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思维的源泉

2020-09-10 01:28钱洁
教育·综合视线 2020年9期
关键词:乘法数学知识情境

钱洁

“学问”有两层意思:“学习”和“询问”。而现实中,人们往往重于“学”,而轻于“问”。学贵有疑,做学问,要学也要问。要获得真知,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将学与问相结合,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组织学生学习,还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关键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质疑。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是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之方略。

情景质疑

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之一,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学习的内容,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借助探究的力量,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解开情境中的秘密,让潜在的学习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也让学生个性学习得到发展,为创新做伏笔。

在新课的重点或难点处设疑,能促使数学概念在学生自主的探索中形成与理解。在认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组织学生和老师进行比赛,看谁能很快判断出:在407、231、825、97、33、3966中,哪些数能被3整除?学生们很快发现老师总是能又快有准的判断,甚至比计算机的速度还快,他们自然会产生疑问:这中间一定有规律,到底是什么呢?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产生疑问,这不仅提高的研究知识的动力,还为创新思维的发展做好铺垫。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诱发学生的疑问,在“一探究竟”的驱使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奥秘。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个个积极主动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有的还自觉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研究。这样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个性学习创设了条件。

精准预设

学生的主动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和可能出现的学习状况,对这些情况进行预设,引发他们主动去思考,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主动提出问题,为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而积极探索,让学习的效果更高、更扎实。

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出示学校电脑房中一部电脑的图片,让大家一起看看一共有多少台,学生很快列出算式2+2+2+2=8台,接着增加一部分,再来计算,得到2+2+2+2+2+2+2+2=16台,继续增加,学生明显已经不耐烦了,再增加到100个2,课堂上嘘声一片:“这么多!要加到什么时候啊!”“太烦了!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啊?”疑问已经产生,教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组织认识乘法,用2×100来表示,这样,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尤为深刻,充分感受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在知识运用环节得到了优异的效果,学生能利用乘法的意义有条理地分析问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握生成

数学课堂可以预设,但也少不了生成。表现在课堂上师生的活动脱离或超越了课前的教案或思路,特别是学生的活动,出现非预期的发展,是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需要智慧把握生成,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机智引导学生分析生成、探究真理,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推力,彰显课堂的精彩。

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摸球的实验。每个小组有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放着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人摸一次再放回,记录结果后继续摸,一共摸10次。尽管课前考虑到可能会有相等的情况,但黄球多的情况少之又少,可实际课堂上偏偏出现了摸到黄球多的情况,而这一组的同学以此为据质问其他小组,认为红球多摸到的可能性不一定就大。妥善处理这一生成很关键,教师没有急着公布结果,而是让这一组的同学思考下如果继续摸,会怎样呢?接着组织学生再摸一次,看看结果如何。在反复操作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已然了解到可能性的意义。

这样的生成是一种过程的体验,敢于质疑、勤于探索,学生从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加深了对“可能性”的认识,丰富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也为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

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实际是数学知识的支撑,数学知识又要为生活服务。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既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合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善于解疑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学习走向深化。

如当学生学习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课内容后,出示生活中的圖片:一片绿绿的草坪中有一条人为踩出的小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会不顾“禁止踩草坪”的告示,踩出这样一条小路呢?同学们根据草坪的地理位置,联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点,很到位地解释了这一现象。同时,一致谴责了这样的行为,号召大家要有公德心,树立环保意识。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合,不仅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习能力,还增强了人文意识,引领孩子全面发展。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质疑是思维发展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促进探索学习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大胆创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乘法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乘法猪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