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是资源配置与国家治理的新式,正逐渐成为我国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普遍采用的模式,伴随着《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国资发财管〔2017〕192号)政策的相继出台,对PPP项目的运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更细的要求,因前期市场不规范而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甚至经营发生亏损,出现暂时资金供应不足,难以偿还到期债务,而通过债务重组是经济有效的解决债务纠纷的途径,包括减少债务本金、债务利息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
债务重组准则中包含了多项其他准则中未予规范的业务处理原则,如债务重组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债务转为权益工具情况下权益工具的入账价值,债务重组的披露等。因此,为了避免对上述相关的多项会计准则进行反复修订和消除避免现行的债务重组准则与新修订的金融工具准则及其他准则的交叉,同时解决部分实务问题,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在协调一致性,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號-债务重组》。
关键词:《债务重组》准则;修订;PPP项目;影响
一、债务重组准则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一)债务重组准则修订的历程及背景
自财政部1986年6月首次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准则以来,先后对其进行了多次修订,其中:为避免了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收益进行利润操纵,2001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首次修订,修订后的准则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不再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利得。2006年财政部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第二次修订时,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近些年随着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出现了新发布的准则与现有准则体系的不衔接情形,为了规范了债务重组这类特殊交易、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019年,财政部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第三次修订,保留了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进行区别比较,更能够反映相关重组资产的客观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增强了会计信息质量。
(二)债务重组准则修订的意义
此次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确认计量和披露以及协调企业准则之间的冲突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强调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加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对其他准则没有规范的内容制定了标准,有助于提高报表的全面性,有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进行理性投资。另一方面统一了会计确认和计量,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债务重组的业务实质,同时简化披露要求,降低企业的披露成本。第三使债务重组准则与金融工具准则相协调。
二、债务重组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为了增强会计准则体系内部协调一致性,新颁布的债务重组准则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修订:
(一)扩大了债务重组准则的适用范围。新修订的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对旧准则中操作时常常引起争议的“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和“债权人做出让步”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进行量化和判定,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新增“不改变交易对手”的前提条件。新准则在扩大准则适用范围的同时,也明确了不适用的情形,如通过债务重组形成的企业合并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二)规范了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确认原则。一是新准则要求债权人以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加上实现债权的费用,如税金、运输费用等其他成本对受让资产进行初始确认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益。二是新准则要求债务人直接以所清偿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益,不再区分债务重组利得与资产转让损益。
(三)协调与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业务处理衔接。新准则中债务重组中涉及的债权、重组债权、重组债务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删除了或有应收、应付应遵循或有事项准则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在债转股方式下,权益工具不可计量时,权益工具的初始确认原则;增加了企业在债务重组中信息披露的自主权。
三、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对PPP项目的影响
(一)项目公司应分区分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和非持续经营条件下债务重组的界限。
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不论债权人是否做出让步,均涉及债务重组准则;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则不属于债务重组准则涉及的范围,其业务处理由《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等相关的会计准则予以规定。如PPP项目触发投资退出机制,按合同约定处置权益、资产时,不能依据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业务处理。
(二)债务重组时涉及的债权、债务和权益工具等确认与计量应考虑除债务重组准则以外的相关影响
债务重组准则修改后,虽然“债权人必须让步”不作为前提条件,但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债权人都是做出了让步的,即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时,资产的价值往往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依据准则的计量规则,在重组日到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期间出现资产价值虚列的情况;至期末计提减值时,受制于相对活跃市场、资产自身价值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也容易产生资产价值虚列的现象,从而对财务信息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时,对于股份制企业法律上有一定的限制。例如,按照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新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涉及国有资本的交易、变动还应满足外部监管的要求,因此,公司只有在满足国家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三)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盈余管理的适当应用考虑,以避免准则的滥用
新准则要求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进行债务重组时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为债权人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一方面债权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不需要即时体现,另一方面债权人可通过修改或增加债务重组条款,使自己获利,从而短期内使得账面利润大于企业的真实盈利。如果债权人是上市公司,还可能通过与非上市企业之间的债务重组交换资产方式,来调节会计利润,从而达到粉饰财务报告的目的,加之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在财务报告披露方面对债务重组收益的利得和损失、公允价值确定的方法及依据不做强制要求,从而使得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处理方式更加灵活,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
(四)在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时,对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应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仅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未来应收金额的比较结果作为是否进行账务处理的标准,只有在前者大于后者时,才确认债务重组损失,反之则不进行账务处理;对于重组债权的未来应收金额未考慮时间的影响。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至少长达十几年,在进行投资收益测算时考虑了货币时间折现的影响,两者之间不匹配。此外即使仅从准则的角度出发,在修改偿债条件时,如果是延长偿债的期限,则可能出现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小于未来应收金额,却大于未来应收金额现值的情况,如不进行账务处理,不符合会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
四、债务重组准则在PPP项目的应用风险控制
如上所述,债务重组准则在应用中存在范围界定、虚增资产、调节利润和会计原则的不适应等风险因素,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一)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在简化核算的同时,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一方面使其能清晰的界定不同业务的各准则适用情况,另一方面提高财务人员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三增加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人为调节利润的主观行为。
(二)重视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和中介机构的合理化建议。在监管部门的角度,除准则本身外还有许多其他与之关联的监管要求,企业也应同时满足,从而保证市场整体平衡;在中介机构的立场,是其在出具评估报告或审计报告的尽量降低其风险;因而企业在准则应用时应综合考量以上要求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寻求其平衡点。
(三)准则的应用应兼顾财务管理的影响。在准则的应用中,企业可以结合各自的管理需要,融入财务管理的元素,一方面在债权账务价值的初始计量,在满足会计核算要求的同时可考虑折现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对未来应收金额的现值进行适当考虑,从而使债务重组的运用更加契合企业实际。
参考文献:
[1]吴玉红.《债务重组》准则的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7):28-29.
[2]刘文.《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修订:理论与经验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2.
[3].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J].会计之友,2006(06):84-85.
[4].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J].交通财会,2019(06):96-97.
[5].《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J].财会月刊,1998(10):45-50.
作者简介:
韩涛,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