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法,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人的关注,书法教育也随之越来越受到国民的重视。在小学书法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和无法忽视的问题,日本的“断舍离”理念或许可以纠正书法教育中一些不合适、不必需的现象。
【关键词】书法;断舍离;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C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 2020) 77-0073-03
【作者简介】刘程宇,江苏省丹阳市荆林学校(江苏丹阳,212300)体卫艺主任,一级教师,丹阳市学科带头人。
书法,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人的关注,书法教育也随之越来越受到国民的重视。教育部分别在2011年和2013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正式把书法课纳人中小学课程中。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兼书法教师,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观察发现在小学书法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和无法忽视的问题,在此借鉴来自日本的“断舍离”理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在教育目的上,“断”功利之念,“续”全面之的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这样表述:“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可见,中小学书法教育应当重在书法兴趣的培养,书写技能的提高,文化素养的提升,为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然而,在现阶段中小学各级书法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对于小学生学习书法都存在贪功求名的念想,练习书法不过短短几周、几个月,就迫不及待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展览、比赛,甚至出版书法作品集。为了在短期之内能速见成效,便采取反复临摹练习同一幅或几幅少量作品的方法。临摹的时间一长,学生只会感到这种教学方式的枯燥,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想成名成家无可厚非,但若因急功近利,而忽视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那是肯定成不了名家的。
其实关于这一点,郭沫若先生在六十年代即有十分精辟的论述:“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
针对这一弊端,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树立这样的全面理念:首先,书法学习因其具有长期性,是没有捷径、没有速成的,对青少年的意志磨练、品质培养很有帮助,因而书法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其次,书法教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书法教育在让学生习得书法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感教育、爱国教育;最后,因为书法本身是一种传统艺术,通过长期的书法教育,学生的心灵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书法艺术的洗涤,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通过书法的美来净化心灵,接受美的熏陶,大大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在教学方法上,“舍”枯燥讲练,“取”多管齐下
众所周知,书法教育有利于学生磨练坚强的意志,養成持之以恒的品格,形成专心致志的境界,但学习过程往往是特别单调、无趣的,特别是在练字的初段,往往要经过一段比较枯燥、艰苦的阶段,这段时间是简单的基本笔画的练习,单一而乏味。纵观现阶段的小学书法教学,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对书写技法的反复讲解与重复练习,很难让学生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学习中去,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多措并举,提升教学效果。
1.培“趣”为先。
书法练习本应是一种轻松愉悦活动,若只是让学生机械练习,使其变为一项作业,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适得其反。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书法作品,从中感受书法独特的艺术美感与魅力,结合讲解大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向往、崇敬之情,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书法。
其次,利用多媒体,制作丰富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用形象生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使书法教学成为排解学生学习压力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让书法学习成为一种压力。
最后,开展各种书法活动,营造书法氛围,让学生真正爱上书法。如开展书法比赛、组织书法兴趣小组、举办作品展览等。
2.正“势”为重。
小学初级阶段的书法训练,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法技能,还要重视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养成:头正、肩平、臂开、身直、足安。
头正:头正则心正,心正则笔正;肩平:两肩放松平齐,不耸肩,不过度紧张或用力;臂开:臂开有利于书写时胸部开阔,臂、手腕、手指相互协调运动;身直:身体保持端正平衡,气血通畅,精神饱满;足安:双脚自然稳定地踏在地上,足稳则身稳,身稳则手稳。
在书法训练中让学生坚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有利于提升书写速度和质量,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以“悟”为主。
书法训练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临帖,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在听完教师的示范讲解后,进行重复机械的临摹练习,这样只会扼杀小学生的天性,每个学生写出的字都是千篇一律,毫无艺术性可言。
书法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学习主体,而教师只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技法原则,如方圆、粗细、曲折、提按、布白等,正确地引导学生从初步模仿中感悟前人的书写法则,之后则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研习,做到从无知到感知、从模拟到突破、从吸收到创新,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书法内涵,体验书法之美。
4.重“评”为要。
书法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因此在书法课堂中的教学评价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学生进行书法欣赏、书法练习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及时地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选择合适的语言、肢体、评语等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起到反馈、矫正、鼓励和引导的作用。正确、积极的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及时反思、调整学习方法,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在教学成果上,“离”一枝独秀,“合”百花齐放
随着世人对书法的关注,各地各校已越来越重视书法教育,但因为功利思想的驱使,很多学校和教师把书法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书法社团和兴趣小组的建设上,自编教材,小面积提高,为学校的门面工程出力出彩,却让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流于形式,忽视了绝大部分学生的书法训练与提高,出现了“表面风光旖旎,内里陈旧如故”的现象。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国家设立书法课程的初衷。“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做法值得推荐。
现小学阶段,省内统一的书法教材有与教材配套的硬笔《习字册》和《书法练习指导》软笔教材。硬笔习字册为刘有林现代书体,《书法练习指导》则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为主要临习范本。两套教材的优点不胜枚举,尤其是《书法练习指导》,碑帖选择考究,用笔讲解透彻,课程结构科学,教学目的突出,内容安排合理,体现循序渐进。这两套教材,对小学生书写规范汉字、循序渐进地汲取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等方面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两套教材,学校不仅在每个年级设立了每周一节的书法课,由专职的书法教师指导软笔书法,而且还在每天午后设有15分钟的习字课,由各班语文教师指导硬笔书写。学校还设有软、硬笔书法社团共5个,基于学生的兴趣、个性、审美等,为学生量身选择篆、隶、楷等名家名帖。此外,学校还实施了“精品作业工程”,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好汉字,数字、英文的书写一样要规范、美观.要求每位学生做到“提笔即练字”,为学生书法学习的个性提升和书写水平的全面提高做出了有影响的探索。
小学书法教育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与弊端,但只要我们积极应对,稳妥解决,摒弃功利之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用一颗平常之心投入到书法教学中,让书法教育在中小学这样的基础阶段走向普及,定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书法技能,在书写中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艺术熏陶,使书写最终成为一种自觉或自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