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群文阅读指的是教师设置若干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入手组合文章,学生一边解读一边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阅读中,不同的文章整合形成了一个整体,而并非碎片化的阅读。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教师要设计好问题,使相关文章之间找到横向联系,设计比较性问题、冲突性问题、迁移性问题、拓展性问题,促使学生能更好地展开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思维能得到发展,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比较性问题深化思维
比较的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被教师广泛使用,在比较中,学生的发现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可以设计比较性问题,促使学生在比较中深化思维。在引导学生比较时,教师可以从内容、形式入手设计问题,引导他们找到相似点或不同点,在多元比较中,学生发现了自己忽视的地方,这样很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习《海上日出》时,教师不要忘记与之相似的另一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要设置比较性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思考:“都是写景类的文章,作者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相似呢?”学生结合这个问题展开横向对比,他们首先关注的地方是两篇文章的结构,学生发现:“《海上日出》先写了总起,‘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这一句就是总起,点明作者常常看日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体现作者在看日出后的总结。但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没有用这种写作方式,最后写到出洞就结束了,并没有总结性的话语。”此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从其他角度能否找到区别,在学生感到困扰时引导其思考:“在欣赏景物时,用什么方法欣赏是不是也很重要呢?”学生认识到可以将观察方法作为对比角度:“《海上日出》的作者一直都在船上欣赏日出,他选择的是定点,而《记金华的双龙洞》则是在运动中观察,作者一边走一边欣赏,看到了双龙洞各个不同部位的状态。”学生找到了更多对比角度,思维更深刻。
教师可以给学生的选择设定一个指导方向,以教授比较的方法为主要目的,促使他们思考更敏捷。但是,教师不要过于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该引导他们在一定的方向下自主寻找对比的角度,鼓励他们独辟蹊径,找到更新颖的对比角度。学生思维判断能力也会随之有所提高。
设计冲突性问题
冲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群文阅读中也可以寻找这样的动力,教师通过积极设置冲突性问题,围绕几篇文章之间的差异点展开提问,促使他们积极对比分析,从而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学生每每会有一些灵动之处,此时要提取冲突点,引导他们展开专题探究,不仅如此,还要将学生的观点列成清单,这样他们更容易思考。
学习《元日》的时候,有学生提出问题:“在这首诗歌中,押韵的句子是一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但是为何第三句和它们都不一样呢?”教师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突发情况,设置冲突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古诗词的韵律:“大家试着将这首作品和《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其他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看看这些作品的韵律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首先发现《清明》和《元日》的押韵手法是一样的,他们尝试提出假说,认为古诗词都是这样的押韵方法,但是在读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却发现了矛盾点,该作品的第一句也不押韵。此时,教师给学生介绍古诗词的押韵方法,学生认识到古诗首句都可以押韵,但是也有不少作品首句是不押韵的。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律诗和绝句的差异点是什么。在拓展阅读中,学生解决了矛盾冲突,全面认识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特点,看待问题也不再片面。
学生在辩论的时候,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而要以平等身份参与进去,提出一些抛砖引玉的问题。在辩论中,学生从浅处入手,一步步挖掘到深处,还会尝试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思辨能力也有更进一步提高。
设计迁移性问题
迁移性问题在阅读单篇作品的时候常常用到,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在阅读新课的时候回忆此前学过的知识点,将其运用到新课文的学习中。在群文阅读中,这种迁移性问题同样十分适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一篇文章中得到的收获运用到阅读其他的作品中,甚至还可以使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运用相关的写作方法展开创作。通过这种方法掌握的语法知识显然比灌输更高效。
《草船借箭》和同单元的《景阳冈》《猴王出世》等都是名著的节选,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能更好地体会古代名著特点。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草船借箭》,并说说作品如何刻画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学生发现作品十分注重语言描写,展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此外还辅助用了动作描写,更好地交代事情的发展。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后,教师提出迁移性问题,鼓励他们举一反三地阅读:“大家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点阅读《景阳冈》《猴王出世》两篇作品,看看它们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怎样描写细节?”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开始关注人物描写,看看有什么独特之处,他们发现:“这两篇作品也很关注语言和动作描写,如看武松和店家的对话,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很豪爽的人,看石猴和其他小猴的对话,能看出它十分勇敢。”还有学生提出:“《景阳冈》武松打虎中有很多动词,生动展现了武松和老虎的动作状态。《猴王出世》中也写了石猴是如何进入水帘洞的。”在迁移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语言、动作描写都是能展现人物的细节手法。
迁移是一种能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在群文阅读中,迁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这样能让他们巩固掌握的各种知识,并且还能更好地展开语文知识的自主建构。
设计拓展性问题
为了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开放性,教师在组织学生群文阅读的时候还可以设置各种拓展性问题,学生读得更多,涉及的面也越广。他们还会观照生活,思考在生活中是否会遇到相似的问题,能否从生活经历中提取出人生哲理。
《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都描写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并借此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在这样的群文阅读中,教师适合提出拓展性问题:“大家可以尝试上网自主搜索此类文章,看看还有哪些作者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中获得了启迪,得到了人生感悟。”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展开拓展阅读,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实进行思考,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什么事物,能抽象出什么精神,作品中哪些手法是自己能借用的。學生积极展开了读写结合的活动,如有学生写了《蜡烛》一文,写了蜡烛的光虽然不亮,但是却能在黑暗中给人安心感,这就好像是做人一样,一个无心的善举看似微小,但是也有可能给人无限的鼓舞。还有学生写了《小草赞》,认为小草不像其他植物那样能开花结果,炫耀自己,但是它却也用柔弱的身躯让环境变得更美好。在拓展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量更大,而且也领会到了相关的创作方法,并付诸现实。
学者吴忠豪探究了西方教学的特点,发现不少西方教师都会鼓励学生进行泛读,这样就能更好地拓展思路。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获取信息,并思考如何能整理信息,借助掌握的信息解决实际阅读中出现的其他问题。拓展性问题的使用帮学生推开了一扇窗,让他们自主拓展,见识更广博。这样学生自然充分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他们并不是单纯阅读,而是结合生活经验再进行阅读,阅读自然更深刻。
学者赖格卢特认为,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群文阅读的设计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教学设计,尤其要关注问题的设计,让问题体现出联合性,拓展学生的思考。这样的群文阅读比单纯的阅读效果更好,学生的品读就不再盲目。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