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9-10 07:44王晨
财会学习 2020年24期
关键词:绩效成本核算管理

王晨

摘要:本文主要地论述了综合性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会计对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其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医院的成本会计管理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并针对综合性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会计的实际现状和其发展的规划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降低和改善综合性医院的成本。

关键词:成本核算;绩效;管理

引言

大型综合医院的运营管理会计是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和反映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在保障和完善医疗成本管理服务,确保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合理地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综合性医院内部管理的水平。

一、医院成本核算概述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医院的成本核算是基于医院财务核算系统对成本和费用范围的规定,并收集,分类,计算,摊销和分析在一定时期内医疗服务中发生的所有费用,来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成本信息。这些信息的及时收集有利于医院相关决策的制定以及会计活动的审核。

(二)成本核算在公立医院中的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药品零差价的优惠措施全面推行,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医院相关重大专项费用也再次进一步调整,医院的收入情况不容乐观,与之前的高收入高利润相比减少了不少,这时医院作为一个半公益性的企业如果要向真正的实现良好发展,保持自身的营收不收到较大的冲击,就必须在优质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及严格的成本核算方面加强管理,对运营成本进行进一步的监控。

1.有助于充分发挥现金流作用

成本核算在市场条件下可以对公司或企业内部的各种成本要素进行审核,在医院中实行成本核算可以对其资金使用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楚的统计和预测,从而对科室运营成本、治疗病种成本以及治疗人次的平均成本进行有效计算,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来找出医院运营的关键核心要素,来提高相应的运营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2.有助于管理层更好地实施决策

传统模式的医院对支出项目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收入增加效益没有明显提高,与应付账款的混乱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一步便是对正在运营过程当中所发生的各类支出进行实时监控,将各个部门科室以及职能类费用进行分析和考核,将运营状况不断地进行细化和规范化。

3.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医院的成功运营离不开所有服务人员的汗水,在成本核算的巨大帮助下可以使得医院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相关人员的薪酬待遇水平,为医护人员提供晋升和发展条件,在补助等方面给予奖励,这样便有助于激发所有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效率,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促进医院整体向前不断发展。

二、医院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成本核算细则对科室工作水平无法高效衡量

医院成本的控制与医疗用作人员绩效等切身利益关系较为密切,对于医院来说员工绩效的合理分配对于提升所有医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来说有巨大的作用,相反如果不能进行合理分配,会导致分配不均产生分歧。

(二)物资供应链流程制度不完善

目前部分公立医院为了将库存积压的材料以及相关医疗用品出仓等,对一部分渠道来源未知并且没有经过严格的技术审批和检验的医疗用品直接送往各个科室进行临床使用。物资管理部门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管理意识的淡薄使得对相关医疗用品的数量、规格、厂家资质以及采购标准没有严格审查,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物资用品提供给一线服务窗口,对于部分信息存在瞒报和误报的情况,造成了供应链管理上的巨大漏洞,也给医院治疗效果埋下了巨大的定时炸弹,这种本末倒置的供应链管理流程使得相关物品先进入医疗服务科室进行使用,使用后才向物资管理部门上报出库医疗材料的数量等详细信息,这种做法使得医院当期的医疗支出费用和医疗收入没办法进行合理的匹配,造成在成本核算时出现较大误差情况的出现。这种做法对于医院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同时各个科室也在暗中助长该现象的发生,为了片面的达到收支结余的目的,和物资供应链工作人员共同多报或者瞒报相关医疗物品使用情况,已达到更高的绩效考核标准,同时记账和發票管理也不及时,给医院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医院本身成本管理意识松懈

我国在医疗宏观政策上取消了医院对药品进销差价的规定,使得医院本身回归到公益性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上来,这样一来,降低成本缩减了公立医院的成本和盈利增长空间。医院管理者在进行相关成本控制时较多关注的还是医疗成本,对于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等边际部门的成本不是非常的重视,这对于成本控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固定资产采购方面只关注了目前的固定资产价格因素以及设备的周期使用情况等,对实际使用后的回收利用效率等缺乏长远的考虑,造成一大批固定资产在使用后出现闲置等情况。与此同时医院管理人员缺乏对全员的成本核算意识,也就是只要求重点科室和部门对成本进行核算而不是全部成员都参与进来,这给一部分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利用供应链和采购时出现的漏洞来抵消成本支出超收益的情况,导致医院在核实成本时出现大批不准确的情况,给管理者一个信息的误导,影响医院宏观的政策制定以及后期的物品补给。

(四)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成本核算中没有发挥作用

在一些大型医院,往往科室的数据处理较为麻烦,大数据的相关处理要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以及信息化对数据分类汇总帮助是巨大的,现在没有做到信息化自动收集处理等核算方法。

