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做好贫困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

2020-09-10 07:22黄瑞
南北桥 2020年9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高校辅导员贫困生

黄瑞

【摘    要】资助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资助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依靠辅导员工作队伍,其资助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资助工作的成效。学生资助工作对辅导员来说是一项高价值性、高责任感、高使命感的工作,在精准资助背景下,按精准资助的育人思路,培养学生励志、感恩、上进等积极意识与理念。辅导员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信念,以奋进的精神状态,扮演好学生教育公平保障者的角色,让精准资助工作体现出最大的价值。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贫困生  精准资助   育人工作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006

推行高校精准化资助是党和国家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新思路。提升精准资助后续育人工作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真正把解决实际问题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精准资助学生工作要求紧贴精准资助主题,围绕育人这一主线,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能力锻炼,励志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资助是基础,育人是核心,实现精准资助的目标,要求在精神上培养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自信。高校应通过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但是,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还普遍存在育人环节不到位、成效反馈不明显等情况,切实加强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成为摆在精准资助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开展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意義

首先,精准资助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载体,把握精准资助思想,关心困难大学生资助育人问题。通过开展“精准资助”工作,能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有效和及时的帮助。其次,精准资助有利于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精准是精准资助的重要核心,精准资助工作具有规范的标准和完整的工作流程,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再次,精准资助是实现育人成才的重要保障,高校资助工作不单单是帮助困难大学生解决经济问题,更主要的是通过精神育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而通过实施精准化资助模式,能将单一的经济资助的局限性突破,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的大学生资助工作。通过有机的结合精神育人和经济资助,在提高大学生物质水平的同时,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并由此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精准资助的内涵和价值追求

精准资助可以类比我国当前正在深入进行的精准扶贫政策,是指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准确衡量和定位需要资助的贫困大学生,针对不同类别的资助对象采取不同的资助内容和措施,以贫困生获得最大的利益作为资助成功的基准,实现资助育人的效能。因此,如何正确、准确落实国家的这项资助政策,让高校资助政策落地生根,让贫困生真正受益和享受到公平的高等教育,这是目前高校在精准资助项目的起始点和价值追求。高校精准资助的目的就是保证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学生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使之成为能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才。这一目的的实现正是高校精准资助项目的价值展现,体现出高校充满人文色彩的育人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物质和精神都满足的状态中全面发展。

三、精准资助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

首先,资助育人内容形式单一,工作缺乏创造性。目前,高校资助采取成立专业班级认定小组、宣传认定办法、学生本人申请、专业班级评定小组评议、认定结果学院审批公示、上报学校资助相关部门方式评定助学金,并按照评定结果给予经济资助,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也有效补充了贫困生资助。但从整体看,高校资助依然较多停留无偿资助,缺少有偿性资助。有偿性资助意味着需要减少赠与性资助,加大资助体系中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比例,增加义工劳动、志愿服务等环节,不断提高贫困生付出才能回报意识,应努力避免学生资助出现“等、靠、要、争、抢”心态,从而减少“虚假贫困”现象,提高精准资助水平。资助之后的育人过程工作缺乏创造性,资助工作停留在以经济资助为主的常规工作内容,后续育人過程没有及时跟进,资助育人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育人环节没有很好适应资助育人工作要求。

其次,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缺失,功能不突出。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主的高校资助队伍,在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过程中,要着重加强资助育人环节内容设计,职业化、专业性的资助育人工作队伍,无疑是保证相关工作更好开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师资力量,这对提高资助育人体系、完善资助育人工作、发挥资助育人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石作用。育人环节不到位,重资助轻育人让部分贫困生依赖于学校无偿资助,在没有完善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情况下,很容易滋生好逸恶劳情绪,认为获得是应该,付出是为难。而大多数贫困生家庭所在地区普遍存在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等情况,必须加强从物质资助到精神资助,打破精神枷锁,加强扶智与扶志教育,培育贫困学生成长成才,切实发挥资助育人实效。

