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未来学校管理的落脚点

2020-09-10 07:22张世华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化管理立德树人

张世华

摘要: 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蕴含着“文化人”的人设假设,未来学校管理的本质正是形成自己的、舍我其谁的文化“底色”,文化管理是未来学校管理的落脚点。文章立足我国教育永恒主题——“培养什么人”,从“管什么”“怎么管”提出文化管理沁入未来学校管理的四维度——对象(工作、关系与活动)、凭借、要领与指标,期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未来学校管理”对“未来学校建设”的作用,推动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未来学校管理 文化管理 立德树人

未来学校建设是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但纵观文献发现,关于“未来学校管理”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学校管理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着其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学校管理变革是促成未来学校建设的关键所在。那么,未来学校管理在何处落脚,成为一线学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因此,未来学校管理要以“我国文化发展趋势”与“我国未来人的文化特征”为基础进行变革,这恰巧与文化管理强调的“以人为中心,以文化竞争力为核心”的理念不谋而合。换言之,文化管理适用于未来学校管理,更是我国未来学校管理的“落脚点”。

一、管什么——工作、关系、活动

“教育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特征,以文化崛起为立足点的未来学校管理,也不能将“教育性”弃之不顾,而是要以“教育性关系”作为管理对象,正面回答未来学校管理“管什么”,同时指出未来学校管理的基础——人的可塑性、管理的可控性。因而,对于学校来讲,任何工作、关系以及活动都要坚守“教育性”原则。尤其新时代背景下,调整“教育性关系”可以视为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价值意义,也可以视为学校管理变革的重要考量。

1.工作:回归学校组织的服务特性

就学校管理与学习教育的关系来看,学校内任何工作回归学校组织的“服务”特性具有必要性与实践性,尤其在立德树人的价值观统领下,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利益”,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摒弃“强制措施”,否则定会影响工作的成效,甚至会使被管理者出现反感、反抗等情绪。有鉴于此,开展工作时,要以理说服、以情感化,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让被管理者自觉、主动地约束自我。

2.关系:立足人的可塑性上行下效

笼统来讲,这里提到的“关系”是学校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但“教育性”原则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强制”,而是上行下效的平等、和谐关系,凸显“人的因素”为第一位。例如,未来学校的师生关系中,教师通常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等指导性角色,会逐步被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素养培养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性角色替代,实现“教学关系”向“同伴关系”的转变以及“知识共同体”向“文化共生体”转变。因此,未来“关系”要以“人的可塑性”为基础,落实上行下效,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被管理者。

3.活动:以“教育性”为重要考量

管理离不开教育,其需要仰仗教育的影响,借助教育的力量,而且,通过教育活动能不知不觉地利用人性,潜移默化地改善人性,进而高效、顺利地完成管理目标。因而,未来学校管理的“教育性”要求学生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必须以“教育性”作为重要考量,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被管理者。

二、怎么管——凭借、要领、指标

陶行知认为:“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而在立德树人的价值观统领下,文化管理何以落实,未来学校管理又怎么管,无疑成为构建未来学校管理体系的“拦路虎”。鉴于此,笔者结合文献资料与实践经验,提出未来学校管理的“凭借”“要领”以及“指标”,旨在正确、科学地解答“怎么管”,让文化管理沁入未来学校管理中,避免沦为“包装”。

1. 凭借:共性的校园文化资源

共性是指共性文化资源,值得注意的是,校园文化资源是未来学校管理内沁入文化管理的依托与凭借。学校教育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充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吸收。事实上,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任训育者不是查房间,管请假,记过,发奖品就算了事。他的最大责任是引导学生参与现代人生切要的生活,于一举一动前能下最明白的判断。”因此,文化管理要营造与主流社会价值观相符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文化管理服务于未来学校的教育价值,从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三观正确的文化人。

2.要领:柔弱的学校管理方法

俗话讲:“强扭的瓜不甜。”对于学校管理来讲,要规避刚性的管理方法与措施。具体来讲就是,尊重学校内所有人员的人格与尊严。实际工作中,管理者要立足学校所有人员的心理规律与行为规律,并通过学校的校园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善学校所有人员的人性,逐步将学校、家庭、社会的期望内化为个人积极、自觉的行为。因此,在未来的教育中,不仅要坚持固有的文化体系,也要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学生的“六大解放”,通过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实现个性的释放与能力的提升。

3.指标:教育家办的特色学校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任何一位教育家都可以视为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其代表着人类对理想自我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恰恰是教育家用自身的文化在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指导、引领学生。在未来教学管理中,以教育家办学为指标,实实在在地将人视为文化人,真真切切地立足文化人的人性假设前提,并将立德树人的价值观作为学校管理的资源,才能实打实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不可替代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改善学校内所有人,为学校每个人获得适切教育提供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环境与方式必定会迎来改革与挑战,而我国立德树人教育的总目标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未来学校管理定不会是教育与科技的简单叠加,而应该是以文化管理为落脚点,将文化人的人性假设前提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维度,形成以立德树人价值观为导向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底色,落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赵亮.文化管理:未来学校管理的核心[J ].当代教育科学,2019(01):25-58.

[2] 王永固,许家奇,丁继红.教育4.0全球框架:未来学校教育与模式转变——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之报告解读[ J ].远程教育杂志,2020(05):3-14.

[3] 李蓓,夏英.建未来学校 迎学校未来——成都市实验小学“未来学校”建设思考与实践[ J ]. 教育科学论坛,2016(13):65-67.

[4] 李海峰,王炜.“互联网 + ”时代的师生关系构建探析[ J ].中国教育学刊,2018(07):81-87.

[5] 周元宽,葛金国.学校管理教育性的回归: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J ].中国教育学刊,2014(05):53-56,65.

[6] 黄前程.文化管理在管理发展史中的定位——以管理思维的性质为视角加以探讨[ J].贵州社会科学,2013(03):15-19.

[7] 申金生.面向立德树人的学校管理创新——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学校管理创新与实践[ J ].基础教育论坛,2019(12):15-16.

猜你喜欢
文化管理立德树人
学校文化管理刍议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管理创新
技工院校文化管理初探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制度之维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高职学生文化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