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分析

2020-09-10 07:22:44王璐
今古文创 2020年33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公共图书馆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民众获取知识、检索资料、阅读书籍等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和科学水平等的重要载体。在当前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新的挑战,更有新的机遇。本次研究围绕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让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3-0085-02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又推动群众文化生活诉求、文化传播需求的多样性发展。这就给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才能践行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这是公共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克服文化传播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充分利用好新资源、新途径、新技术、新理念,真正推动优秀文化、有用文化的传播推广。这将为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一、公共图书馆肩负文化传播重要使命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发展歷史,文化的传承从未中断。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也是国家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时至今日,教育、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各个行业领域、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在不断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持续推进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这更是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重要任务。进行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很多种,教育体制的建设和义务教育的普及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各地区文化部门、文化宫、文化馆、博物馆等的建立也在发挥着同样的作用;而公共图书馆也是国家文化传播途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信息化技术发展不成熟,网络覆盖不全面,公共图书馆是民众采集检索相关信息,查阅相关资料等的重要途径。科研机构、教育工作者、学生群体、办公人员,各个领域人士都要借助于公共图书馆来满足资料信息检索查阅的需求。而在今天,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依然不会改变。相反,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导致信息数据爆发式增长的新形势下,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文化交融并会的复杂环境中,公共图书馆更肩负着梳理辨别不良文化,隔绝清除糟粕文化,传播发展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和网络文化传播途径的庞大流量、监管艰难相比,公共图书馆在对各类书刊、信息数据、档案资料等的采访采集和审查管理方面有更健全的机制,其书籍刊物、档案资料等的来源途径也更加严谨、明晰、可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数据、档案资料内容质量更高,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兴国的政策要求。在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职能越发不可取代,不可或缺。

二、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中面临艰难挑战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其中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储量和访客接待量有限。公共图书馆属于分布密度并不很高的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和信息服务机构。除了一些学校等机构单位拥有自建图书馆向指定人群提供服务之外,很多城镇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各类公共图书馆的建馆规模也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实体场馆在信息储量和访客接待量方面的局限越发凸现。比如居民在距离公共图书馆较远的位置,想要查询某方面的专业信息,要往返奔波于家庭、办公场所和图书馆之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实体场馆的局限性,严重制约了其文化传播职能的发挥。

(二)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严重滞后。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居民在信息的检索查阅方面也迫切要与时俱进,对新信息、新资料的需求更高。但是作为公共图书馆,其馆藏各类书刊、档案资料的更新换代则相对滞后。这一方面是因为公共图书馆的书籍采访机制复杂,资料采集途径单一;一方面是因为书刊等出版发行刊物本身从编辑整理到印刷出版的周期长,信息资料的滞后性不可避免。

(三)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属性遭到弱化。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感到不满。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民众转而向网络渠道寻求帮助。比如学生群体了解关于历史人文或者理工化学方面的资料,他们会便捷的通过网络进行检索;或者人们进行房屋装修,想要了解房屋装修攻略,也会直接利用搜索引擎寻找相关信息。随着网络媒体、自媒体、生活服务类App等的巨量增长,民众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相应的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职能也得到削弱。如何在众多信息服务渠道中从候选变成首选,这是公共图书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三、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策略构想

(一)做好馆藏刊物资料的内容质量把关。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将更多的职能放在对资料档案、书籍刊物等进行收藏储存上,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到馆内查询阅览相关资料,功能发挥十分被动。在文化传播的职能要求下,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继续发挥资料储存保管方面的作用,更要发挥好内容质量把关的作用,对所有馆藏文件资料以及后续采访采购各类书籍资料的内容质量进行妥善把关。其一,要保证各类资料内容不含反动言论、不实言论、虚假误导信息和涉黄暴力信息,不引进违禁书籍资料,坚持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进行核心价值观培养为主导,杜绝崇洋媚外、封建思想等书籍资料的引入;始终保持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和健康、向上、科学、实用的信息内容储备;其二,要严格做好书籍刊物等的版权管理,做好书籍刊物等的采购引进渠道管理,确保所有馆藏资料内容为正版资料、正版内容,杜绝盗版读物、书刊影像资料混淆视听、扰乱市场秩序;其三,要严查书籍内容是否有错字、白字、空页、多页、缺页等质量问题,确保资料编辑审校和印刷等各方面无质量问题,无短板漏洞;其四,要做好书籍刊物等资料内容的更新,要做好出版社、图书商等环节的信息共享,及时对馆藏书籍资料等进行更新,做好书籍分类摆放和上架等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机制,避免书架刊物资料过期陈旧,要做好新进书籍资料等的录入工作,做好书籍的采访和用户反馈跟踪,持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馆藏资料内容,最大化发挥文化传播职能。

