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高中女子篮球队网络教学效果探析

2020-09-10 07:22陈永概郭伟巍
体育时空 2020年9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效果

陈永概 郭伟巍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5-032-03

摘  要  网络教学精确化了学习任务与学生训练之间的对应关系,提高了学生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改善了学习的专注力和训练的主动性,形成了學生自律和老师监督的双重训练质量保障机制。网络训练跨时空特点契合了疫情期间“教”和“学”的诉求纽带,增强了学生情感归属,促进了学生竞技能力各要素及要素组合的提升,学生竞技能力得到了保持和提高。

关键词  网络教学  女子篮球队  教学效果

教育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性工程,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从体育教学、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根据新冠疫情造成群体、个人空间封闭与隔离的现实状况,探索了互联网教学、训练对学生运动竞技能力和文化综合素质的培育方式。

疫情期间及时组建了由主管副校长、体育组主任、教练团队、班主任组成的学校女子篮球队训练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篮球运动训练特点构建了网络教学和管理团队,借助社交软件的功能开展日常管理和教学训练工作。在微信和钉钉平台进行视频互动教学、训练任务的布置、训练作业的提交和批改反馈,最大程度的模拟了现场教学情景,充分赋值了教学互动的切身体验。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沟通相关文件政策,了解疫情动态对教学的影响,高效率的修正球队学习和训练计划,及时反馈学生训练、学习、心理状态等情况。为了准确掌握学生自主训练质量,针对性的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V1.0》,学生通过此系统及时反馈训练完成情况,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训练动态,及时进行过程干预,对训练结果进行追踪、评价和反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浙江省温州中学女子篮球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知网以题名“互联网教学”和“篮球队竞技训练”检索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为疫情环境下篮球队网络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2.访谈法

对互联网教学专业人士、运动训练学专家进行了访谈。内容涉及互联网教学技术、体育训练、素质育人嵌入维度、校园体育文化等。

3.问卷调查法

在文献查阅和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本课题研究需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依据任务分解结构原理(WBS),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解构学期训练计划,落实到周、日、时等具体时间,显示具体任务和具体要求,即:目标——任务——训练内容——锻炼质量——反馈,层层分解,最终形成格式化的内容展示方式。将任务分组分类导向至学生具体行为,为训练内容对目标达成度的回归分析创造条件。

(一)训练计划执行力

专项技能水平是篮球竞技能力的直观体现,说明每个训练单元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内在联系。运动训练有别于其它学科学生静态学习特征,学生训练是以动态方式予以呈现。学生训练任务总体完成率为97%,其中合格率为33%、良好率37%、优秀率30%,按时提交作业率90%。从以上四个维度来看,网络授课与日常互动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在按时作业提交率方面,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完成率略低于传统集体现场教学。

战术训练是在个人技术的基础上将个体竞技能力进行优化整合,包括局部战术和整体战术。将视频教材进行战术类型分类,针对学生战术领悟阶段进行分类学习和指导,队员从战术教材中感知战术配合和位置移动。在赛场位置感知的基础上要求队员独自完成局部战术图的绘制。以战术作业完成质量衡量学生战术领悟情况。战术训练作业完成率94%,合格率为48%,良好率33%,优秀率19%,作业提交按时率84%。战术学习对学生竞赛阅历要求较高,任务完成情况来看,完成质量和按时频度均低于技能训练。视频资料学习和赛场本体位置体验存在距离,究其原因是远程网络教学受实战资源限制导致。战术讲解和实践互动推演是战术素养形成的主要诱因,疫情期间受限于战术训练理论和实践推演互动,网络教学对篮球队员战术体悟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对训练计划执行力度反馈情况来看,技术训练好于战术训练,局部战术训练好于整体战术训练。

(二)体能训练

疫情期间考虑到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根据日常学生训练状态反馈,紧密结合篮球队竞赛目标,针对性的安排了力量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爆发力训练、积极性恢复训练、专项体能素质训练等,严格把关学生自主训练质量,定期展示优秀视频作业。学生自主训练质量和完成情况如表2所示。

其中积极性恢复性训练完成率为100%,但是恢复训练时间延迟较多,不利于训练疲劳的及时消除,容易造成疲劳过度积累,致使运动损伤概率上升,积极性恢复时效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氧耐力训练是训练过程中最艰苦、完成难度最大的训练内容,尤其在疫情期间耐力训练缺乏场地、环境、篮球器材和集体配合的有效互动,在有限的空间内个人独立完成有氧耐力训练困难较大,但是依然有94%的完成率,按时率84%,完成质量良好率50%,优秀率20%,体现出学生良好的纪律意识和吃苦耐劳品质;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完成率分别为97%和94%,能较好的完成了任务要求;篮球专项技能训练采用互动式视频教学方式,将训练内容紧密与篮球相结合,体能素质训练与篮球技能训练相结合,加强了基础身体素质与篮球运动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师生互动和学生分组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了网络授课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完成率达到100%,良好率43%,优秀率34%,按时频度为98%。

