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2020-09-10 07:22李敬冉
财富生活·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统计工作困难对策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对于基层统计调查的要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基层统计调查结果。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应当对基层统计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认真研究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基层统计工作水平,增强基层统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然而,就目前的基层统计工作而言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影响统计工作的高效发展。为此,下文对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统计工作;困难;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水平,应当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基础建设,还要不断增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这也是当前发展形势下,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重点工作内容。基层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统计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基层统计工作还存在很大不足,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高效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基层统计工作基于充分重视,认真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实现基层统计工作的稳步发展。就目前来看,统计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

一、基层统计内部资源与工作任务匹配性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统计改革与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 统计自身也在调整和完善。统计系统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都会有一种强烈的体会:任务越来越繁重,难度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统计系统所拥有的统计资源,特别是基层统计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跟不上产生的压力所致。

(一)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有各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其中部分专业还细分了规模以上的全面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的抽样调查制度,这些都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报表收集上来后还需进行录入、审核、汇总等烦琐的工作。同时,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普查周期调整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还有三大普查: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按照工作流程,每项普查从准备,到后期资料整理扫尾,少则1、2年,长则需 3、5年。普查年年有,中间还穿插人口抽样调查、住户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各式各样的调查,给基层统计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二)组织结构的严密性有所不足

在基层的统计工作中,人员的应用包括专职人员以及兼职的人员,这些人员进行工作的稳定性有所不足,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高,这就导致统计工作中各项数据的准确程度,在总体的程度上不能够随着人员工作的熟悉程度而得的提升。在某些地区,人员在应用的稳定性上与其他地区一样存在着不稳定的现象。同时,人员的文化素质有所不足,老龄化的现象较为严重,难以吸引更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其中。

(三)基层统计内部资源匮乏

大部分统计工作在市级以上都有专属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和组织,但到市级以下的基层统计部门,由于人力有限,兼做几个专业、几项普查的工作人员大有人在。对于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在市级统计部门只能由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应对,而到乡镇和村级基层,统计人员基本上都无一例外地参与了各项大型国情国力普查和其他统计调查工作。

二、基層统计执法与外部环境适应性较弱

(一)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日益弱化

90年代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给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原本基础较好的国有企业和乡镇、农村统计基础进一步削弱,非公经济单位出于避税等原因瞒报甚至不报统计报表,配合统计调查的意识薄弱,镇级以下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没有设专职统计岗位,企业统计会计兼职,报表难收,数字不准的问题相当突出。

(二)统计执法难度大,监督职能弱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原有的统计法律法规未能紧跟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现有的统计手段和服务、 统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统计法》 的威慑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政府统计工作者既要做好统计业务又要充当规范业务的执法者,既要当运动员又要当裁判,自我执法难度和阻力很大。

三、基层统计服务与宣传覆盖面较窄

(一)基层统计服务面窄,质量不高

基层统计工作的工作框架,是根据较早的工作标准以及在工作中形成的一套办法来进行的,这种方法在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导致工作开展的全面程度有所不足。数据所调查涉及的项目,与实际的状况之间具有差距,这使得数据无法客观地反应基层发展的总体状况。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大部分基层统计部门仍然停留在统计工作仅从属于地方政府管理需要的观念, 地方政府是统计部门的“衣食父母”,统计服务理应以地方政府和领导为先,从而忽略了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统计服务日益增长的庞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统计指标的创新性与灵活性不够以及基层统计人员素质等因素, 在面向社会提供各种统计服务时,仍无法做到“快、精、 准”。

(二)基层统计的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统计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和广大市场主体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渠道不宽,无法充分了解统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相关规范,造成对统计工作不配合的现象;同时, 由于统计常识薄弱,对官方统计数据的认同感较低。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工作的组织机构

在统计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对组织机构中人员的稳定性进行关注。当务之急,需要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待遇以及工作的条件进行调整,提高基层统计相关人员待遇水平,深入到工作实际进行研究,持续性的提升工作技能。此外,需要在工作中积极的引进人才,使得相关专业的人才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中发挥其作用。为了使得组织机构的稳定性得到提升,上级管理的部门也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相关规则,促进基层统计工作高效化发展。

(二)重视工作开展的全面性

提升工作开展的全面性,需要在根据目前基层实际状况,结合当地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出工作总体的实用性框架。由于不同地区发展是具有差别的,因此需要相关当地的组织部门,组织相关方敏学者,对于基层统计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考察,充分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做好,同时由于相关的研究与实际的状况之间将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研究的结果也需要有一个试运行以及调整的过程。

(三)加快基层统计建设,完善统计方法制度

第一,完善统计方法制度。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减少不必要的统计指标,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广大市场主体、人民群众和党政领导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第二,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有利于减少基层负担,促进部门沟通,同时也能为党政领导、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服务。

(四)完善统计法规,强化统计执法和监督力度

1.加大执法力度。《统计法》 是统计的尚方宝剑, 要重视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普法工作,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的再深入,进一步增强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基层统计员心中真正树立起按时上报统计报表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对那些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的单位或个人,对那些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权利,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 维护统计工作的尊严。

2.加强监督职能。为适应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的抗干扰能力,应分离统计监督与统计事务的职能。由国家统计局建立专门的统计监督机构,垂直管理,负责监督区域内统计法的贯彻实施,监督统计工作的开展,监督统计数据质量,重点监督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统计、民间统计等。各级统计事务机构,负责国家全面统计、普查和开展地方统计调查,接受国家统计监督机构的监督。

(五)转变服务观念,重视统计普法与宣传

第一,转变服务观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統计部门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明确统计信息产品来源并归属于广大市场主体, 应以服务社会为主,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第二,重视普法宣传。要想依法治统,依法兴统, 首先得让统计人和统计调查对象了解统计和统计法,这就要求统计部门要重视做好统计和统计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总之,统计职能的完善和发展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更需要自下而上的统计部门尤其是基层统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就如同基本单位统计是整个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夯实了的基层统计基础, 我们的统计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跃上新台阶,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总之,统计职能的完善和发展需要自 上而下的改革, 更需要自下而上的统计部门尤其是基层统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就如同基本单位统计是整个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夯实了的基层统计基础,我们的统计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 跃上新台阶,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亚平.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41):297.

[2]李淑华.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8(3):9.

作者简介:

李敬冉,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统计工作困难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加强基层统计工作 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探讨强化和完善水利统计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