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经济师的作用逐渐凸显。本文首先分析了在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性分析,进而探讨了如何进行管理。
关键词:事业单位;高级经济师;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提升的速度有目共睹。在此背景条件下,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各事业单位而言,高级经济师的存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事业单位获取到优质人才,保证最终选择的人才能够胜任有关工作,而且能够从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为事业单位储存、培养大量人才,避免员工离职导致的人才缺失问题出现。正是因为高级经济师具有这一系列优势,所以,高级经济师成为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然而,从实际角度出发可了解到,仍有部分事业单位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基于此,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一显现尤为迫切。
一、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适应性分析
新时期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与业务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人属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元素。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管理效果,其适应性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经济师对于管理、财务、业务开展等均有所了解,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问题、考虑问题,统筹能力较强,可以提高实效性;其二,经济师在数据分析和预测方面能力较强,能够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数据和信息的使用率,并将其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在一起,提高管理策略制定的合理性;其三,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增强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与实践工作之间的联系,可以更科学的进行个人评价和岗位评价,有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其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经济师参与其中,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由传统的“降本增效”模式逐渐转化为“精兵增效”模式。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战略制定都必须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对事业单位总体发展以及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事业单位最重要的核心资源,是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载体,能够确保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为此,必须要具备完备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经济师作为事业单位所有职能活动最重要的设计统领者,能够为经济发展的风险进行判定,也是工作活动的主要负责人。通过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整个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对事业单位经济效应的提升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存在虽然能够给事业单位带来诸多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的高级经济师人才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其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部分事业单位仍在采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人才进行管理。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都呈现出了一种被动性。这种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论是在人才开发上,还是在人才培养上,都不能有效发挥出人才管理整整作用,严重的话还会对事业单位运营及效益等方面产生影响。另外,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存在有一定的保守性,在事业单位发展中,这种保守性能的存在无疑将给事业单位今后发展带来阻碍。基于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转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尤为迫切;(2)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创新。伴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快读发展,事业单位若想得到稳定发展,就必须通过有效途径丰富自身文化,并从中寻找出符合事业单位当前发展情况的策略。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事业单位自身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保证自身能够在发展中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以人才管理为出发点,通过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实现人才资源管理的完善。总之就是要让事业单位在明白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今后长远发展目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然而,从实际角度看可知,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创新,人才培养效率偏低。
三、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有效发挥的策略
(一)完善经济师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经济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开展管理工作。且相关的计划和决策应由经济师审核之后才能执行,从而增加经济师的参与度。例如,培训费用、招聘费用等方面的预算,如果经济师认为不合理,应给出相应建议,说明原因,然后重新确定。第二,经济师应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建立实时沟通制度,了解人力资源的现状,且定期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基于经济角度提出建议,以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考和使用。第三,明确经济师参与人力资源工作每一环节和流程,将其作为工作内容之一。例如,在薪酬制度制定方面,必须加入经济师评价环节,对于薪酬体系合理性进行认定。在人员招聘方面也要征询经济是意见,合理制定招聘标准和数量。第四,经济师应加强自学能力和自查能力。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不足,应广泛积累经验,定期召开座谈会,搜集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和建议,作为自我工作评价依据。
(二)提升经济师的职业素养
一个人力资源经济师想在自己工作范围中有创新、突破,一定先要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与所属企业,以务实的精神、饱满的精神、热情的工作态度来完成每一项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还要有奉献的精神。新时代的社会下,各式商务活动频频出现,如果未能尽职工作,会为事业单位带来不良影响,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所以人力资源经济师需要具备的基础职业素养就是要敬业、爱岗。
當前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想真正成为优秀的人力资源经济师,除了有基本的上述素养以及知识技能以外,还需要掌握多种学科,如计算机、英语、法律、涉外法规等的知识。一个人力资源经济师只有具备了专业知识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经济工作者。
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发展、生存中,效益是最重要的,和其相适应的工作立足、归宿点,要以准备为中心开展。所以人力资源经济师一定要构建起效益观,所有的活动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究一条提升经济效益的策略。同时,企业、事业单位效益提升,是构建在市场份额扩大基础上实现的,如果没有立足的市场就无从谈效益。所以人力资源经济师要有效益观的同时,还要有全局观,理财的角度不能只在内部进行,而是要放眼整个大市场,根据市场信息、需求开展各项工作,以达到提升产品竞争及提升效益的目的。
同时,当前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的社会,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经济师来说,还需要构建起法制观,掌握各种法律,如财税法规等,用法律指导工作,确保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更有序。
(三)增强人力资源经济师的综合素质,提升管理者业务水平
当前的人力资源经济师属于企业中特殊的管理职业,其会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也要开展人才招聘、人才分配以及人才培训等相关工作。因此,必须要正确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這样才能为增强企业工作水平奠定坚实保障。而且也要增强人力资源经济师业务水平,这是保障其能够更好地胜任该工作的基础,进而使其更好地活跃企业的工作氛围,让事业单位在信息化时代下健康稳步的发展。
(四)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一个事业单位之所以取得成功离不开深谋远虑,更离不开科学的长期规划。为此,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加强对时代发展的趋势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把握未来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确保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地落实到位,为培养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固基础。
在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落实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与培养,让每一位事业单位职工都能够自发的为事业单位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充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稳定人心,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五)增强人员意识
在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职工竞争意识的培养,通过完善的奖惩机制和健全的管理措施来提高职工的意识,充分调动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事业单位职能发挥提高效率。在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也要对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为了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储备更加优秀专业的人才,确保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水平。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也要对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全面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发展需要来储备更加专业且优秀的人才,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必须根据实标情况针对性制定策略,提升经济师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和专业素养,加强经济师的专业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融合,有效制定相应的实施制度,全过程服务,增强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津.探讨经济师如何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9(33):10+12.
[2]全立权.事业单位中经济师的绩效考核[J].人力资源,2019(16):91.
[3]主桂.事业单位中高级经济师的管理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7):34.
[4]陈雪.探讨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J].纳税,2019,13(0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