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慕灵
过去,香港有关创意写作的研究均以小学和中学为主,近年香港的大学亦已开设以创意写作培训为核心的课程。香港公开大学于2008年开设了“创意写作与电影艺术荣誉文学士”课程,而香港浸会大学则设有由文学院人文及创作系开设的“创意及专业写作文学士(荣誉)”课程。这些课程均有别于过往各大学中文系写作教学的主流,以更具针对性的课程设计,配合专科的教学模式,全面地教授写作理论、技巧和欣赏方法。在这些课程开办了超过10年后,本文将探讨如何培训大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关注“创意写作”作为学科在香港高等教育阶段的建构、教学方法、写作表现评估及相关研究情况,并主要以香港公开大学创意写作课程中的“小说创作与欣赏”课程为例,阐述建立此学科教学模式的方式,并讨论实行以“小说写作能力”为培训核心的教学后,学生写作表现改变的情况。
本研究将先说明“小说创作与欣赏”的课程设计,讨论以“小说写作能力”为主要培训核心的教学框架和运作模式;接着会阐述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包括分组活动和个人习作,分析学生在修读本课程前后的小说写作能力变化。本文以个案分析的方法,辅以写作表现评估,以20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着课堂观察、习作内容分析、习作前后表现、学生创作感想和反思,以及评核量表等方法,进行教学效能评估和分析。
本教学研究之流程为:首先参考有关写作的理论,并检视小说创作教学的相关文献;然后,本文将会说明“小说创作与欣赏”的课程设计特色,并阐释有关的教学策略。在这个框架之下,本文亦会分析与课程相关的评核方法和教学成果,通过13周的教学后,再配合对过去教导小说创意写作的困难的分析,进行整体评估和检讨(参见图1)。
图1 教学研究流程图
香港公开大学“创意写作与电影艺术”课程中的“小说创作与欣赏”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教导学生认识小说的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学生需要阅读不同的中西小说名著,从中学习各种小说的写作方法,包括意识流、荒诞小说、法国新小说派、魔幻现实主义、元小说等。学生通过直接接触文本,除了可认识小说的发展概况外,更需要参与课堂汇报及讨论,在听取读者(老师及同学)的意见后,独立完成两篇三千至五千字的小说。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透彻了解和运用各种小说写作方法,并通过交互式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小说写作本身,以大量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对读者接受、小说表达效果、提升创作层次等方面做出反思。
为达到上述目标,“小说创作与欣赏”课程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课、小组讨论与创作实践。其教学模式为2小时讲课及2小时导修课,讲课时主要教授学生各种小说理论,并学习如何研读各种小说类型;而导修课则由学生主导,通过学生报告、讨论及各种活动,让学生实践小说创作。这种安排可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改变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给学生的习惯。学生修读完毕本课程后,应能达到以下学习成果:掌握小说的审美能力;认识现代小说与后现代小说的特色;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独立完成小说创作。
学生为主修“创意写作及电影艺术”荣誉文学士的三年级学生,总人数为74人,共分为4组导修课小组,每组约18-19人。他们于一、二年级时已修读“写作概论”“创意写作坊”及“文学写作与视觉文化”等与写作相关的课程,对基本写作理论已颇为熟悉。在这些基础之上,他们会于三年级时修读“小说创作与欣赏”课程,进一步了解小说的欣赏和写作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每周4小时,分为讲课2小时、导修课2小时,共13周,整个课程分为13个单元。单元一为导论,先以“什么是小说?”为主题,以中西现代文学的分别、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角度,探讨小说作为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文类的历史、演变和特色。其后的两个单元则以“写什么?”为主题,教导学生如何选定写作题材和判断题材价值;然后以十个单元的教学时间,讲授“怎样写?理论、选篇与实践”的主题,以各种欣赏和写作小说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方向。有关各单元的设计和内容具体请参考表1。
表1 “小说创作与欣赏”课程大纲
“小说创作与欣赏”的课程设计,以培训小说写作能力为重点,故此,每周的主题均以讲授一个特选的小说类型为主题,由单元四开始,配合该类型的小说代表作家和作品为教学内容。以下为每个教学单元的说明和分析:
主题一:什么是小说?