再次,资助育人成效反馈不明显。目前高校资助育人普遍存在成效反馈不明显问题,受资助学生条件是否真正得到改善,心理适应是否真正得到成长,能力塑造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回馈社会是否真正做到实处都是资助育人需反馈的问题。加强资助育人各个环节的反馈机制,抓住受资助学生从条件改善到心理成长和个人发展,从综合素质提高到反馈母校和回馈社会的各个阶段状态,以更好改善资助育人不足之处。

四、高校辅导员对特困生精准资助育人的实施路径

1.树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新理念,以实现“真扶贫”的效果。首先,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机的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在困难生的认定环节,对每一个困难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精准的调查;对困难学生的档案分阶段、分层次的构建,以提供客观和详实的资料,为更好的开展精准识别和精准扶持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应保障大学生在资助工作上享有一定的话语权,促进困难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寻求”转变,增强学生对资助政策的认同感。最后,坚持资助育人与素质发展同步,树立学生发展的资助新理念,以实现“真扶贫”的良好效果。

2.辅导员要精准认定,精准核实,精准上报。国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很多资助,如“奖、助、贷、勤、补、减”等。资助工作无小事,要特别注重细节,如何让政策落地,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全部获得资助,就要做到“精准认定,精准核实,精准上报”。要做到“精准”辅导员不仅要知晓政策,更要熟悉、掌握政策。比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但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异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着重了解、申请获得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绿色通道、新生入学资助等。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着重了解、申请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校内设立的各类奖学金等。针对当兵入伍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着重了解、申请获得学费代偿补偿等。辅导员要严格执行文件要求,秉承公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各班开展工作,进行学生申请、评议、公示,若接到举报,第一时间落实具体情况及时做出处理及反馈。辅导员要做到既不能让贫困学生因为证明材料不完整而影响其申报,又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节点上报材料,出现问题及时整改,上报前保证所有材料完整无误。只有按时按量完成材料申报,才能保证受助生及时领取补助。

3.以助学贷款为契機,对贫困学生开展诚信教育。诚信是受资助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基础和前提,辅导员应紧密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开展诚信教育活动。(1)多渠道进行诚信教育,如通过诚信感恩征文、班会或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与诚信相关的系列活动,将感恩、奉献等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2)积极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的氛围,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诚信教育;(3)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诚信考核,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如建立诚信记录卡,放入学生的学籍档案中,以诚信制度约束学生行为。

4.以勤工助学为载体,鼓励贫困生自强奋斗。勤工助学能够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的良好品质。在勤工助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实践,磨砺意识,积累更多社会经验。在勤工助学中,注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勤工助学使学生在工作中提升素质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强奋斗精神,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为贫困生搭建桥梁,让贫困生参与创业模拟、社会调查、“三下乡”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丰富专业知识增长才干,走实践成才之路。

5.以奖助学金为导向,激励贫困学生全面提升素质。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项的设置就是为了奖励在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优异的高校学生,在大学生中形成奖优示范氛围,以此激励全体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助学金等助学措施的推行,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解除学习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奖助学金评定的具体过程中,辅导员除了考察学生的困难程度,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成绩、社会工作及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辅导员可以发挥这一导向作用,鼓励提交奖助学金申请的贫困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6.加强励志疏导和感恩教育,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以高标准严要求引导奖助学金评定规范,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鼓励用知识改变命运,加大扶志育人力度,树立先进模范资助典型,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让好学生、好故事、好成长走进贫困学生心灵,成为激励贫困生努力奋斗的楷模。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少贫困生精神压力,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提升贫困生成长自信心。感恩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应积极落实好感恩教育,尤其对于受资助的学生更应该培养感恩精神,让这部分学生认识到国家和政府给予自己的鼓励和支持,从而让这部分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正确的回报社会。资助只是一种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让学生们认识到资助制度,让学生们认识到资助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辅助以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葛焱.高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

[2]韩梅.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06).

[3]吕峰.精准资助三位一体高校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16).

[4]张丹丹.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实施途径研究[J].高校辅导员,2020,1.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高校辅导员贫困生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