(三)球队集体凝聚力建设

传统的团队建设通过集体训练、集体住宿、集体就餐等集体活动的形式将队员的生活和学习融合在一起,增强了队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提升球队的凝聚力。新冠病毒彻底改变了团队凝聚力构建的方式,为了弥补时空造成的距离感,定期召开视频探讨会,讨论技战术、训练情况、文化课学习、生活趣事,队员各抒己见分享个人体会,用视频互动的形式增加了队员互动交流密度,弥补了集体活动减少带来的不足。除此之外,精选体育赛事类经典影片,如《卡特教练》、《女篮5号》、《中国女排精神》等竞技体育励志影片,观影后通过视频互动交流体会,并形成观后感文字内容,加深对学生对影片内容的领悟,提高了学生对篮球运动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此外成立了训练小组,根据竞技状况制定了小组帮扶计划,由球队主力核心队员担任小组长。通过网络平台将分散空间进行集中整合,不仅拉近了队员情感之间的距离,而且集思广益深入讨论,扩展了学生对篮球运动文化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对运动员自律、奋进、拼搏、团结等精神品质构建形成了积极的促动作用。经过三个多月的团队建设实践,凝聚力建设效果如表3所示。

统计显示,运动员在情感归属方面,有59%的学生对集体归属感非常认同,对篮球队的集体学习和生活有非常强烈的情感向往,有28%的同学认同,基本认同占13%,无对篮球队集体不认同的同学。这得益于教练通过网络技术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团队凝聚力建设传承了疫情前的和谐状态;在团队身份认同方面,队员对篮球团队身份认同高于情感归属,为团队凝聚力建设构筑了基础和保障,思想是行动的前提,学生对篮球团队身份的认同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塑造。反过来看,团队身份认同高于情感归属10%,体现了团队凝聚力建设的基础保障和空间尺度,对下一步提高团队战斗力有积极作用。

(四)文化课学习情况

篮球运动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学生升学压力,致使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形成了一对矛盾融合体,很容易顾此失彼。所以疫情期间教练员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训练,同样關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及时调整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的关系,将竞赛训练和文化课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教练员利用“磨题帮”软件按计划测试学生文化课学习情况。与班主任、各任课老师密切沟通,将文化课学习任务纳入到教练员日常学生管理范畴。基于学生对篮球团队有很好的情感归属,服从意识强,学生文化课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如表4所示。

文化课学习课程作业完成度为94%,返校成绩测试率为100%,成绩良好和优秀频度分别为36%和30%,与疫情前期测试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精确化了任务与学生行动之间的关系,训练质量以显性的方式呈现于学生,对训练行为和训练质量形成有效的监督和自我督导,促进了学生对训练任务的接受度,训练计划的执行力得到了有效保障。

网络教学形成“一对一授课”体验,学生充分理解竞技水平和基础身体素质之间、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之间的内在关系,直接提高了学生训练专注力。使体能和技能素质对篮球竞技能力支撑保障得到了有效延续。

团队凝聚力建设在网络教学干预下有了明显变化,能有效迁移互动内容和影片励志情景到篮球队训练和竞赛实践中,球队凝聚力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得到了有效强化。

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在教练与各科老师通力合作下,通过学习软件“磨题帮”来实现的。篮球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相辅相成,切实做到了“停课不停学”的教育目标。

(二)建议

互联网教学平台功能各有侧重,在选择教学平台时要结合教育目标和授课目的,根据目标达成度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平台。

互联网教学平台促进了教学技术从“点对面”向“点对点”跨越,多界面的直观互动增强了学生被关注感,教学训练中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对教师课前教学方案的准备提出了更高要求。

互联网授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直接体现在训练反馈效率上,课堂反馈反映了学生当时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态度。能否完全消化吸收,则需要课后作业反馈来予以验证,时间延迟会影响到积极性恢复效果和下一次训练的负荷量,在作业提交的及时性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勇.论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82-84.

[2]王永华.浅议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公共体育课程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8,12.

[3]张承毅,王毅.国外篮球训练研究进展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8.

[4]赵立霞,吴贻刚.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教体结合”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中学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教学效果
利用网络教学多样性 开展有效教学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