单元一:本单元主要探讨小说的本质,从而让学生掌握欣赏和创作小说的基础。本单元先说明小说与说故事的分别,引述本雅明《讲故事的人》有关说故事等口述文学与小说出现后叙事文体的演变,令学生明白小说与说故事的不同。然后讲授小说的广义和狭义定义,了解小说的基本元素包括情节、主题、人物、场景、语言、叙述视角等。本单元之后会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角度,介绍现代小说在西方出现的背景,为接下来的十二个单元打下基础。
主题二:写什么?
单元二:本单元之主题为“小说与社会”,以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为例,说明作家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他们如何通过小说对社会上各种不公平现象的批评,从而让学生思考现代作家怎样看待小说所负的责任,从中反思小说题材的价值。
单元三:本单元之主题为“小说与人文精神”,以沈从文小说《萧萧》为例,说明小说与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等议题的关系。教师会教导学生有关人文关怀的含意,令他们思考如何用小说表现对人的崇尚和尊重,了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存状态的重要性,并说明沈从文的作品如何表现人性之美。
主题三:怎样写?理论、选篇与实践
单元四:本单元会讲授穆时英的《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和《上海的狐步舞》这两篇新感觉派小说,以小说的“观看与摩登城市”“大都会小市民”“两性关系”等角度,说明如何以新感觉的表现手法去表现都市人的各种感官和情绪。
单元五:本单元以卡夫卡的《变形记》及韩少功的《爸爸爸》阐述荒诞小说的写作理念和方法。教学内容为说明荒诞小说与后现代主义美学和存在主义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这种小说类型出现的社会环境。然后以不同的后现代艺术例子说明荒诞的意思,其特征为平面化、平板化、价值削平,其目的则是揭示隐藏在事物背后的不合理性和戏剧性。课堂接着会以上述两篇小说为例,说明小说如何以荒诞表现“人与自我的异化”和“人与社会的异化”。
单元六及七:这两个单元主要讲授小说中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并兼论互文性。教学内容为伍尔夫的《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1925)(节录)和迈克尔·坎宁安:《时时刻刻》(The Hours,1999),并会以这两篇小说与史蒂芬·戴尔卓的电影《时时刻刻》(The Hours,2002)作互文性分析,让学生了解意识流手法在小说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另一单元则会以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汉语于小说中表现意识流。这两个单元之间的互相比对,将有助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小说在表现意识流方面的差别,有助他们在创作小说时更有信心使用意识流手法。
单元九:本单元以法国新小说派作家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嫉妒》(Jealousy,1957)为例,说明法国新小说的特色,特别会讨论法国新小说家如何采用与传统现实主义迥异的手法去创作小说,例如放弃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发展、以客观的态度书写小说;作者不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及意念投射于人物之中,小说不带任何道德上的判断。
单元十及十一:本单元以魔幻现实主义为主题,辅以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作分析。课堂将说明魔幻现实主义源自拉丁美洲的背景,说明小说家如何调和环境的客观现实和人的主观现实,并以源于地方的神话、传说和习俗,发展出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另一单元又会以西西的《浮城志异》为例,说明小说家可因应自己的创作发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另一面,如西西运用“童话现实主义”写作《浮城志异》,以适应表现香港的不同写作需求。
单元十二及十三:这两个单元均以“小说与电影改编”为题,让学生思考在跨媒体盛行的年代,小说如何跟其他媒体合作,并发挥自身的长处。课堂会以黄春明的小说《儿子的大玩偶》与侯孝贤的电影《儿子的大玩偶》作比较分析,讨论意识流手法在小说和电影中的不同表现效果;又以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与许鞍华的电影《倾城之恋》作比较,讨论小说与电影两种文类的差异,并比较两者的长处和局限。
上述的十三个单元,集中以“小说写作能力”为培训核心,有别于以往中文系以讲授文学史、小说文本分析为主的教学取向,本课程则集中训练学生对各种“小说写作能力”的运用,了解小说风格的塑造,以思考小说表现效果为教学重心。
本研究参考Flowers与Hayes有关认知历程的写作理论,强调写作时的认知历程(cognitive process)和监控过程。根据Flowers与Hayes的写作模型(图2),写作者在写作前会面对“修辞困难”(the rhetorical problem),包括他默认的写作主题,以及对读者群的预期反应等;在开始写作后,文本在不断扩展和成长中(the written text),需要调动作者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知识和作者面对“修辞困难”的计划①Linda Flower and John R.Hayes.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4(1981):365-387.。在开始写作后,作者会在脑海中以各种方式计划写作,包括产生意念、组织意念及设定目标。在这个阶段中,作者会从长期记忆中选取相关信息作写作资源,然后为这些意念建立有意义的结构,作者在这个阶段会作出“文本决定”(textual decisions)(选取合适的词汇、建立恰当的句子结构等),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②Linda Flower and John R.Hayes.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4(1981):365-387.。上述过程仍然在作者脑海中运作,到下一过程,即转化的过程时(translating),就会把意念转化为可阅读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可以不考虑文法等限制,以免阻碍写作的思考③Linda Flower and John R.Hayes.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4(1981):365-387.。在Flowers与Hayes这个写作模型中,他们十分重视检讨的过程(reviewing)。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在需要时会重复上述的各个阶段,以便修订出更好的作品,而当中需要有监控的机制。上述写作过程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线性发展流程,而会按作者的实际情况作不同调配。
图2 Flowers and Hayes有关写作结构的模型①Linda Flower and John R.Hayes.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4(1981):370.
