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中叙事视角转换研究

2020-09-10 07:22郭佳颖
今古文创 2020年42期
关键词:叙事视角名利场

郭佳颖

【摘要】叙事作品中不是运用单一视角完成创作的,实际上,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作者会交叉使用聚焦类型,有些作家在创作中能够甚至刻意安排多种聚焦类型。本文从经典叙事学的视角出发,以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视角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名利场原文和曹明伦的译本,研究译者受互文语境的影响,如何实现不同聚焦视角的转换,给读者带来虚实相生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名利场;叙事视角;曹明伦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2-0091-02

《名利场》是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小说以两位主要人物贝基和艾米莉为主线,讽刺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虚伪奢侈。本文选取曹明伦教授的节译本,在叙事学的视角下,从译本中涉及的视角转换和叙述层次两个角度,对译本进行翻译研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与文本形成互文语境,如何影响译者的翻译过程,给读者带去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一、名利场原文本和译文本中视角转换

一般情况下,作者在一部叙事作品中不会使用单一的视角类型,相反他们会安排多种叙事视角贯穿于整部作品,这便是视角的变音,或者视角的变异。

例一:

原文:And now, being received as a member of the amiable family whose portraits we have sketched in the foregoing pages, it became naturally Rebecca’s duty to make herself, as she said, agreeable to her benefactors, and to gain their confidence to the utmost of her power.

译文:在此前的书页中,我已经大致勾画了克劳利家那些和蔼可亲的家人,而一旦被接受为这个家庭之一员,用吕贝卡自己的话说:拼命讨恩人欢心,竭力获主人信任,自然就成了她的天职。

原文中,作者以无所不知的视角为读者描绘先前发生的事,为后文发生的事做铺垫,这一整句中的内容全是作者以全知视角为读者透露作者所知之事。而在译文中译者先用第一人称以全能视角来提及先前发生之事,再把视角转向主人公吕贝卡,引出下文要讲述的内容。

按照热内特的视角类型分类观点,曹明伦在翻译时由零聚焦视角转向第三人称内聚焦视角,这种方式在赢得读者的信任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空白和悬念,为这一章节所要叙述的内容做铺垫,引起读者的兴趣。

例二:

原文:Thus it was that our little romantic friend formed visions of the future for herself, —nor must we be scandalised that, in all her castles in the air, a husband was the principal inhabitant. Of what else have young ladies to think, but husbands? Of what else do their dear mammas think? “I must be my own mamma,”said Rebecca;not without a tingling consciousness of defeat, as she thought over her little misadventure with Jos Sedley.

译文:我们爱幻想的小朋友就这样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在她憧憬的空中楼阁中,首要人物便是一位丈夫,但我们千万别为此感到惊讶。除了想有个丈夫,年轻姑娘们还会想什么呢?她们亲爱的妈妈不也总想女儿的婚事?“我只能替我妈妈担起这个责任了,”吕贝卡暗想,不过当想到与乔斯·塞德利那一小段阴差阳错的遭遇,她心中也并非没有一丝因挫败而生的刺痛感。

译文中第一到三句为第一叙述声音,作者进入到作品中变成“自我”意识叙述者,说明自己存在,有意流露出作者的写作痕迹,这种做法会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中的叙述方式来。同时叙述者也希望通過突出叙述行为在读者和故事之间造成间离效果,体现出作品的艺术性。接着转向第三人称全知叙述,此为第二叙述声音。最后以自由间接话语来叙事,吕贝卡的言语以叙事者“我”用自由间接来表达,这是第三叙述声音。

二、名利场原文本和译文本中的叙述层次

叙事讲述的任何时间都处于一个故事层,下面紧接着产生该叙事的叙述行为所处的故事层。第一叙事的叙述主体是故事外的主体,第二叙事(元故事)则为故事主体。其中,元故事叙事,又称为“二度叙事”,是一种可以追溯到史诗叙述的发端形式。从一个叙述层到另一个叙述层的过渡原则上只能有叙述来承担,叙述正是通过话语使人在另一个情景中了解另一个情景的行为。叙述话语。转喻与预叙,倒叙,集叙和赘叙构成一个体系。将叙述转喻这个术语推而广之,用它指上述一切违规现象。