(二)创新活动形式延伸信息服务功能。文化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资料文件,文化传播的过程也不应该是被动等待用户入馆进行查阅;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围绕文化传播职能要做到主动出击,创新服务形式、开发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体验。其一,公共图书馆可以积极践行公共图书馆主体责任,参与省市县镇地区举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辟场地、调集资料进行主题日宣传教育活动,配合当地党政机关部门等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活动等,通过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料书籍进行主题重点、内容鲜活的文化传播活动。其二,公共图书馆要积极走出去,通过文化宣讲的方式向更广泛的群众进行文化传播引导。比如与本地区大中小学合作进行“传统文化游园巡展”活动,通过组织传统文化宣传流动车的方式,在本地每个学校驻扎巡展3—5天,鼓励同学们在课下时间观看阅览相关书籍资料;或者面向当地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机关机构等,提供流动巡展活动,将优秀文化、先进思想、优良传统、实用技能、科学百科、文艺美术等各方面资料展示给群众阅读参考。其三,公共图书馆要活化运营管理理念,创新服务职能,充分利用好节假日等各种良好契机,举行“我爱读书”“朗读大会”“最佳图书管理员”“馆藏最受欢迎书籍”等各种多彩评选活动、赛事活动、文化活动,营造多彩文化传播氛围,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图书馆文化传播活动中来。

(三)激活线上服务机制加强文化传播力。隨着民众网络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智慧办公、网上学习、网上生活等的广泛渗透,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传播职能上也需要积极向网络靠拢,实现从实体场馆向线上更广泛领域的辐射。公共图书馆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官网平台或者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开通自己的图书馆客户端App,支持群众线上注册登记,支持线上查询书籍资料和图书订阅服务等。依托线上渠道的便利性和广泛实用性,公共图书馆要做好馆藏资料等的信息采集储存和电子录入等工作,要保证线上数据资料的更新与线下实体书籍刊物的更新同步同时同质,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无障碍浏览图书馆各类资料。为保障线上服务到位,公共图书馆可以设置线上账户管理专员,线上提供问答引导与资料调阅查询技术支持,协助用户有效利用图书馆数据信息满足个人所需。公共图书馆还应当积极探索和中国知网等知名数据库、资源网站等的合作,以及与各类出版社、出版商等的线上情报共享和资源对接,通过便捷的线上路径充实自身数据信息资源,并向更多的用户群体提供延伸服务,持续进行文化传播输出。

四、结语

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图书馆绝不仅仅是作为书籍杂志的展览存放场所,更是为各个行业领域和各类人群提供文化服务、满足文化需求的重要场馆。公共图书馆要把握住新时代居民的文化诉求,把握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切实做好文化的传播工作。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居民文化水平、国家文化环境也会有新的发展,新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白洋.公共图书馆参与红色文化传播的策略与路径探析[J].兰台内外,2020,(11):45-46.

[2]高华.城市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发展——以公共图书馆为例[J].智库时代,2020,(15):145-146.

[3]郑显玲.图书馆党建与公共文化传播[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9):159-160.

[4]白洋.公共图书馆参与红色文化传播的策略与路径探析[J].兰台内外,2020,(11):45-46.

[5]陈旭,白龙.浅谈公共图书馆对文化的传播作用[J].学周刊,2012,(07):202.

作者简介:

王璐,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学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采访。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公共图书馆
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7:41:55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东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 01:17:42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东方教育(2016年13期)2017-01-12 20:22:16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7:51:38
关于中小型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策略探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引领社会阅读举措探析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