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对当前的教育工作也作了新的部署安排,豐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健康成长,特别当代的大学生,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体质健康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要重视大学生体质健康,从学校体育课程及大学生生活习惯入手,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体质健康;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日常的消遣方式也逐渐增多,物质条件的富足,让更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熬夜上网更是当代年轻人的常态。这就导致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持续下降,防微杜渐。国家当前的大学教育,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锻炼的时间,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
一、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因
(一)学校的体育政策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学校积极实施的体育政策,对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当前的情况并不乐观,学生对学校举办的体测表现出很多负面情绪。而学校举行体育政策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而适当的奖惩措施作为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对为学校取得荣誉或者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对其在体育锻炼中的获奖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塑造学生身边的体育明星,为同学们树立目标榜样,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其愿景是美好的,但执行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一些学校的同学及老师认为这种事情毫无意义,将学校颁布的体育政策,视为一纸空文[1]。
(二)学校体育课程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将体育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甚至在高考前,将体育课停掉,全部换成考试科目。体育教育在学校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造成学生及家长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忽略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培育工作。为改变这一思想,不少专家呼吁,希望能将体育成绩列入高考成绩,改变人们不重视体育的态度[2]。即使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我国的体育教育落地执行仍是困难重重。根据国家的政策安排,大学体育教育,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安排大一、大二年级的体育课。同时,还应列举不同的开课方案,学时应大于130个课时。体育课项目可以根据学校特点进行延伸。但就当前学生的状况而言,很多学生其主要目的在于修学分,而选择体育课程,就意味着拿学分的方式更轻松、更容易,所以有关体育类的课程会出现被学生一抢而空的现象。当然,也有一些较为枯燥、的体育项目,长长因为选修人数过少而不能开班,如:田径长跑课,长此以往,学生的有氧耐力素质便会下降。还有一个较为致命的原因,课程缺乏创新,学生体育课程在其小学、中学似乎没有任何差别,让学生形成了“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认知。特别是大三、大四年级,学生面临实习与就业的压力,学校又没有安排体育课,造成学生自主锻炼身体的时间减少。没有良好的体育氛围与优秀的体育社团组织,学生健康的体质很难维持下去。
(三)健身意识与生活习惯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体育一直都是学校教育实践中的边缘学科,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多是集合、跑步、自由活动等,对于学校体测项目,特别是与中长跑相关的项目,已经恐惧到了极限。而大学教育,学生失去往日低领教育那种约束感,拥有大把的时间,被网剧、游戏等更吸引人的娱乐项目所吸引,成为了宅男宅女,各个足不出户,连吃饭都要依靠外卖。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更少之又少、除了少数热爱体育的同学外,大部分同学都是为了修学分。这样的方式造就我国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3]。
二、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策略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政策
高校应制定可行性的体育教学政策,同时,学生和学校要共同执行相关的政策,以此来达成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完善体质健康的显著效果。特别是,当前大学生普遍体质健康较差,更需要学校帮助他们进行体育政策的教导,通过前期的广泛宣传,让学生建立体育政策的正确意识,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以及体质测试的重大意义。
(二)创新体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锻炼
体育课堂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教学,加入趣味性及娱乐性,使体育回归游戏的本质,吸引学生乐于参与体育课堂,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与此同时,学生更应认识到课外活动对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校方应加快完善体育教育管理机制,将课外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范围之中,为学生体质健康做出积极的作用[4]。
(三)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所以,要加强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思想认识,从其内心深处改变对体育政策的看法,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意义,成为新时代国家建设者,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成就良好的体质健康。
三、结语
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体质健康关系到人才质量基础。因此,各大高校须注重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培养,转变体育教学角度,从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蔡有清,罗伟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40):13.
[2]崔凤,高戈.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研究[J].学周刊,2019 (30):18.
[3]武文豪.新时代语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探微[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35(05):50.
[4]陈烨萱,黄刚.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观察——以徐州市高校为例[J].文教资料,2019(22):143.
作者简介:田谷川(1981-),男,青岛人,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学历:本科,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健康-篮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