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信用销售已经成为企业广泛采用的经营方式,应收账款管理也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占营运资金的比重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正常生产经营。针对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现状,本文从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入手,深入探讨了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以期推动国有企业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回收。
关键词:国有企业;应收账款;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作为我国经济主力军的国有企业,大多是从计划经济发展到现在的市场经济,其产品以传统产品为主,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广泛采用赊销手段促进销售,占据市场,从而导致应收账款的累积效应,越积越多,但其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和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未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发展。为此,本文就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研究。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应收账款是指因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采用赊销方式,由于销售确认和收款的时间差而形成的流动资产。他的优点是增加了企业的销售收入,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减少了企业存货,降低了库存带来的管理成本,提升了当期利润和业绩。但是应收账款的增加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增加了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一旦管理不善,就会出现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有可能形成呆账、坏账,严重的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断链,拖累企业的发展。因此,应收账款既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又是扼住企业咽喉的一道绳索。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其发生前制定信用标准,在其发生过程中制定信用条件,在其发生后制定收款政策。其中,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应具备的最低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折扣期和现金折扣率。
二、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是中央或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设立的国有独资或控股的企业。其经营模式多采用传统的赊销形式,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为治好这一顽症,本文首先诊断出了应收账款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企业领导对应收账款管理重视力度不够
国有企业大多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发展过来的,企业领导有的也是从行政单位选调来的,客观上他们对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较缺乏,难以跟上新的销售理念、方式和信息化传播节奏,缺少创新方法,依赖于传统的赊销、打折促销模式。而主观上注重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及短期获得的利润收益,对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对应收账款管理重视力度不够,制定的绩效考评政策也是将重点权重放在销售和利润上,而忽视应收账款的考核,导致应收账款累积造成资金流动不畅,形成不良资产。
(二)对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管理不健全
应收账款赊销效果的好坏,依赖于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信用政策。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管理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用标准不准确
部分国有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对于老客户采用特别宽松的信用政策,未充分调研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时调整信用等级。由此建立的信用标准与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不匹配,差异较大,以此标准决策实现的销售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对于新客户,企业未深入调查其资质信息,冲动与之签订合同,使企业陷入货款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的风险。
2.信用条件的设定不合理
企业着重考虑占领市场优势,加大市场竞争力,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往往在折扣率、折扣期和信用期限方面未经过充分的论证,制定的信用条件过于宽松,但过长的收款账期会造成企业资金占用成本过高,有时还因为资金短缺而不得不融资,增加了融资成本。
3.收账政策不完善,企业各部门责权利不明确
造成国有企业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制定的收账政策不完善,各部门之间协同监管机制缺失。企业业务部门只负责销售、催收回款的过程,并不对欠款是否清缴负责任;财务部门只负责根据合同和票据进行记账核算,未登记台账对欠款进行监控,及时提醒业务部门对欠款进行催收。人事部门在对员工的岗位调整和离职处理时,对该员工负责的应收账款交接不清,造成应收账款对账未及时跟进使得欠款催收不力或资料不完整成为呆账死账。
(三)绩效评定体系不合理
部分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绩效评定体系和激励政策不合理,往往将销售任务的完成直接与员工工资和绩效挂钩,很少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导致员工只追求销量而忽视客户的信用调研和欠款的催收积极性。最终形成应收账款的累积,有的可能产生为呆账和坏账。
(四)企业营销策略单一
国有企业主流产品多为存活于市场较长时间的传统产品,在日益更新的市场中已逐渐成了卖方市场,企业因产品供大于求或为了开发新产品占有市场而采取增加赊销形式和延长收款期限的相对激进的促销策略,未仔细测算和对比分析由此增加的应收账款资金成本与新增销量带来的收益。
三、完善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针对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管理人员应收账款的管理意识
要得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企业管理者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从优化资源配置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角度来理解和执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机构,由分管领导亲自带头,负责协调和督促各部门做好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在制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体系和绩效考评政策时,将应收账款管理作为重点考评项目,引导企业全员参与,确保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
(二)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管理体系,形成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从应收账款流程上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并在目标考核和业绩评定上加大考核力度,提高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质量。
1.建立适当的信用标准,谨慎选择客户
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充分调研客户的信誉度,从品质、能力、资本、担保、条件五方面建立科学的“5C”系统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结合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程度和偏好,比较竞争对手的情况后制定出一套科学完整的信用标准。
2.建立全面的信用条件
企业经过核实客户信用标准,做出经营决策时,需要考虑具体信用条件,根据该客户的信用等级、应收账款形成后企业付出的资金成本与收益率的对比分析、对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的影响等因素,确定应收账款的收款期限和额度。企业在给予客户延长信用期限时,要对比分析由此引起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收账费用,甚至造成的坏账损失,与企业要求延长收账时间而获得的收入相比较。企业在延长信用期限同时,为了加速资金的周转,减少坏账损失,对于在信用期限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客户,在加速收款带来的收益大于补偿的折扣成本的条件下,可以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
3.建立合适的收账政策,落实应收账款第一责任人制度
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催收回款,其整个过程都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统一协调、共同参与,积极配合。业务部门要调研客户的信用度相关信息,与财务部门分析落实具体结算周期、收款额度,还需要与法务部门一起研究合同约定的条款,是否需要客户提供质押、质保等保护措施。合同签订后,业务部门还应在结算期限前对客户进行跟踪调查其经营状况是否发生影响欠款回收的情况,在账期结束前应积极催收,至少每年末应对未收回的款项进行函证,以在法律上予以确认账面余额准确无误。财务部门要对应收账款核算入账的同时按客户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对应收账款进行适时监控,及时反映应收账款的产生、增减情况、到期时间等,定期与业务部门经办人员对账,及时提醒其催收欠款。对发生的逾期应收账款应向经办人员了解情况,并及时书面向领导报告,必要时由领导亲自督促落实,并按逾期收款的催收制度和奖惩办法进行考核。人力资源部门在员工调整岗位和离职时,应审核其交接清楚应收账款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完成交接后才能办理离岗或离职手续。审计部门加大应收账款的审计力度,如在审计中发现问题立即上报领导要请求处理,避免产生呆坏账的风险。
(三)针对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以减少应收账款
国有企业大多为传统产品,在日益丰富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竞争力和企业议价能力逐渐减弱,迫使企业开发新产品,巩固其市场地位,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新产品进入市场往往需要企业采用更多的促销手段。国有企业应充分调动渠道中的各个成员,推广创新营销政策,比如根据充分的市场调研开发适应市场优于对手的产品,优化产品包装,加大产品宣传,发放样品或使用软件系统让客户亲身体验,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等组合策略而减少单一的赊销手段。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应按各部门、各环节制定相应的控制节点,并按其完成程度进行评价考核,与工资绩效挂钩。业务部门应加强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单据管理,比如销售合同的签订和保管、产品收发退货的签收确认、应收账款函证等各环节的管理。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正确核算和监管,对应收账款的产生到收回实行全过程监控。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对应收账款实行专项审计或督查,审计督查结果要进入领导和员工的业绩考评。
四、结语
總之,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应收账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和流程,随时分析应收账款未收回的原因,根据市场变化对其进行调整,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资金回笼放在首位,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保障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平雷.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19(08):118-119.
[2]周柳燕.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01):63-64.
作者简介:
夏小华,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