例一:

译文:“竟如她所说:‘我在这世上举目无亲,除了自食其力,什么都指望不上;可那个红脸蛋儿的小姑娘阿米莉亚,还没我 一半聪明,倒有一万英镑家产,有豪宅安居,衣食无忧。而我,可怜的吕贝卡,虽身材比她好得多,却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的头脑。好吧,咱们走着瞧,看我的头脑能不能 给我带来一种体面的生活,看我有朝一日能不能让阿米莉亚小姐看到,其实我比她强。 倒不是我讨厌可怜的阿米莉亚,因为谁会讨厌那样一位性情温和、于人无害的人儿呢? 可要是有一天,我在这世间的地位能在她之 上,那该多好呀!说到底,我为什么就不该有那么一天呢?’”

对比原文后发现,在此例中,原文中由第三人称内聚焦视角转向零聚焦视角,由故事内层向故事外层转变,又回到故事内层,将吕贝卡的心理活动展露在读者面前,从心理活动来刻画吕贝卡矛盾的心理活动。同时由同故事转向异故事。“poor Rebecca (and my figure is far better than hers) has only herself and her own wits to trust to.”和译文中“而我,可怜的吕贝卡,虽身材比她好得多,却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的头脑。”

对比之下,在译文中这句话实际上是译者介入到小说中吕贝卡的心里独白,出现了视角越界,即在采用一种视角模式时,违规的进入另一种视角模式。给读者带来虚实相生的感受,更形象地描绘出了吕贝卡当时矛盾、自负的形象。

然而译文中将“said the friendless girl”前后双引号的部分都翻译成吕贝卡实实在在已经说过的话,就使原文便成了第三人称内聚焦视角同故事叙述,叙述者吕贝卡作为叙述者在译文中作为人物出现并发出话语,但是译者在翻译时与文本产生互文语境,将译者自己带入文本语境中,分不清到底是译者还是吕贝卡在发出声音。

例二:

译文:“就这样,她和罗斯小姐一起读了许多 令人愉悦的英法文学作品。在那些书的作者中,值得一提的有学识渊博的斯摩莱特博士、匠心独运的菲尔丁先生、优雅而奇幻的小克雷比雍(就是我们不朽的诗人格雷推崇备至的那个克雷比雍),还有无所不通的伏尔泰先生。

克劳利先生有次问那两位年轻人在读什么书,她们的老师回答说 “斯摩莱特”。“啊,斯摩莱特,”克劳利先生相当满意地说,“他写的历史很枯燥, 但绝不像休谟先生写的历史那么有危害性。你读的可是本历史书?”“是的,”罗斯小姐回答,不过她没有说明那是本《汉弗莱·克林克游历史》。”

在这个例子中,原文和译文均从非聚焦型视角向外聚焦视角转变。由第三人称异故事向第三人称同故事变化,一共经历两个叙述层。由此可以看出译文在一定程度上忠实于原文。所以在翻译研究的过程中,不一定从传统的翻译方法来看译文和原文是否忠实,是否脱离原文,也可以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三、结论

叙事学视角是小说写作的一个重要的叙事技巧。通过将《名利场》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可以发现评价译文的手段,不只可以从传统的翻译手法入手,也可以从叙事学角度,对译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与原文文本形成互文语境,使译者视角穿梭在译文中,给读者虚实相生的阅读体验,但是译者需要考虑译文塑造的小说人物形象是否忠实于原文塑造的小说形象。

参考文献:

[1]Whitebrook,M.Identity,Narrative and Politic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2]William Thackeray.Vanity Fair[M].W.W.Norton&Company,1994.

[3]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热奈特.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5]萨克雷,曹明伦.名利场第10章(節选)[J].中国翻译,2018,(03):113-114.

[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邵璐.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叙事文体学趋势[J].外语研究,2011.

猜你喜欢
叙事视角名利场
接受理论视阈下对《名利场》三个译本的比较研究
《噩梦醒来》
On Analysis of Elements of Fiction in Vanity Fair
从《名利场》的译文看如何对待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陌生化叙事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海明威《在异乡》叙事视角赏析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街拍这个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