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和”文化及其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2020-09-10 07:22张艳
今古文创 2020年42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策略文化

【摘要】“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文化最核心的部分。赣南客家“和”文化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团结亲好睦族、唐宋古韵的客家山歌及客家方言,蕴含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彩民俗活动等等。本文重在运用顾明栋教授的基于“恕道”的金字塔模型来引导推出赣南客家“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关键词】赣南客家;“和”文化;跨文化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2-0036-02

赣南客家文化作为民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客家文化是客家人民系性格、生存方式和精神信念的集中表达,决定着民系的生存和发展,客家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境界,使客家社会成为和谐社会的典范。“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文化最核心的部分。赣南客家“和”文化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团结亲好睦族、唐宋古韵的客家山歌及客家方言,蕴含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彩民俗活动等等。

赣南客家文化是反映客家文化个性,并且对赣南客家人的思想、价值观、行为取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力。通过阅读客家“和”文化文献,发现对客家文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一是关于客家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及品牌宣传;二是对区域性的客家文化进行研究,比如对闽西龙岩、粤北梅州以及赣南等客家文化的研究;三是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客家文化:如研究客家民俗文化词的外宣翻译及客家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四是研究客家文化的传播:如研究客家文化、客家民间音乐、客家山歌等的海外传播及发展。基于对客家文化的文献研究发现,关于赣南客家“和”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文献尚少,学者们对赣南客家“和”文化的挖掘及其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并未获得太多关注。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赣南客家“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有可能会遇上跨文化传播的困难,这时需要引入理论以便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

一、基于“恕道”的金字塔模型

顾明栋教授提出西方世界的普世主义(Universalism)无法解决各大文明、各文化间的冲突,所以可以引入非西方的伦理价值观。而儒家的“恕”为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的建立提供了灵感,而不再仅仅依赖经济、社会、文化或自由主义或某一宗教。顾教授提及现存的关于“恕”的模式有三种:(1)第一个模式为了减少交流中的厭恶、冲突及矛盾,西方世界基于现代西方的个人自由理念提出了基于宽恕与宽容的自由模式;(2)第二个模式是作为一个政治策略手段以缓和冲突和差异,该模式是基于群体权利的交际模式;(3)第三个模式是基于中国的“恕道”模式,“恕道”不是一种试图控制及缓解差异及冲突的政治手段,而是一项美德,它是中华传统核心文化“仁”的表现之一,既拥抱人类之间的相似之处,又尊重其差异及多样性。中国模式的恕道历史悠久:儒家、墨家、道家等都有关于“恕”的重要理念;历时来说,恕道经历了西周、春秋、汉到明清。在这一模式中,“恕”是实现“仁”的手段。在顾教授的“恕道”模式下,处于金字塔最底层的是Golden Rule(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于金字塔第二层的是Silver Rule(己所欲,荐于人);处于金字塔第三层的是Platinum Rule(人所欲,成人之美);处于金字塔第四层的是Iron Rule(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处于金字塔最顶端的是Jade Rule (文明人和而不同,他人不从,则修文德以服之)。

二、赣南客家“和”文化

赣南客家,形成于唐末五代至宋末或元初时期,部分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与灾荒向赣南迁徙,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客家”群体。在全新的环境里,他们延续中原的宗法制度、传承中原儒家文化,又吸收当地文化、融入本地生活,形成了儒家文化的独特一脉。有学者指出:“客家文化在继承中原儒家文化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价值中心,并以侠义为主导来建立家族文化群落组织,呈现开拓进取与隐忍保守相交织的文化心态。”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意指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各组成元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均衡协调状态。和谐指的是人的心身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相互关系的协调状态。和谐是中华“和文化”所追求的最佳意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理念和基本价值取向。客家先民与本地人相处和睦、乐于助人,终于获得了本地人们的接纳与尊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和”文化,在赣南客家地区既保持中华“和”文化的精神核心,同时在赣南这片土地上又有了更加独特的表现形式。

(一)以“和”为核心的和谐生态观

自古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精神义理。现代工业社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优良传统在赣南这片土地体现为风水理念及对自然的崇拜。客家人崇拜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朴素生态观。客家人来到了穷乡僻壤的居住地,他们便怀有对大自然万物的敬畏,以求得到自然的庇护,体现了客家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生态观。

(二)以“和”为核心的客家围屋

客家人因为离开中原故土,所以这些南下迁移的汉人一直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之意。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古代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亦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为了预防外敌及野兽侵袭,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客家的特色建筑——围屋。

客家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屋,采用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远山区,为防止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形式有三种:一、砖瓦结构;二、特殊土坯结构;三、花岗岩条石结构(如江西龙南龙光围)。依地形而建,就地取材,和谐相处的小社会是客家“和”文化在建筑方面的高度体现。

(三)以“和”为核心的族谱记载

客家族谱记录了很多客家源流史料,特别重视记载姓氏来源和历代祖先迁徙情况。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历经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双重挑战,族群意识较强,编修族谱,保存记忆,用以增强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客家族谱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涉及宗族的迁移历史、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全族的坟墓和族田族产、家规家法等。家规中特别鲜明强调亲睦族、和乡邻的和谐家教观念。

(四)以“和”为核心的山歌传唱

客家文化中,不管是带有唐宋古韵的客家方言,还是客家山歌,都洋溢着国风和畅的特色。客家山歌的题材广泛,大致可分为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小调和竹板歌等。客家山歌旋律优美,语言朴素生动,有的讴歌生活,有的劝诫后人,有的传递美好情感,也有的歌颂勤劳和正义。客家山歌是表达美好情感、劳作里寻找寄托、族群聚会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客家人的精神寄托,给人和谐美好的情感熏陶,同时尽量保持和鸣共生的和谐状态。

三、赣南客家“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西方文化重视实现个人价值,崇尚民主与自由,讲究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强调通过个人奋斗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所以,就中国传统和赣南客家“和”文化而言,西方传统文化并无相对应的概念。相反,他们更强调开拓和竞争,强调个人奋斗与价值。这些价值观与赣南客家“和”文化中的讲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风水文化,与自然地形相融合的围屋建筑文化,功绩一脉相承的族谱记载,暗含人类美好情感自然吟唱的山歌等都关联甚少。所以,在赣南客家“和”文化的传播中,本人推荐“恕道”模式里的Jade Rule (文明人和而不同,他人不从,则修文德以服之)。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里传播我方的优秀文化里,首先应尊重二者间的不同;其次在传播过程中,不强求对方接受我方文化;如遇阻力,细致阐述我方文化缘由及特点即可。

四、结語

“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精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赣南客家“和”文化是中国“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水文化、客家围屋、客家族谱及客家山歌是赣南客家“和”文化的集中体现。赣南客家“和”文化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秉持“世界文明和而不同,他人不从,则修德文以服之”的原则。

参考文献:

[1]Gu, M. D.(2016) Confucian Ethics and the Spirit of World Order: A Reconception of  the Chinese Way of Tolerance.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66,787-804.

[2]黄梅珍,贺新春.赣南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的生成与现代传承[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7).

[3]徐维群.客家“和文化”的符号学解读[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4]王珍平,黄维清.全球语境下的地方文化翻译——以赣南客家文化为例[J].语言文学研究,2020,(8).

作者简介:

张艳,女,江西兴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策略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
Passage Four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