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和
摘要:财务共享模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可能对现有会计理论造成冲击。由于账务处理计算机化,会计信息反馈速率得到加快、利用程度得到提升,其他部门将参与到财务信息共享中来,这都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普及,公司对财务人员需求的结构将发生改变,财会人员将通过学习转型或身兼多职,公司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促进会计学科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会计期间;会计信息质量
引言
传统模式下会计信息时效性滞后,不仅难以满足公司日常运营的数据需求,还限制了会计实务的发展。在此情况下,财务共享模式逐渐得到推广与实施,并从多个角度对现有的会计实务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一、财务共享模式应用背景与发展趋势
(一)财务信息时效性滞后僵局
我国财务报告往往采取半年报、年报的形式对外公布,会计制度最为健全的一批公司中,也只有一部分公司能每季度披露财务报告。对于内部管理者来说,目前所广为采用的较为传统的电算化模式的会计信息时效性滞后,会计信息缺乏预测、判断功能,难以对未来连续几个月进行时间跨度较大的预测,只能起到事后评价的作用。一方面,这限制了会计理论在实践方面的应用与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即使公司管理者想重视财务信息也难以及时快速获取最近的财务信息,造成了需求与供给不对等的僵局。
(二)财务共享模式快速发展的趋势
财务共享模式是新兴的财务与会计改革方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财务共享模式后期运营成本低的特点使得财务共享这个概念受到諸多公司的关注,并逐渐在中国得到推广与实施。诸如TCL、国美、PICC等公司陆续成立了财务共享模式中心,且其财务共享模式中心往往位于二三线城市。一方面,这些城市人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生活成本较低,因此用人成本更具优势,且租金较为低廉。物廉价美的财务共享模式不断推进着二三线城市的用人需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除去可行性与成本因素,财务共享模式对会计还有更深远的影响,从多个角度对现有的会计造成巨大的冲击。
二、财务共享模式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一)会计期间可能缩短
财务共享模式将使各经营单位财务数据时效性增强。在系统设置的表格模板下,财务共享系统将快速、自动地计算生成的财务指标与报表等表格,公司可以便捷、低成本获取所需要的精准信息,并及时在公司内部得到传播。目前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会计期间是一个自然年度,而公司内部管理所用的会计期间往往是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对于内部管理而言,倘若公司管理者将会计期间缩短,设置为周甚至是日,公司经营所获取信息的频度将大大增加,公司在经营上的现存纰漏能更快速地通过财务信息的形式被反馈出来,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也可以根据现有变化作出相应调整,所以要求公司在更短的会计期间内按期披露财务报告。
(二)历史成本原则的地位可能受挑战
目前历史成本原则得到普遍采用,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遵循的也是历史成本原则。但因为它反映的是公司过去的业绩,所以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历史成本原则难以公允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各种历史数据去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并且未全面的考虑到其他已发生剧烈变化的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可能造成信息失真,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分析与决策。财务共享模式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预算管理等方法发挥事前预测作用。若采取历史成本原则,公司信息的可靠性可能降低,阻挠了公司的事前预测。随着会计信息反馈频度的增加,其他计量属性将被更频繁地被采用,未来历史成本原则的地位可能受到挑战。
(三)财务报告结构与内容将会改进
财务共享模式意味着多边交流与探讨的可能,传统财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都需要进行大的变革。在内部管理所用的财务信息方面,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现有信息进行调整,甚至建立不同用途的多种模板,方便进一步的分析与预测,同时降低人员培训成本。在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方面,财务共享模式也将解决诸如附表、附注形式披露的信息有时不被XBRL所显示等问题。财务报告很可能去格式化、去统一化,集中高效的反映股东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本年公司各方面大的波动与值得重视或警惕的情形,如股权激励的推进、公司同比绩效表现的详细披露、董事会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情况、公司对下一年绩效的展望等。
三、财务共享模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财务共享模式可以优化账务处理程序
目前公司账务处理的程序为获取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以及明细分类账、登记总分类账,期末进行结转,对账、结账、编制报表、制作财务报告等步骤。财务共享模式可以使原始凭证电子化,使其以固定格式录入到计算机里。这将有利于原始凭证信息的传输、保管以及查询,使原始凭证汇总表的制作、记账凭证与明细分类账的编制更为方便快捷。
(二)通过跨部门数据分享扩充财务预算数据源
财务共享中心汇集了公司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公司可以按照员工所在部门与职责范围设置相应审批程序,授权员工访问非涉密财务数据或发送预测性信息。这使得员工可以快捷获取工作所需的财务数据,使得非涉密财务数据真正在整个公司内部得到共享,与公司核心业务数据结合到一起,方便各部门、各小组的周期性计划与决策,而这些计划与决策反过来也会为财务预算服务。
(三)财务共享使会计信息透明度提高