三、推进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案

(一)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

医院的各级管理层和领导要对成本核算在推动医院健康稳定发展中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与其具体发展情况相结合,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各级医院部门应当在最短时间内成立医院成本核算小组,成员分别由各医院的领导、医院和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培养负责成本核算管理的高水平专业人员开展具体的工作。规模较小或人数不多的医院可由财务科进行组织管理,由专人负责管理小组的内部一系列工作。为推动成本控制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个工作人员的心中,医院领导要越来越重视成本核算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并且对其进行积极地宣传、推广。与此同时,该工作小组要贯穿渗透到所有科室,全面深入研究、分析医院具体的工作情况,把所有成本都归入核算范围,建立健全各类成本核算机制体系,推动成本核算的具体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在其中抽取一定的数据进行调查,检测成本核算相关体系制度,参考测试结果并且完善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健全有效、切实的成本核算制度。

(二)明確规定成本核算单元界限

医院管理部门应以“受益者承担”为主要原则,全面了解、掌握各级医院的所有项目和成本费用的具体核算情况,明确相关项目和成本核算的清晰单元界限。在核算过程中,如果不只一个科室合作进行临床诊疗成本核算项目,划分医院科室、项目的过程中,可先依据内科、化验科等大类进行大致划分,然后进行细致划分,整合归纳直接费用,非直接费用应该采取规范化、标准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各科室进行合理分配。医院各类项目和成本核算单元的划分要结合其自身现状。比如,项目和病种的成本可首先依据大致的一级科室进行大类划分,其内部的成本可以依据具体的类别进行进一步划分。与此同时,要对相关的核算单元一致编码,统一成本核算的口径,实现各成本核算系统之间的结合,使系统与各系统输出的数据能相互处理使用,加快成本核算数据运行速度,进而提高运行工作效率,有利于为医院进行决策以及财务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成本分摊依据确定合理化

医院将成本分配到下面的各类科室时,要确定科学合理的间接成本作为分摊的主要依据。在无法直接进行医疗服务科室分配成本核算时,计入可以直接作为成本的数据后,对其余的间接费用要细致、科学地开展成本分析,根据主要受益主体及分摊比例差异不大的间接费用归为一类,然后按各类科室的具体情况确定分摊依据。如水电费、资源费等费用可分摊到每个人的头上作为成本分配的依据。各科室耗用的相关办公用品和仪器设备维护费按各科室相应的人数计算各科室每个人的成本。折旧费依据占用各科室总资产的比例进行成本核算和利益相关人计入各科室成本单元的比例分配。核算四类科室分配成本之后,便可以人工计算出其成本,并依据要求开展具体的三级的分摊。对行政后勤服务类科室的分配成本进行二级分摊,可用各科室人数按成本比例进行核算作为成本分摊的依据。对于成本分为医疗科学技术类的科室,依据主要受益服务具体情况确定分摊成本权重,医疗临床类、医疗技术类的科室是间接成本分摊权重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医院可以确定开展医疗服务项目的人力成本、诊疗服务人次成本等一系列的诸多成本的了解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为进一步进行企业公司长期整体生产运营中对成本的统计控制和加强管理层的成本决策人员工作管理提供了一个全面、具体的评价依据以及进行具体的成本决策的有效途径。

(四)推进成本核算信息化、智能化

医院的成本核算信息化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数据采集和成本核算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同时工作量众多,繁琐复杂。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推动成本核算系统信息化、规范化运行,运用标准的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统,如成本核算his信息化系统、收费信息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运输信息化系统,并将不同信息系统的口径统一化,建立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使各个信息系统的成本核算数据信息有利于随时随地的共享和沟通,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分析成本核算数据的具体情况,并推动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其全面运用到医院成本管理的所有细节以及全过程,为医院相关部门进行修改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发展战略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以及参考依据。并且,医院相关部门还要培养一批素质高、质量好的成本管理人才和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人才培训的策略,进一步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的能力水平和思想道德,建立一支优秀高效的医院专业人才团队,为保障该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地顺利开展、信息化系统功能最大限度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提供安全、可靠保障。

(五)平衡绩效考核与成本核算的关系

要求各个科室依据预算的管理贯彻落实成本核算,调整经济预算策略,定期考核医院经济计划,调动医院领导和员工的积极性与活力。通过绩效考核规范化模式严格控制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工作,树立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突破传统依据上级医院相关部门的要求“做什么”和“如何做”的管理模式。全面扩大医院预算管理的范围,推动其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成本的管理过程实行全过程的时效监管,进行全成本核算,小到诊疗项目以及病种,调整相关的内部绩效控制计划,通过使用绩效考核体系尽量将医院运营成本减少。在这个过程中,整理归纳资源消耗的相关数据,为绩效考核提供规范化、合理化的平台,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基础之后才能开展绩效考核,对成本核算和经济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了解分析,使领导和职工积极参与医院的经济管理,共享发展成果,树立全新的管理人员与临床医技科室的管理观念,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也要为社会和病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

结语

总之,医院成本核算能有效提高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健康发展,实现了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9(24):159–160.

[2]赵黎惠.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9(25):161–162.

[3]冯莹莹,王朝娟,石金昌.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6):54–55.

猜你喜欢
绩效成本核算管理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关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财政部就石化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