法文期刊检索网站,搜集了2000年至2020年法语国家与《红楼梦》相关的法文撰写的研究论著,共计19篇文章和2部作品,分析总结出新时期法语世界《红》研究表现出的新特点:

一、近20年《红楼梦》在法语世界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研究者仍多为中国学者

陈寒(2012)研究了《红》在法的译介和研究状况,2000年以前仅有6篇博士论文以《红》为研究主题且作者均是中国留学生,2篇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中国学生的法语硕士论文,另有3篇是法国汉学家的专著谈及《红》,共计11篇。因此她指出《红》在法语区的研究相对薄弱。

自1912年汉学家乔治·莫朗在《中国文学论集》中介绍了小说第一回内容开始算起,《红》传入法国已有208年历史,但相对于日、俄、美、德等国,相关研究发展缓慢。

本文搜集到的2000年至2020年法语国家与《红》相关的法文撰写的研究论著包含19篇文章和1部绘本1部漫画,从数量上来看,近20年《红》在法语世界的研究较之前发展迅速。但研究论文仍大多为在法中国学生学位论文,即19篇中6篇期刊论文11篇博士学位论文;4篇为法国作者,2篇台湾作者,其余均为中国大陆留法学生。

二、多学科特点突显,研究话题丰富

2000年以前的研究《红》的法文文章集中在兩个方面:一是对小说的介绍;二是文学方面。而21世纪以来,《红》研究的法文论文理论视角拓展,研究话题多样,多学科特点显著。具体涉及以下学科:

(一) 精神分析学

蔡婷婷(2015)博士论文《凝视与爱的变化》,通过精神分析法重读了《红》,阐述了“凝视”的作用,通过“凝视”,在同与异间,在产生与毁灭间,在生与死之间爱得到升华。

郭兰芳(2019)博士论文《新时期中国文学中的精神分析西方化》文章主要论述新时期精神分析法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她研读了13位作家的30多本小说,分析精神分析类文本的五大主题:意识流与梦的象征;性与身体的写作;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家庭关系;创伤的叙事;主要的心理学家。论文的论述部分提到了《红楼梦》。

(二)电影学

赵海丰(2012)《中国的无声电影:电影对白研究》,李媛媛(2013)《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音乐戏剧》均为博士论文,研究对象都包含卜万苍执导的我国首部有声电影《红楼梦》。赵海丰认为中国电影美学受到了中国传统戏曲和水墨画的影响。

(三)音乐史

波诺瓦·格雷万(Benoît Grévin,2007)期刊论文《音乐作品的历史源泉:比较研究法特点》开头和结尾部分引用了《红》第86回,宝玉不识琴谱认为是天书,黛玉道:“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钩‘五弦’,并不是一个字,乃是一声。还有吟、揉、绰、注、撞、走、飞、推等法,是讲究手法的。”

(四)文学

奥德·卢卡斯(Aude Lucas,2018)博士论文《清代小说中梦幻类故事的主观性表达》以《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红楼梦》为语料,在现代性崭露头角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主观性的多种表达形式,并通过讲述梦的词汇,揭示梦境本质,认为梦幻类作品的产生与中国现代性初始阶段相吻合。

台湾中央大学甘佳平(2015)发表在《加拿大比较文学研究》的法语文章《〈人间喜剧〉和〈红〉中的贵族:拉斯蒂涅与贾雨村》提出曹雪芹和巴尔扎克都精于贵族角色,《红》曾被视为“挽歌文学”,如今这样的看法有了争议。论文就两部小说里的贵族人物拉斯蒂涅与贾雨村来对比两位作家思想的异同。

甘佳平(2017)另一法语文章《巴尔扎克和曹雪芹作品中的婚姻、理智、情感——以〈两个新嫁娘〉和〈红楼梦〉为例》认为两位作者运用了相似的写作手法探讨主人公婚姻与情感。

吴悠悠(2017)注册博士论文《美食的传奇,时代的风格——巴尔扎克与曹雪芹作品中的食物描写对比研究》以美国比较文学理论为指导,对比中法部分文学作品,探索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学中的美食描述是如何展开的。

陈忆安(2010)的《两部相似的传奇般的典范: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与曹雪芹〈红楼梦〉》从结构语言学、文体学、符号学角度出发,研究两部巨著的共同点即“隐喻化”,探讨美学新视角的产生和文学的本质。

(五)语义学

王丽红(2018)注册博士论文《语义学理论启示下曹雪芹《红楼梦》及其法译本:二十一世纪现象学、符号学、翻译学的新视角》从语义学视角分析《红》和其法文全译本。

(六)翻译学

玛利亚娜·勒德(Marianne Ledere, 2013)的期刊文章《文化翻译:阐释的问题》通过《红》英法文译文对比阐述文化因素的翻译问题。

菲利浦·博斯戴尔(Philippe Postel,2009)期刊论文《中国古典小说法译》举例时涉及到中国小说《红楼梦》及盖尔纳译本和李治华译本。

王玉函(2016)注册博士论文《红楼梦在法国的翻译、研究与接受》认为《红》在法国的传播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东方及东方文学的热情,探讨为什么很多小说都多次被译,而《红》到1957 年才有了第一次节译,法文全译本到1981年才出现,以及《红》在法国的接受程度如何。

