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在幼儿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占据关键位置,其能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教师需要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文章将具体探讨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幼儿的审美素质,以为有识之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教育;幼儿;审美素质
引言
艺术教育具有多元性特征,其整合了艺术门类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幼儿开展艺术教育,可以启迪幼儿智慧,培育幼儿的道德情操,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课程具有趣味性特征,幼儿教师应该探索有效的教育路径,深化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优化育人环境
外部环境对幼儿有着熏陶作用,幼儿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以外部环境为例,教师应该带领幼儿探索自然环境,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自然之美,接受审美教育[1]。以内部环境为例,教师应该对室内环境进行装饰,选择色彩明艳的艺术作品、生动有趣的材料等,装点活动室的墙面或地板。环境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元素,在环境作用下,幼儿将收获审美体验,逐步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除了带领幼儿探索自然世界,优化活动室环境之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注重开展区角活动,构建不同的活动区,利用多样化材料开发幼儿的审美思维,增强幼儿的创造力。在双休日,教师可以和幼儿家长、幼儿共同前往植物园,带领幼儿感知自然世界的生命变化,欣赏自然风景的瑰丽多姿,使幼儿感受美、认知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促进学科融合
艺术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紧密融合,幼儿教师应该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凸显艺术教育的综合性特征。幼儿对万事万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促进学科共融,可以帮助幼儿重组知识,攻克学习难题。学科共融的过程,就是审美经验与非审美经验互补的过程。幼儿不但能在活动中收获理论知识,而且能在活动中提高审美情趣。幼儿一日活动有很多审美教育的契机,教师应该抓住教育机遇,促进幼儿心理生理协同发展。例如,在幼儿进餐时,教师可以在室内播放轻缓悦耳的音乐,使幼儿在悠悠音乐中保持平静心情,调控进餐速度[2]。又如,在幼儿洗手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唱响儿歌:“我们一起来洗手,手心手背要洗到……”以此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幼儿的健康审美心理。
三、凸显活动趣味
幼儿有着很强的创造力,其认识世界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观情感。幼兒教师应该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幼儿在审美艺术教育活动中大放异彩。很多幼儿在组合图式、排列图案等方面展现出才华,其创造性思维值得赞叹。教师应该秉持赏识教育的原则,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开展自主创造活动。以艺术活动“小鸡”为例,教师需要丰富活动内容,整合绘画知识、语言知识与生物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幼儿对小鸡进行观察,把握小鸡的成长状态,分析小鸡的外形特征,并对小鸡的成长过程、小鸡的外形特点进行描绘。教师可以编唱顺口溜“小鸡小鸡长得快,从鸡蛋中跳出来,一个脑袋两条腿,扑扑腾腾真可爱。”顺口溜具有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特征,能够让幼儿快速掌握画小鸡的方法,提升幼儿的审美认知能力。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生动活泼的儿歌,让幼儿沉浸在美妙的艺术创作氛围之中,在纸张上勾勒自己想象中的图画。
四、改进教育方法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理论灌输方法弊端凸显,教师应该探索新的艺术教育路径,增强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每个孩子都渴望在游戏中汲取知识。教师应该善于开发游戏,围绕艺术教育创新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发现美、感受美。一切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生发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的同时应该引导幼儿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艺术教育离不开观察,教师要鼓励幼儿发掘生活中具有艺术价值的事物,对其进行品味和鉴赏。美术活动是开展艺术教育的直接路径,能够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开展自主性游戏,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多元生活材料,使幼儿自主选择、大胆创造。一些幼儿可能选择纸杯,堆积成壮观的城堡;一些幼儿可能选择毛线,缠绕成动物形象;一些幼儿可能选择豆子,粘贴成连环画……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展开合作讨论,锻炼幼儿的合作思维,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五、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幼儿审美素质时,教师应注重改善与幼儿的关系,通过关心、爱护幼儿等形式,让其产生信任感,从而愿意进行交流,最终与之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促进彼此之间更好地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感到新奇的事物,之后围绕艺术教育,把新奇事物融入教育中,让幼儿通过对新奇事物的了解感受到其中的艺术价值,进而提高审美能力。以小花朵、小树为例,这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物,教师可以引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幼儿观察不同品种的花朵和树木,然后发现其中不同的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如画画或是做手工,把自己感知到的艺术价值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化为“实物”,提高对事物审美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绘画水平以及想象能力。
