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芳
摘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以集中国库支付为主体的全新国库管理机制日益得到了有效推广。但是,在实际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更加强调财务资金精准管控的集中支付制度有效保障了国库资金的安全性,但也对支付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文章基于我国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县级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指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旨在给予相关支付管理人员一定的帮助,并以此促进我国国库集中制度改革的稳步有序推进。
关键词:县级国库;集中支付;风险管理;改进对策
一、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现状
从目前来看,由财政部门于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并由该账户统一完成财政预算、基金预算、财政管理等多项财政工作,这是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主要内容。其中,在该制度应用下,财政预算资金无需再拨付给不同单位进行分散管理,不仅管理安全性显著提升,同时也使得各单位的财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有助于保障国家资金的统一有序使用。但是,基于实际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情况不难发现,由于现行我国集中支付管理制度仍处于探索应用阶段,因此难免有一些问题依旧存在。首先,针对实际改革过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与部门预算制度的无缝对接,这意味着改革过程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制度空窗期,很容易在不规范行业规定影响下出现各种部门协调问题;其次,针对制度层面,统一化的资金管理模式虽避免了部门管理所存在的管理失误问题,但由于涉及到各单位的支付权和支配权变更问题,因此如何就单位机构的切身利益进行保障,同样也是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用过程面临的关键问题;最后,针对流程层面,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施行后,无沉淀、无中间环节的统一资金分配机制成为了国库资金的主要流通手段,这意味着县级财政工作难度更大,财政沟通流程更加复杂,很容易导致事权下移问题的进一步严重[1]。
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风险
(一)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操作风险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用后,对于县级财政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逐渐提升。一方面,针对财务组织,若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流程缺乏正确认知,不仅很容易出现包括数据记录错误在内的管理问题,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国库资金的正常流通;另一方面,针对财务核对过程,即使借助信息管理手段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仍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账表、账实不符问题,进而轻则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重则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2]。
(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安全风险
从目前来看,为确保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作高效进行,信息管理手段是大多数县级财政单位的主要管理方法,而这种一味依赖在线管理系统的管理形式,其安全性并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一方面,现有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数据库仍无法做到百分百安全保障,这意味着财政数据库很容易在恶意入侵下出现信息遗失问题,进而轻则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重则造成不可弥补的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针对实际管理过程,由于欠缺完善的安全监督机制,使得财政数据库的使用门槛相对较低,最终导致财政信息很容易受到内部人员违规修改,并滋生一定的腐败问题。
(三)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风险
在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用后,县级财政部门若想使用国库资金,必须先拿到预算单位授权再办理资金领取手续才能获取资金使用资格,而在这种看似较为规范的支付流程应用过程中,却难免依旧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一方面,由于财政部门就资金支付进行监督实则是采用事后监督模式,使得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并不足以规避各种违规操作;另一方面,现有支付制度对预算单位提取金额及次数并未具有明确规定,这使得资金支付过程存有较大安全漏洞,很容易因管理人员失误而导致资金流失问题。
三、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措施
(一)完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
基于现有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操作安全风险,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明确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在保障集中支付安全性的基础上确保各级财政管理人员的操作正确性。其中,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机构,应就其工作岗位职责及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使其在认清自身工作价值的基础上不断转变工作态度,并以此从根本上根除各种操作问题。同时,基于监督层面,应尽可能构建人员分工互相牵制的监督模式,在构建良好监督环境的前提下保障不同岗位工作的高效合格完成。最后,基于防范层面,应建立事后对账制度,及时通过定期对账实现严格的账账相符,进而在确保支付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的同时有效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二)強化业务风险控制力度
针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应进一步就支付清算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并以此构建严格、规范的支付程序,进而在确保各项支付操作合理、有序开展的基础上保障整体集中支付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同时,针对具体支付过程,应严格审核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并按照相关标准仔细核对电子凭证,进而在保障电子信息传递无误的基础上实现对于资金支付的动态监控。
(三)加强支付网络平台建设
基于信息管理手段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就在线支付网络平台进行构建,在不断提升其系统安全性的基础上确保各项支付操作的准确高效。一方面,应基于现有支付平台功能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尽可能通过在线监督实现对于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精准管控;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动态信息收集机制,及时就平台信息进行管理核查,进而在规范网络信息系统管理操作的基础上发挥网络平台的最大风险防范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本文基于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详细阐述了在该制度应用后国库支付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指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其中,针对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价值,只有进一步加大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力度,并不断构成完善在线支付网络平台,才能有效提升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水平,才能促进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稳定有序改革。
参考文献:
[1]郭超.县级国库集中支付风险及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8(03):19-
[2]黄秀亮.浅析县级国库集中支付财政资金风险防范[J].财政监督,2015(34):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