李雁(2014)博士論文《东方的汉语与西方的法语在古典文化因素方面的跨文化翻译研究》从“深度翻译”和“副文本”角度探讨小说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杨静(2015年)博士论文《翻译学、语言学、文学:跨文化背景下欧洲和中国的传统研究》介绍和对比了李译法语版和霍克斯译英语版《红楼梦》。

唐桂馨(2016)期刊论文《〈红楼梦〉隐喻中法对比研究》提出隐喻彰显着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意象的错位或缺失使得隐喻翻译困难重重,但也正是因为此,翻译更显出其必要性。

(七)美学

陈寒(2011)博士论文《〈红楼梦〉诗性美翻译研究》在美学框架内展开对《红》翻译理论与技巧问题的探讨。文章指明了《红》翻译核心是“情”字当先的诗性美(意境),翻译任务是再现翻译过程中复杂的主客关系,将《红》的翻译过程表述为“移情-外位-超视-再创”,翻译单位是原著意象。

(八)文化

吴悠悠(2017)在《加拿大跨文化交际》的文章《礼仪的流传—— 〈红〉中美食的文化功能》认为小说中的食物完美呈现了中国美食的文化功能,通过小说里涉及到元宵、月饼、粽子的章节,分析食物展现的中国传统节日礼仪传统。

三、多元途径传播

(一)绘本

2009年,《红楼梦》绘本由吴鸿渺和洛朗·巴鲁埃(Laurent Ballouhey)按照清代孙温所绘《红楼梦》画册和文字说明翻译而成。绘本共430页,线装,230副精美工笔画随情节展开,小说中描绘的亭台楼阁、屏几桌榻、山石花鸟、衣冠服饰等展现在画卷中,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便于异域读者了解小说。

(二)漫画

法国FEI出版社2015年出版了《红楼梦》法文连环画。大红精美盒子里收藏着16分册连环画、一张人物谱系表和一本手册,共 2284 页。内容以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红楼梦》连环画为蓝本,文字由钱志清改编,绘图由杨秋宝等十六位人共同完成,法文文字由尼古拉·亨利(Nicolas Henry)和司墨翻译。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适合让西方人更快捷地了解中国文学,激发他们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因此一经出版就受到法国读者喜爱,尤其颇受法国青年读者青睐。

四、定量研究方法使用不足

19篇论文均为描述性研究,没有定量分析。随着研究意识增强、语料库技术进步,未来《红》研究必将逐渐增加定量方法的使用。

总体来说,二十一世纪以来《红楼梦》在法语区的研究较之前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广阔前景,无论是对其文化内容的翻译研究,其与法语区文学作品的对比研究,还是诸如建筑、民俗、诗词、游艺、服饰、戏曲等领域的研究都还有很大的空间。

正如胡文彬(1993)所说:“《红楼梦》感动了18世纪的人,也感动了20世纪的人,还将感动21世纪的中国人和外国人。”这部伟大的古典名著在海外的研究不仅是红学史上的重要一章,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应有一席之地。

(注:文中所列文章中涉及的留法中国学生名字均为音译。)

参考文献:

[1]胡文彬. 《红楼梦》在国外[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陈寒.《红楼梦》在法国的译介[J].红楼梦学刊,2012,(5):195-212.

[3]陈寒.《红楼梦》诗性美翻译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0.

[4]伊藤漱平.二十一世纪红学展望——一个外国学者论述《红楼梦》的翻译问题[J].红楼梦学刊,1997,(S1):21-34.

[5]Cao Xueqin.Le Rêve dans le Pavillon Rouge.Traduit:Wu Hongmiao&Laurent Ballouhey.Paris:Bibliothèque de l’image,2009.

[6]Cao Xueqin.Le Rêve dans le Pavillon Rouge.Traduit:Nicolas Henry&Si Mo,2015.

[7]Wu Youyou.Le romanesque gastronomique ou l’esprit d’uneépoqueétudes comparatives de l’écriture de la nourriture des oeuvre d’Honoré de Balzac et Cao Xueqin.Perpignan,2017.

[8]Wu Youyou.Perpétuer les Rituels-Étude de la FonctionCulturelle de la Nourrituredans Le Rêve dans le Pavillon Roug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7,(13):25-29.

[9]Chen Yi-an.Deux modèles romanesquessimilaires:Le rêve dans le pavillon rouge de Cao Xueqin.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de Marcel Proust,Paris,2010.

[10]Li Yan.Questions d’interculturalité et de traductologieconcernant les élementsculturels classiques entre l’orient chinois et une langue indo-européenne occidentale.le français,Limoges,2014.

作者简介:

李雁,兰州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翻译。

猜你喜欢
海外传播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一带一路”视域下民营企业的海外传播策略
从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看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构建
浅析戏曲跨文化传播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参考消息》中的中国电影及海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