另外,本文亦会参考John Singleton有关创意写作教学评核的八条准则,设计符合准则的评核方法②John Singleton.Creative Writing and Assessment: A Case Study.in Monteith Moira,and Robert Miles,eds.Teaching Creative Writing:Theory and Practice.Buckingham;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1992,p.66-78.。该八条准则包括:
3)“过程—探究”模式。该模式适应于较高一级层次的学习者,它以问题为导向,不设定具体的知识、技能目标,选择学习者最关注、最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学科问题等,组织实施讨论探究,关注的焦点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微课(程)“过程—探究”开发模式流程简图如图3所示。■
1.评估方法必须包括不同目的,例如判断的(diagnostic)、评价的(evaluative)、选择的(selective)、分级的(grading)目的;
2.评估方法必须与学科的目的配合;
3.评估方法必须鼓励学生独立主动学习;
4.学生可通过评估过程学会分享意见和看法;
5.评估方法必须有清楚明白的准则;
6.评估方法必须有正式(例如文字习作)、非正式(例如教师口头评论、鼓励、挑战、帮助等)和连续的经过;
7.评估方法必须同时考虑过程与成果;
8.评估方法应多元化。
参考上述两种写作理论,“小说创作与欣赏”课程在教学和评核的过程中,均设有不同的活动和习作,令学生能以系统的写作过程完成小说创作。为提升学生对写作小说的兴趣,本课程设计了多项分组和个人活动,期望借助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并循序渐进教导他们灵感开发、搜集资料、构思大纲到撰写作品等种种写作小说的步骤。以下将会以写作活动设计与实施成效两个角度,分析本课程的评核方式和效果:
(一)计划及产生意念:分组活动鉴于学生已于一、二年级修读不同的写作课程,曾接触各种文类的基本写作方法,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小说教学,以启发他们运用文学性的写作方法为主。课程中的写作活动主要在两小时的导修课中实行,以“分组讨论”和“分组作业”方式进行。首先,在分组讨论的研究方面,本课程共设计多次的分组讨论,除了有明确的主题外,更辅以与主题相关的练习,作为学生参与讨论的指引,并引起他们的参与兴趣。例如第一课的教学流程,先以5分钟用作引入,以30分钟用作教师讲课,用50分钟让学生讨论及完成课堂练习,并用30分钟让各组汇报及教师讲评,最后用5分钟总结。以“微小说创作”的练习主题为例,内容是要求学生以六个中文或英文关键词写作微小说一篇,并向大家分享。教学过程是先给予学生10分钟思考并创作上述微小说,然后分享自己创作的小说,及分析为何这是一篇小说。在这个课节之前,学生已具备有足够的始业行为,例如在第一课讲课中,导师已用福斯特《小说面面观》(Aspects of the Novel,1927)来讲解“故事”与“情节”的分别,例如“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是故事,强调的是时间;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是情节,强调的是因果。古典的小说观强调情节的重要性,与故事强调“之后”“其后”不同。学生已了解这项有关小说本质的说明。以下为学生的作品例子:
1.父逝,子恸而归。
2.I loved someone but she died.
3.Hairs on the bed,not ours.
4.You chose her finally.The end.
5.I ate breakfast,I am dead.
6.She was my friend.Not now.
7.两秒,一秒,爱上。
8.走啊!别再回来!
