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深”何处

2020-09-10 01:27胡友伟胡秀梅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五角钱情深排比句

胡友伟 胡秀梅

教学实践一再证明,一篇文章的某一“关节”就是解读文本、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钥匙,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这一“关节”的把握和运用正是“教无定法”的实践基础。寻找、挖掘、运用文本“关节”,对文本的解读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如何将母亲的“深”情讲解出来是本文的难点。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         扣题分析,体会“深”情

“慈母情深”这个题目既是文章的内核,也是文章的灵魂,可以说是本文的文眼。学生读到“慈母情深”这个题目时,大多会注意“慈母”二字或“情”这一个字。笔者认为,编者将题目定为“慈母情深”而非“慈母情”,可见“深”在文中的分量很重,分析这个“深”字,有利于学生提纲挈领地理解文意。于是,笔者在板书课题时便在“深”字下面加上着重号。在引导学生读题时,有意让学生读出“深”的重音,并提醒学生说:“往后读文章的时候,大家要特别注意这个‘深字。”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多次回扣这个“深”字:“‘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这个句子与‘慈母情深的关系是什么?”“母亲工作的镜头与‘慈母情深有什么关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是如何体现‘慈母情深的?”这些问题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对“慈母情深”中的“深”字的理解:第一问表明家境困难,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母亲给“我”买书钱,第二句通过描写表现母亲工作辛劳,挣钱不易,但为了让“我”有书读,毫不在意自己的辛苦,第三句写母亲的工作环境恶劣,侧面表现母亲工作艰苦。从这三问中,读者可见“慈母”之“慈”,用情之“深”——希望“我”能好好学习。

二、品味词语,体会“深”情

音乐用声音和旋律来表现,美术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舞蹈用动作和姿态来表现,文学作品靠语言来表现。正是精当、贴切的语言成就了优秀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当然要去引领学生去体会语言的妙处,去分析为什么要用“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

笔者在讲授《慈母情深》时,引导学生品味词语的妙处,让学生从体会词语中感受母亲“深情”。比如对“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句中词语“震耳欲聋”的引导分析,学生大多从字典上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没有从这个词语中挖掘出“深”情。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这个词语在文中是说缝纫机的声音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深意吗?”学生一时语塞。见此情景,笔者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与“震耳欲聋”相应的词句,学生很快就找出了下面的句子:“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母亲大声问”“喊道”“接着又对着我喊”“大声对那个女人说”。笔者指名学生回答“这些词句和‘震耳欲聋结合,说明了什么问题?”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这些词句很好地解释了“震耳欲聋”,而且说明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没有停止过。经过这样的铺垫,笔者再次引导:“假如你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耳边传来的是‘震耳欲聋的噪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议论纷纷,但都表达了与“立即离开这个地方”相类似的想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也说明了母亲挣钱的不易,工作的艰苦,而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母亲毫不犹豫地给我一元五角钱,让我去买我心爱的《青年近卫军》,母亲盼望“我”读书、学习的深情也跃然纸上了。

再如“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中的“酸”和“攥”字非常准确而传神,而“攥”又是个生字。笔者先让学生发现这个“写起来特别繁的字”,然后让学生伸出右手,在左手掌心一笔一画地写一遍。学生写完,笔者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引导:“大家已经会写这个字了,请将左手牢牢‘攥紧。”学生按照笔者要求紧紧地“攥”住左手,笔者再次引导:“这个‘攥字说明了什么?”学生有了切身感受,立即回答“捏得很紧,不会掉下来”,笔者紧跟着引导:“结合上下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捏得这么紧?”学生边“攥”左手边看书,不到两分钟,有学生回答“这是因为‘我看到母亲挣钱不容易,不能把母亲的血汗钱弄丢了。”经过这样的引导,笔者认为回扣“深”情的时机到了,便引导学生思考:“‘我很尊重母亲辛苦工作的劳动成果——一元五角钱,说明我已经理解了母亲的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深情”,笔者的教学目标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三、探究句式,体会“深”情

语文教学,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字、某一个词的细节上,教师还要对文章中特别的句式予以关注和探究。在讲授《慈母情深》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下面的句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笔者对于这段话的教学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非常特别”的地方,第一个特别之处是“我的母亲”用了三次,第一个特别之处是“我的母亲”都置于句子最后。然后,笔者把这个语段用常规语序重新组合——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的母亲用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并让学生将常规语序句与课文中的非常规语序句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语序的异同。对于相同点,学生都能答出“都写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和疲惫”,但对于不同点,学生却说不出所以然来。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笔者不时地与各小组交流并予以提示:“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果分成前后两个句子,就是为了强调或突出后半部分的内容。”最后,在笔者的提示和学生的讨论下,学生终于明确:常规语序的句子只是陈述了母亲工作的劳累和疲惫,而课文中的非常规语句则强调了“我的母亲”,因此,语段是用来突出工作的劳累和疲惫,而正是这样的强调,反衬出母爱之深——宁肯自己万般辛劳,也要满足“我”的读书需求。

与上述语句相反的另一个句子也是值得推敲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这个句子中连用了四个“立刻”,形成了排比句式,乍看之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排比句式,甚至有些单调。但其中也蕴含了母亲的深情。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四个‘立刻连用,构成了一个什么句?这样的句式有什么作用?”五年级学生对排比句的形式和作用比较了解,立即答出“排比句”并说出其作用。笔者紧接着提问:“排比句用在这里,除了增强语势外,还有什么作用?”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了。筆者便让学生上台表演,而且要求学生把这四个动作连续起来,中间不能有所停顿,学生在表演中“立刻”醒悟:“这个排比句,将母亲工作时的忙碌、急促、机械和枯燥渲染得淋漓尽致,显得真切自然。”明确了这一点,笔者再次将语段与“慈母情深”联系起来:“作者这样写母亲的急促和忙碌,说明了什么?”学生稍加思索,就答出“工作辛苦”之类的答案。在此基础上,笔者最后引导:“母亲如此辛苦工作,挣钱如此不易,却毫不犹豫地给‘我一元五角钱,又说明了什么?”学生结合笔者前面的引导,很快明确:“母亲虽然挣钱不易,却毫不犹豫地给‘我一元五角钱,是为了强化母爱之深——自己再忙碌,再辛苦,挣钱再难,也要支持‘我读书、学习。”

“慈母情深”,深在何处?紧扣题目、词语和句式进行咀嚼、品味和探究,“深”处自然明朗。

(作者单位:胡友伟,枣阳市琚湾镇闫家岗小学;胡秀梅,枣阳市琚湾镇一中)

猜你喜欢
五角钱情深排比句
我的情深你若懂
排比句
《“小财迷”摔跤》
峡谷情深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从来缘浅,奈何情深
情深一刻 恋恋一生
奇妙的排比句
两张五角钱(外一首)
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