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平渔鼓的文化传承价值探究

2020-09-10 07:22丁爽
今古文创 2020年43期
关键词:东平文化传承

【摘要】 东平渔鼓是一种具有典型地域色彩的民间音乐类型,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平渔鼓在齐鲁大地得以生存下来,一方面得益于东平深厚的文化根基,一方面得益于渔鼓鲜明的艺术风格,在数代民间艺人的精心润色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今东平渔鼓在多年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艺术价值得到了深入的拓展,而对于其文化传承价值的关注度较低,研究成果也是较为薄弱的。在此背景下,通过结合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平渔鼓的文化传承价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别从东平渔鼓的产生记录了地区社会文化的形态、东平渔鼓的发展彰显了民俗文化的魅力、东平渔鼓的发展丰富了宗教文化的传播等三个方面,凸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平渔鼓的文化传承价值,对于东平渔鼓的文化传承起到了深化与推广作用。

【关键词】 东平;渔鼓;文化传承;价值探究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43-02

从文化视角而言,民间音乐并非独立的艺术形态,而是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因素。从非物质文化传承角度而言,只有深入到文化层面,才能真正地驱动民间音乐的内在的发展动力。具体到东平渔鼓艺术而言,对其文化传承价值的重视和探究,才能使其发展步入正轨之中。而东平渔鼓作为山东东平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乐和曲共同形成的音乐形式,已经成为地方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之一。早在世纪之初,地方对于東平渔鼓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就已经陆续开展,对东平渔鼓的艺术特色、传承人才以及作品创新、产业拓展进行了深入的开展工作,推进了东平渔鼓的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地深入开展,对于东平渔鼓文化传承的价值研究也有必要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一研究视角能够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研究的新局面。东平渔鼓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在东平的土壤重视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滋养,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识,彰显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因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平渔鼓的文化价值探究,将有助于对东平渔鼓的保护传承工作的有序推进,以及东平渔鼓艺术的发扬创新。

一、东平渔鼓的产生记录了地区社会文化的形态

东平渔鼓具有显著的地区社会文化特征,东平渔鼓的产生以及逐步发展都离不开东平这片热土。东平为渔鼓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对渔鼓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因而也确保了渔鼓在流传过程中没有被时代所淘汰。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东平渔鼓的艺术传承和文化变迁都是在东平社会文化的流变中所进行的,与东平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东平渔鼓的文化发展真实地记录了东平的社会变革,也记载了百姓的生活与情感,演变成了全新的社会文化记录形式。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平渔鼓与其他民间音乐形式一样,在最初阶段百姓自发的承担起了艺术文化传播的重任,在大众对东平渔鼓的传承过程中,无形地推进了东平渔鼓艺术与文化的双重发展。与前期的无意识的文化传承相比,现在东平渔鼓的文化传承,融入了深刻的意识形态,但依然没有脱离社会的主流文化需求。

然而,不管任何时期,东平渔鼓作为东平地区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化载体,将群众的思想和情感进行了丰富的艺术化创作与再现,进行了真情实感的艺术表达,成为社会文化形态的展示窗。所以,从东平渔鼓的作品中能够看到东平社会文化形态的痕迹,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信息。显然,在过去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我们过多的将关注点放在了民间音乐的艺术价值层面,而其内蕴的文化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这是在将来东平渔鼓传承发扬过程中需要重点挖掘的部分。东平渔鼓是来自于群众的口头创作,历代艺人自然而然地将很多真实的社会写照融入到了唱词和表演之中,所以这也赋予了东平渔鼓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东平社会文化发展的记录载体。故而,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平渔鼓的传承进程中,进一步挖掘东平渔鼓内蕴的地区文化元素,将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平渔鼓的艺术底蕴和文化价值。

二、东平渔鼓的发展彰显了民俗文化的魅力

每一种民间音乐能够保存和延续下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东平渔鼓能够在多元的文化冲击下,依然被传播和保存下来,自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言而喻。正所谓一首音乐承载了一段时光,一段音乐记录了一种生活,东平渔鼓也在岁月的更迭中记录了丰富生动的民俗生活。一直以来,东平渔鼓都在东平的民俗活动中非常的活跃,不仅是陪伴了东平百姓艰难岁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在民俗文化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东平民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东平渔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珍贵性并不是单纯指渔鼓传统艺术文化的不可再生性,而是在东平渔鼓发展历程中对于文化传承的文化魅力,所以东平渔鼓内蕴的民俗文化魅力分析也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重点内容。

