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摘要】李白的诗歌特征,是其天才的一面与融会各家所长共同形成的。西晋的大文学家左思,对李白诗歌特征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人相似的人生经历以及情感过程,是李白学习左思的重要原因;李白学习左思诗歌的风格,也恰好体现了李白的天才之处。
【关键词】左思;李白;风格特征;诗歌;相似经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2-0011-02
一、李白对于六朝文学的评判性接收
李白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人物,其文学作品形成的清新飘逸,俊爽流畅的风格,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其所取得的伟大的文学成就,固然有其天才不世出的一面,也有其学习前人作品,融会贯通,为自己所用的原因。
仔细阅读李白的作品,可以看到李白学习魏晋六朝文学的痕迹。其实学习六朝文学恰恰是唐人对魏晋六朝文学的一种深刻反思。唐朝初年,虽然已经有很多的诗人意识到六朝文学尤其是齐梁文学“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巨大弊病,但是还是无法扭转这种绮靡柔丽的文风在上层社会中流行的余绪。
一直到陈子昂在高宗武则天朝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要求诗歌的创作要重视“兴寄”和“风骨”,寄托作者自身的感怀,呈现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风格。此后的诗人开始充分意识到了齐梁文学的弊病,以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李白对于魏晋六朝的文学成就,也是持批判性的角度来看待的。一方面,他认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否定其浮艳柔糜的创作风气,与陈子昂的提倡一致;另外一方面,他对魏晋以降的文人都持有一种借鉴和学习的态度,充分的吸收了魏晋六朝文学作品的优秀成果和艺术经验,这应该是一种非常客观正确的文学态度。
如他对南朝的谢灵运和谢脁都表示了由衷的敬意:“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青猿啼”、“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从其作品可以看到李白对于大小谢是无比敬仰的,而其诗歌的风格当中,确实也有大小写清新自然风韵特征。此外,李白的很多的作品也是模拟六朝文学作品的,例如《玉阶怨》中也可以看到模拟谢脁《玉阶怨》的痕迹。而他的《行路难》又很明显模仿了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可见李白对于六朝的文学作品,是有所学习借鉴的。而左思作为魏晋六朝时期的重要作家,自然也是其学习的对象了。
二、李白诗歌与左思诗歌的相似性
前人对李白学习六朝文学作品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大部分都针对其与曹植、大小谢、鲍照、陶潜等人的作品与思想进行研究,忽略了李白的作品与左思之间的关联。一方面,由于左思流传至今的作品不多,我们很难看到其文学作品的所有风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白学习大小谢、曹植等人的风格特征,较之与左思之间的关系更加的明显。因此笔者就此进行相关的简述,试以分析左思李白二人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比李白和左思的作品,我们发现二人的很多作品尤其是咏史诗有着非常多的相似性。例如左思对于权贵“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奢华骄纵、炙手可热权势的指责与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的非常相似;左思对于西晋“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的门阀制度的指责,与李白对唐朝“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的不合理选拔人才的制度,也非常的接近。
在具体内容上,首先两人对于鲁仲连等春秋侠士都有着无比的崇敬之情。左思的《咏史·其三》中写道:“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对于鲁仲连排忧解难,谈笑却秦的侠义精神有着羡慕之情。而李白也是如此,《古风·其十》中写道:“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此外,如”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等诗句,都与左思表达的内容一致,体现了对鲁仲连的敬仰。
鲁仲连是先秦时期的侠士,其却秦救赵的故事,一直为后代人称颂。左思和李白对鲁仲连的敬仰,主要还是对鲁仲连谈笑间成就大功的事迹的称赞,从侧面也体现了他们渴望能像鲁仲连一样建功立业,经国济世的愿望,体现了他们自信的一面。
其次,两人都有蔑视权贵的傲骨风情。久沉下僚的左思对于豪右大族,呈现出一种睥睨傲视的态度。其在《咏史·其一》中写道:“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其视权贵为尘埃,是内心自信自尊的一种体现。
而李白对于权贵也是持蔑视的态度,保持了其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等诗句,不仅可以看到李白的风流潇洒,更能体现其轻视权贵,保全自尊的浩然之气。蔑视权贵,对于权贵奢侈生活的指责,一方面体现了两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与高尚的情操;另外一方面,也是体现了两人以“寒士”的身份,对于时代和社会的冷静反思,意识到了盛世之下的弊病弊端。
再次,两人都有功成身退的高士情节。一方面,怀抱才华,意气风发,让左思对建功立业有着美好的憧憬,写下了“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期待;另一方面现实仕途的不得意,进退失据的处境又让左思发出了“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感慨,希望能远离俗世,保全自我。
而仕途蹭顿的李白也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功成拂亦去,摇曳沧州旁”、“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的写意,表现自己放浪江湖,远离红尘的倾向。这种功成身退的思想,虽或是两人在不得意的情况下的牢骚之语,内心纠结彷徨之后的自我安慰和心灵慰藉;但或多或少体现了他们仰慕古代隐士,远离俗世的高雅情怀。他们都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并且表示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愿意在功成之后飘然归隐,远离俗世。
三、左、李二人风格相似原因浅探
探析左思和李白两人作品风格相似的原因,应与两人的身世经历有关。每一个诗人诗歌风格特征的形成,都与其生活的时代以及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晋书·文苑列传》记载左思的家世以及经历:“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可见左思出生于地位低微的儒学世家,虽然比较有才华,在魏晋门阀制度之下,是不可能被统治者重用的。甚至当他的《三都赋》写成之后,也遭遇到了“及賦成,时人未之重”的尴尬境地,后经皇甫谧、张载等豪右名士的推荐,才斩获名声。观察其仕途,也大多担任一些低级的职务,无所施展抱负的机会。
而李白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但出身于“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之家,《旧唐书》中也仅记载其父任宣城尉之职,并非显赫。而其步入仕途,也主要靠元丹丘、贺知章等人的引荐延誉。又由于其狂傲的性格,最终被玄宗皇帝赐金放还,其远大的政治抱负也一直未曾实现。
两人的才能是否真能真正的经世安民,虽然还是值得商榷的,但两人在仕途上可以说是郁郁不得志的,不世出的才华、远大的理想与现实的窘迫蹇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两人都有了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的愤懑,崇尚侠义、渴望展才的自信,以及辅弼明君、功成身退的憧憬。
左思由于其特殊的身份经历,其文学作品风格与南北朝大部分贵族文人的作品风格大相径庭。他的诗歌继承了建安风骨,书写自己的怀抱,抨击现实生活,风格刚健,情感跌宕,充满了力量感,即体现了所谓的“左思风力”。而这种风格正是李白所推崇和追求的,外加相似的经历让李白有意无意地学习了左思诗歌中的一些特征。
四、总结
“李候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对于李白的评价固然恰当,肯定了李白诗歌对阴铿、庾信、鲍照等六朝文人作品风格的继承;但遗漏了左思等文人对于李白的影响。值得一提 的是,李白学习六朝文人包括左思在内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模拟,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和继承,能够推陈出新、妙笔再生,恰恰是其文学天才的真实展现。
参考文献:
[1]李白.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刘煦.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12.
[7]萧统.昭明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8]万绳楠.陈寅恪南北朝史讲演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