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动理论视角下的农村人情消费行为分析

2020-09-10 07:22刘佩
环球市场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村

摘要:中国农村历来就是重视礼尚往来的人情社会,适当合理的人情消费可以加深彼此的联系与情感,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情消费行为愈演愈烈,甚至逐渐变味异化,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中AGII.模型,对农村人情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功能做了客观分析。

关键词:社会行动;农村;人情消费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素来就是“礼仪之邦”,“来而不往非礼也”是中国人民的重要传统观念之一。特别在农村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里,邻里之间交往密切,礼尚往来的人情文化正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需要通过人情来往来维持自己的关系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情消费也在相应地不断增加,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人们的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使得许多农民被沉重的人情负担压的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活,并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的发展。因此,这一现象值得大家去关注。

二、农村人情消费行为的原因及功能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的AGIL模型,从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以及相对应的功能范式出发,分析农村人情消费行为在农村社会长久盛行的原因,并探讨其所带来的正、负功能。

(一)原因分析

1.行为有机体系统:获取存在感和情感适应的方式

一方面,人情消费可以为人们提供一次团聚的机会,农民在期间交换金钱和物质的同时,也可以交流情感、分担困难、分享快乐,从而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个人若长久不遵从习俗进行人情消费,则会被人认为是“不通人情”,渐渐地就会被人排除在外。另一方面,人情消费是人们维持情感关系的一种方式,特别是逢年过节,亲友之间相互来往,表达情感,能够丰富人们的情感生活,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2.人格系统:获取社会资源和目标达成的手段

农村人情消费行为不仅可以使农民巩固以往的社会关系网络,而且可以扩大甚至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可以看作是一种潜在的社会资本,农民在其中可以通过交流获取双方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越广泛,就越容易获得相应的社会资源,从而也越容易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农民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视“人情”的作用。

3.社会系统: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差序格局”学说来概括农村社会的特点,认为农村的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在血缘和地缘的基础上,通过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逐渐向外推移的网络。正因为中国农村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农民之间相互依赖、频繁交往、守望相助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维持正是需要通过人情来往这种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为人情消费行为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农民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情况下,都会更愿意进行人情消费,以获得情感维系和社会支持。

4.文化系统:传统观念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我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礼”,“来而不往非礼也”的观念深深烙印在中国百姓的心中,别人给你送了礼,你必须要还回去,这样一来二往的就渐渐形成了农村约定俗成的习俗规范,人们都会习惯性去遵守。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文化”也是导致人情消费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別人给了你面子,你也得给别人面子。正是这种“争面子”的心理使得人情消费行为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的输出,农村的人口流动性加强,外来负面文化得到传播,使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在农村蔓延,因此许多人渐渐习惯于通过用金钱来“做人情”,从而来获取资源、解决问题。由此,人情消费行为自然产生。

(二)功能分析

1.农村人情消费行为的正功能

结合原因分析,就可得出农村人情消费行为的正功能。从“适应”功能来看,农民通过人情消费,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丰富情感生活和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可以使农民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目标达成”功能来看,农村人情消费行为是农民建立和拓展社会关系网络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助于自身目标的实现。从“整合”功能来看,农村人情消费行为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资源,在人们之间形成良好互助、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从“模式维持”功能来看,人情消费行为有助于维持社会关系网络的和谐秩序,同时其互惠性的来往也有利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平衡和整合。

2.农村人情消费行为的负功能

就农民个人而言,加重了农民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从经济上看,过度的人情消费成为普通农户家庭的一大笔“灰色支出”,使农民得之不易的劳动收入流失,有的贫困家庭为了所谓的“面子”,甚至还会负债“送人情”。从精神上看,货币化的人情消费,使得人情交往从自由、自愿的交往活动变成了被迫、扭曲的束缚,长此以往,加重了农民的心理负担。而经济压力的剧增和精神负担的加重,也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影响到家庭关系的稳定,最终危害到农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就整个农村而言,扭曲了农村原有的淳朴的人情关系,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最初人们之间的往来是为了促进感情,增强交流,而随着人情消费的异化,这种淳朴的人情关系便被功利性的金钱关系所代替,人们送礼不再是仅仅为了表达情感,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有的甚至用送礼的多少来衡量关系的亲近。仪式程序越来越形式化,攀比之风越演越烈,而且每逢大摆筵席之时,少不了打牌赌博等活动,这些不良现象都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M].张明德、夏遇难、彭刚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49-50.

[2]张丽娜.当前我国农村人情消费研究[J].南方论刊,2012(11).

作者简介:刘佩(1996-),女,汉族,陕西紫阳县人,研究方向:组织与发展社会学,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有农村的“味道”
记忆里的“农村”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