六、渗透本土文化
艺术教育与文化熏陶是分不开的,在开展艺术教育时,幼儿教师应该渗透本土文化因素,提升幼儿的审美文化素养。首先,幼儿教师可以融入本土音乐。本土音乐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环境创设有着积极影响。教师可以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播放本土音乐,包括当地的戏曲、童谣,等等,以此舒缓幼儿身心,释放幼儿心灵压力。其次,幼儿教师可以提供民间游戏活动材料。民间游戏同样是文化的产物,幼儿教师可以对民间游戏进行挖掘,应用竹高跷、民间服饰、木偶等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材料,使幼儿耳濡目染家乡文化,自觉传承家乡文化。最后,幼儿教师可以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在重要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对活动室进行精心布置,引导幼儿对中国结、灯笼等工艺品进行装饰,使幼儿感知文化之美,获得情感体验。
七、增添艺术价值
幼儿教师作为提升幼儿审美素质的“第一人”,教学时应善于发现事物潜在的艺术价值,然后进行深入的挖掘,使事物的艺术价值得以彰显。上课时,教师把自己发现的艺术价值体现在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自身课堂,还可以让幼儿进行更多的艺术审美锻炼。以当地民族服饰为例,当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为了民族独特的文化得到广泛流传,教师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幼儿讲述民族服饰的起源、优点以及意义,让幼儿从小就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全方面的了解。紧接着,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不同地区的服饰,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其中的艺术价值,并描述出其中的不同特点。基于此,幼儿可以对民族服饰有更深刻的印象,从而让民族文化广为流传,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八、欣賞艺术作品
随着教育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为幼儿建设环境更加优美的校园。与此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会有意识地设计走廊。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走廊,在走廊上张贴一幅幅的大师作品,把走廊变成艺术长廊。之后,教师可以有组织、有纪律地让幼儿在艺术长廊上进行观看,感受大师的创意,了解诗画后面的故事,从而增加自身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而后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同时提高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以梵高的“向日葵”为例,对幼儿来说,梵高是一位陌生的画家,但是,幼儿在校园内观看梵高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向日葵向阳而生的魅力,从而增加自身韧劲。这可以在培养幼儿良好审美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态。
九、让幼儿自主创作
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幼儿的审美素质,教师让幼儿自主创作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幼儿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对艺术作品有自己的见解。虽然幼儿的思想正处于萌芽阶段,但是他们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为此,在进行艺术教育时,教师可先为幼儿展示不同的艺术作品,然后让幼儿表达出自身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以书本中的人物图画为例,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教育情境,让幼儿观察图片上人物的表情,并根据图片上的故事进行想象,画出一幅崭新的作品。相比一幅图画的创作,让幼儿根据所看到的图片进行故事延伸,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提出以下要求:第一,自己的图画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第二,内容需要合情合理。当幼儿进行自主创作时,教师可以观察幼儿所创作的作品,了解幼儿心中所想。当创作完成之时,教师可以组织活动,对幼儿进行合理分组,而后在每组中分发画作(不包括本组成员的作品),让幼儿进行讨论,指出其中的艺术价值,从侧面提升审美能力。与先教后学的形式相比,让幼儿自行探讨,幼儿虽不能有效理解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但是教师却能借助此过程使幼儿之间相处得更加融洽,营造更好的艺术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开展艺术教育时,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结语
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出发看待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帮助幼儿提升审美境界,让幼儿拥有良好的审美观和审美素养,幼儿才能成为具有真正智慧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朱诗韵.在“圆圆的”世界里与幼儿一起创想——浅析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美术深度学习支持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5):134-135.
[2]李 旭.幼儿艺术教育的“真”与“假”——关于幼儿艺术教育应然与实然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2):152-153.
作者简介:李 萍(1977— ),女,广西来宾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