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宏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仍然受到形象思维的限制,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多样化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样化教学方法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容易掌握的内容,并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特点,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一、设计递进性问题,逐步推进教学进程
问题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先后轻重,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层层递进,有序推动课堂教学进程。例如,在教学“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求出分数的倒数,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整数的倒数求法。当学生具有将数转化为分数再求其倒数的经验之后,教师再出示简单的小数,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出求小数倒数的方法吗?”经过思考,学生会将小数转化为分数,然后再求出分数的倒数,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继续追问:“怎样才能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呢?谁能说一下?”当学生说出求倒数的方法后,教师提出问题:“那么你能找出1的倒数吗?”这一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发散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有的学生列式如下:1÷2=1/2,1÷3=1/3,所以:1÷1=1。针对学生的解答过程,教师要进行评价与总结,然后再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求出0的倒数吗?”要求同桌合作讨论,学生由此发现: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永远不能等于1,而1不能除以0,所以0没有倒数。由此学生深入理解了0为什么没有倒数。由此可见,教师通过设计刨根问底的层次性的问题,不但不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反而会逐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贴近生活实施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生活教育思想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来源于实际生活,并运用到生活中,为生活服务;二是学生应学会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充分体验学习乐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收集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数学活动主题。例如,教学测量方面的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操场长度;教学“长方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计算粉刷一间教室所需涂料的数量及价格;教学“千米”之后,可以设计游戏路线,让学生估算行程长度等。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可能性”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会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并试着判断哪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情是“有可能会发生的”,哪些事情是“不可能会发生的”。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将生活中“一定”“有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纷纷描述出来。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知识与生活中的联系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并意识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学习乐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教师一定要将学习自主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自主探究,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与进步。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转换角色,将自己放在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上,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观察、实践、体验等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例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让学生事先准备充足材料,如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小棒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问题“你能否将这些实物平分,平分之后可以得到哪些分数?”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学生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动手操作过程中,自主选择所需材料,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在探究的過程中享受学习乐趣,体验成功快感,获得有效发展。
四、善于把握教学动态,及时调整思路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提出新奇有趣、无法预料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问题,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亮点,积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并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取得教学平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时,其中有这样一道题:“两根同样长的钢管,一根截去3/10,另一根截去3/10米,哪一根截去的长一些?”有的学生说“截去3/10的长一些”,有的说“截去3/10米长一些”,还有的说“两者应该没法比较”。此时学生都各持己见,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将持有三种意见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学生据此展开辩论,可以陈述理由,也可以提出质疑。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思路错误,可以随时更换小组。这样的活动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每一位学生都非常投入,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可是,随着辩论不断深入,甲乙两队的学生越来越少,而丙队的学生越来越多,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两者无法比较。此时,时机已经成熟,教师可以让更换小组的学生说一下自己的理由。有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我之前没有考虑到钢管的长度,只是随便比较一下,现在想想,这两根钢管有可能是一米多,也有可能不足一米,所以两者根本没法进行比较。”随着讨论的深入,甲乙两组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接着教师再出示这样一道题:“把一根钢管截成两段,一段是全长的3/10,另一段是3/10米,哪一段长一些?”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两者无法比较,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不要轻易下定论,你们可以先在纸上画一下。”学生纷纷在纸上画图验证,结果发现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应该是第二段更长一些。这样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充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同时拓展了数学思维。
总之,新的教学形势给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创新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祖琴.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梁毅.浅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04):70.
[3]叶柱.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3(0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