此外,文化的差异性特征也决定了东平渔鼓在民俗活动中独特的文化魅力,尤其是在东平渔鼓的表演形态中,将地区文化形态、宗教信仰以及民族风情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彰显,所以民俗文化魅力是东平渔鼓艺术价值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平渔鼓是东平本土文化丰富的外在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在东平老百姓共同追求的音乐理想和审美精神的基础上,产生的民俗文化形式。所以,东平渔鼓在丰富的民间活动和民俗活动中,展现了自身不凡的艺术风采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在自身的艺术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吸收了本地民俗文化的精髓,借助了广阔的民俗活动平台,形成了广受大众喜爱的音乐民俗文化形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东平渔鼓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存在,并活跃于民间的民俗活动中,以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散发出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所以,对于东平渔鼓民俗文化价值的探索,能够通过艺术实践对东平渔鼓进行有效的传承,能够在音乐事象的民俗活动中延续东平渔鼓的艺术生命力,突显东平渔鼓内在的民俗文化价值。

三、东平渔鼓的发展丰富了宗教文化的传播

东平渔鼓与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也是其文化价值传承中的重要一点。据相关文献记载,东平渔鼓在最初的形成阶段,就是为了道教的宣讲产生的。从现有相关东平渔鼓的文字材料记载可知,东平渔鼓在本地初期被老百姓称为“道情”,为什么将渔鼓叫做道情呢?原来是在古代山东地区道教盛行,道士在做法事时,需要演唱和伴奏,所形成的音乐形式就是现今东平渔鼓的雏形,所以也就很容易理解渔鼓被称为道情了。从东平渔鼓的文字记载中不难看出,东平渔鼓的产生于宗教文化的紧密关联。东平渔鼓产生的年代是较为久远的,早在南宋时期东平渔鼓就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以东平为中心对周边地区进行了辐射,渗透到了周边地区的文化生活之中。所以,从这一记录也可以看出,东平渔鼓在道教宣讲经卷的过程中产生,又在道教传播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二者相互促进,互相渗透,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此外,宗教文化在东平渔鼓中的传播中,与群众的思想进行交流和互动,寄托了百姓的精神和承载百姓的诉求,所以东平渔鼓也成为了能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纽带,宗教文化色彩浓郁。所以,在东平渔鼓的形成阶段,东平渔鼓的创作内容和表演形式就与宗教文化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也与道教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实现宗教文化传播的载体。再来看一下山东地区的宗教文化,道教底蕴是非常深厚的,道教的祭祀活动在古代也是非常之多的,所以东平渔鼓也是在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中萌芽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东平渔鼓也成为道教对自己教义宣传的途径之一,体现了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虽然,现今的东平渔鼓在表演内容方面根据新的时代需求做出了创新,但是其在特殊文化背景下对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价值依然的不可忽视的。东平渔鼓作为宗教文化的传播媒介,现今在一些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中得以保留和传承,在对其文化价值的探索中,依然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四、结论

总而言之,东平渔鼓在保护和传承进程中,应该广开思路积极探索,在东平渔鼓突出的艺术风格基础上,探寻其内蕴的深刻的文化价值。作为民间音乐的研究者,要明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要保护文化的根基,要重视文化的传承。唯有如此,民间音乐的艺术生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延续,文化脉络才能够得以传承。

文化作为民间音乐之魂,有很多隐性的价值,需要去探索研究,去提升民间音乐的文化底蕴,突显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因而,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平渔鼓的传承进程中,对于其文化价值的深度探索,能够使人们以更加科学的发展观来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在重视民间音乐文化价值的同时,以理论结合实践去丰富和完善东平渔鼓的传承路径,使东平渔鼓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新的彰显。

参考文献:

[1]丁爽.非遗视野下“东平渔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9,(26):76.

[2]谢维.国内渔鼓分布情况探析[J].艺术科技,2019,32,(11):110-111.

[3]賈婷.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38+40.

[4]王晓书,王丽艳.新时代社会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J].参花(上),2018,(12):124.

猜你喜欢
东平文化传承
垦荒
种丝瓜
诗四首——东平之《春》、《夏》、《秋》、《冬》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The Story of Be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