财务共享会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财务数据与相关流程的监督上来,员工通过授权访问获取财务数据,如果发现不妥之处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对公司内部舞弊、挪用公款、不合规报销等情况进行监督。由于财务共享使执行流程的操作转化为运行计算机程序的操作,会计基础工作将变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这会减少人为篡改数据的可操作性;同时公司业务的线上操作也使得会计信息的录入得到方便快捷、安全规范的对接,增强了财务数据的可靠性。这些都会使会计信息透明度提高,满足会计准则对于会计信息可靠性、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最终增强中小股东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四、财务共享模式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
(一)会计从业人员需求结构将会改变
在人员需求上,财务共享模式有效减少了会计从业人员重复化机械化劳动、减轻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这将使一些机械化程度高、工作重复的岗位,例如出纳、核算,被减少甚至取消,从而简化财务部门人员结构设置。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挑战,高层管理人员更加重视财务信息的综合性应用,资本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的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财务共享模式促使會计从业人员转型
部分岗位的消失或合并将激发会计从业人员的危机意识,由于需求结构改变,一部分人可能身兼多职,另一部分人则接受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从业人员将加快转型升级,综合考虑运营、管理以及战略层面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与管理会计、绩效管理、投融资管理等领域知识技能的拓展,从多方面完善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促进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深入。人员会重新分流,人员结构会得到改善,缓解目前高级会计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
(三)财务共享模式对会计学科的影响
在大数据的环境背景下,部分已转型会计人员可以同计算机行业人士一起使会计技术转变为算法。财务共享模式对于会计信息应用的重视、对于会计知识更高层面的要求与多学科领域的融合使多种学科在应用过程中被结合起来,互为补充。这使企业人员可能在一个岗位上发挥多种职能,使公司结构扁平化。这也最终有利于会计学科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五、财务共享模式潜在问题与建议
(一)交流与协调
共享平台上存在着包含各种技术知识的日常业务,如果忽视与公司业务人员的交流,会激发矛盾的产生,让各公司对财务共享模式产生怀疑,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因此,财务共享模式意味着公司管理者要注重向公司各业务中心与部门强调公司文化与跨部门的协作,让多个地域的员工对公司文化一致产生认可,进而提高员工忠诚度与合作效率。
(二)信息安全
财务共享模式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之上的,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数据损坏、信息失真和非法入侵等等风险。由于互联网监管有待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完全,这会加大公司的损失。因此,这会对会计信息的可信度造成影响,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会持谨慎态度。公司要想更好地吸收财务共享模式所带来的效益,就需要注重相关法律事务的管理与信息安全系统的搭建。
(三)数据合理性
在财务关系过程中,所有的账务处理步骤都是通过系统操作来完成的,期末系统能自动生成各类业务、财务报表信息。但这些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还具有不确定性,因为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对业务数据缺乏更为深入的理解,无法确认数据的合理性,进而对目前的信息不能提出有力的质疑,因此极有可能忽视对于不合理数据的复查和研究。对于系统的过度信赖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也应加快对行管人员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
六、总结与展望
在财务会计理论方面,财务共享模式对现有会计理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等可能迎来较大的变革。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财务共享模式使得信息透明度提高,并且增强了财务数据的传播速度、时效性、可信度与真实性,满足了公司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人力资源方面,财务共享模式使得公司岗位被拆分重组,进行基础性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减少,会计从业人员升级刻不容缓。在会计职能方面,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会计学科的长远发展。
在使用财务共享模式服务中心时,我们也要对相应的问题,如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沟通交流、财务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共享中心人员的业务能力,予以足够的关注。公司高管则需要统观大局,顺应财务业务一体化趋势,借助新兴产业技术,综合运用会计技能,作出预测与决策,将财务共享模式与其他技术整合到一起,实现真正的财务变革,实现持续改进目标。
结语
财务共享模式给会计理论、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相关岗位以及会计学科带来了方方面面的长远影响。在享受到财务共享带来的效益与便捷时,也不乏诸如跨部门沟通交流、信息安全、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等种种问题。只有迎难而上,逐一化解问题,掌握好技术再进行分析与决策,才能使会计信息发挥出更大的价值,真正实现财务变革。
参考文献
[1]张健.财务共享在公司中的应用[J].中国商论,2019(24):158–159.
[2]葛琪.公司集团财务共享服务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19(34):187–188.
[3]陈虎,李颖.财务共性服务行业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90–92.
[4]周悦.浅谈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2(21):6+8.
[5]谢成元.谈谈“财务机器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J].经贸实践,2017(17):215.
[6]范雯秀.财务共享模式服务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6(0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