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进超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4-040-03
摘 要 体能训练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将PBL教学法应用到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程中,探讨PBL教学法在体能训练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根据研究需要,在体能训练课程中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中引入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发现缺乏适合PBL教学法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需共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PBL教学法 体育院校 体能训练
随着竞技能力提升的需要及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能训练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体育院校也已经开设了体能训练课程,它对于学生未来从事体育训练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体能训练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广泛运用到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知识,密切将理论知识和训练实践联系起来。在“体能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在理论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又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和主导,教师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被动接受理论内容和训练实践,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训练实践的应用。
随着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学新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传播,PBL教学法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也是近些年来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P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師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准备的课程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课程知识问题进行教学进程的执行。本研究将探索适合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的过程中,将PBL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研究,也可以为其它体育同类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休闲体育专业18级体能训练课程中进行教学应用,研究PBL教学法在体能训练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利用图书馆在线资源和书籍查询与体能训练和PBL教学法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2.教育实验法
本研究的实验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18级休闲体育专业的1班和2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研究的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两个班级均采用一致的教学材料,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其中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期末采用相同的考核方法,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获得相应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为研究结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体育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通过体育加试和文化课考试进入大学,其具备一定的训练实践经验,同时又经过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知识的学习。但这些知识尚未融会贯通,另外也存在部分学生学习自律性差,学习能力不强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考核过程中增加部分教学过程的考核内容。
(二)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课程特点分析
体育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是基础课程,并将相关知识综合运动的实践课程,知识点较多,逻辑性强。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动,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体能训练也是围绕如何解决训练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密切联系其它体育理论的基础知识。
(三)体能训练课采用PBL教学法的探索
1.引入PBL教学法,在体能训练课中设置与课程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分析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体能训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体能训练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体能训练的特点、体能训练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等知识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体能训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吸引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并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去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收获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从而逐步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呈现问题,以问题为基础,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讨论小组
在此阶段,学生在对体能理论知识和训练实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体能锻炼所需的理论知识体系和锻炼方法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为接下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本阶段是PBL教学法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将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逐步呈现给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5-6人。在具体分工阶段,引导学生分为资料收集、讨论分析,并最终形成结论和解决问题。
3.协助学生从多方面查阅资料,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让学生学习收集、整理、使用资料。这一阶段将会是PBL教学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必须对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并不断地通过书籍、网络收集体能锻炼的资料,不停地验证自己的提出的观点,如果收集的信息与假设相反,必须重新提出新的观点,直到自己的观点被证实。这一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收集、整理、使用资料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和分享,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可以从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对于资料收集的过程、分析讨论的步骤和形成结果的思考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享。
教师应把不同小组的讨论结果综合起来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最后获得在其中的基本规律。在此环节,教师也可以对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引导等方面进行总结。
(四)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应用PBL教学法在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1个学期的教学后,利用同样的考核方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课程考试。其中,平时成绩100分,占期末总成绩40%,包括上课表现成绩50分和课堂提问成绩50分;期末成绩为100分,占总成绩60%,包括体能成绩20分和技能成绩80分。
从成绩考核表1分析:在平时成绩方面,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应用PBL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在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积极性及回答问题效果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同学;在体能成绩方面,尽管实验组的成绩稍高于对照组的成绩,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能素质的提升需要长时间艰苦锻炼才能提高,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和训练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技能成绩方面,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对体能训练中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成绩。在期末总成绩方面,实验组的成绩也是明显优于对照组成绩。
(五)在体能训练课中采用PBL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密切结合教学需要且难度适中
教学中问题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和相关知识。在设置问题时应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范围,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会过早放弃或根本完不成,则不能够完成教与学的基本内容。在设置问题时不能脱离教学的需求,又要练习体能训练的实践活动。如若问题内容难度较大,可将设置成若干小问题,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促进学生不断深入的学习。
2.在教学中,没有适合体能训练课程和PBL教学法深度契合的教材
在PBL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体能课程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同时又要对教材根据PBL教学法进行调整。而现有的教材体系适用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大量资料、查找大量文献,既要理论扎实,又要具有丰富的训练实践经验,以此设计和撰写适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文件,以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师生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和教学环境,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根据设计好的教學环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也会设置谈论等环节。但整个过程都是在教师预设的情况下进行,所有内容都在教师的教师备课的各个环节中。但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不同学生和小组查阅资料和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深入把握学科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量,并不断熟练应用PBL教学法。
关于学生,学生尽管有了一定的训练经验和理论基础,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差。在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性的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问题答案,这就需要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4.相关研究成果较少,需进一步丰富和深入PBL教学法在体能训练课程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体能训练课中的研究经过初步的探索,PBL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在一定范围内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相关的研究仍较少,需要从包括训练体系、训练内容以及训练理论等多方面进行身体的研究,以期取得更丰富和更具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P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符合体育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的教学具有实践意义,应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在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中引入PBL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技能水平方面都取得了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3.PBL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较少,缺乏适合于PBL教学法的教材匮乏,围绕PBL教学法的评价体系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师生围绕PBL教学法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建议
1.通过在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中引入PBL 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相关研究仍较少,建议在加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建议在体育院校更多的推广PBL教学法。
2.为促进PBL教学方法更好的推广和顺利施行,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问题设置,并组织领域内的专家编写符合PBL教学法的体能训练教材。
参考文献:
[1]Barrows HS, Kelso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M]. Illinoi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3.
[2]慕景强.PBL教学法在我国可行性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3(6):37-41.
[3]杨淑媛等.PBL教学法在体育院校研究生运动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8):64-69.
[4]侯成俊等.PBL教学法在运动训练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42-145.
[5]黄红梅等.PBL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课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研究,2016(6):70-71.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