以上说明和学生作品可见到有明显的教学成效。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出席本课程的导修课,因此以本活动作热身,除了可让学生思考何为“故事”,何为“情节”以外,更可通过创作微小说,应用讲课所教的知识。上述学生所创作的例子,教师和学生经讨论后都认为第一项为最佳,因为“父逝,子恸而归”符合了情节强调因果的特质,学生在讨论中亦认为这一题创作有颇大的发挥空间,例如“父亲去世时,儿子为何不在身边?”“父子关系如何?”“儿子为何一直不回家?”“父亲有遗憾吗?”等等,具有令人联想的空间。而有些创作例如第八项则因为不具有因果和时间性的小说特征,因此未能成为合格的小说。此项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思考小说的特质,并启发他们写作小说的兴趣,为完成个人习作踏出第一步。
然后,在完成上述的练习后,教学将会进入第二部分“分组作业”,本节的教学流程以5分钟引入,30分钟用作教师讲课,并以50分钟让学生讨论及完成课堂练习,用30分钟让各组汇报及教师讲评,最后以5分钟总结。以“新闻改编法”的练习主题为例,教学内容是先请学生分组讨论,并按所派发的新闻,构思改编为小说的大纲。所改编的新闻为系列新闻,选自香港《明报》2008年1月31日A26版,主题是2008年中国雪灾的情况,当时由于中国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大雪灾害,80万乘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无法乘车返乡过年。五则新闻包括“痴情男马拉松寻女友”“巴士鸳鸯车厢谐连理”“武警救灾过家不入”“春运瘫痪拒挤迫之苦年轻打工仔骑单车回乡”及“媳妇攀千米雪山拜年山村遭大风雪封路领家人花10小时爬雪山”。在教学流程方面,学生有50分钟分组讨论及完成小说改编大纲,每组需在5分钟内向全班同学和教师报告及介绍。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具备足够的始业行为,他们已学习“小说时间的意义”“时间空间的连接”“小说的意涵:蝴蝶效应”“小说与想象”“小说的大事和小事”等构思小说时的基本方法①徐哲荣:《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台北:国语日报社2010年版。(参考自许荣哲:《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教师于本课以个人创作一篇,讲授如何从报章新闻中找寻写作材料,并带领学生了解新闻和小说的区别,再说明把新闻改编为小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下为学生作品的例子:
这一组学生均负责题目三“武警救灾过家不入”的新闻改编,运用了讲课中曾教导的“小说的意涵:蝴蝶效应”的小说写作方法。学生创作的小说框架如下:
1.同事的玩笑令林鸿均回想与妻子曾讨论儿子出生后的名字。
2.因预产期大约在春节附近,妻子也曾开同样的玩笑。
3.原本已请假的林某因突发的大雪而被召回当值。
4.同事取笑林某(儿子出生半个月仍未见一面)。
5.有同事对林某大呼:“老林,你的老婆在车站外面等你呗!”
6.老林逆流而上向门外跑(穿着制服,并呼叫老婆名字“开儿”)。
7.民众误以为火车交通再次开通,一窝蜂随着老林的方向跑去。
8.民众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跟着逆流而上,引发混乱,人们狼狈不堪。
9.开始引发了人踩人事件,人排一层一层倒下。
10.妻子也被推倒,并压在人群下,并奋力保护儿子,抱在怀里。
11.人们感受到身体被卡在半空中,双脚离地,不能动弹,有一个小女孩扯着老林的手,说:“救救我,我也不行了。”老林也被扯至倒下。
12.老林在小孩被扯之际,已看见妻子抱着儿子倒下,想上前营救却被小女孩扯着在死尸之中,有着面色发紫的微弱婴儿喊声。
13.同事出现,拨开尸体,救出婴儿,因母亲以身体作保护,才令婴儿在死神手里活过来,成为了这新闻的“林春运”。
这一组学生所运用的改编小说手法,是运用“蝴蝶效应”的理论,创作一个由小事件引发的80万人踩人的悲剧事件。学生能掌握课堂曾讲授的其中一种小说创作方法,以“蝴蝶效应”的手法,为简单的事件添上具体细节,并强调情节之间的连贯性,表现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引发连锁效应的结果,并使小说的结构环环相扣。习作中的“武警救灾过家不入”新闻,原本只有“官兵的儿子出生后,至今还未能回家看过一眼”及“同事开玩笑说把小孩取名‘林春运’”的两项细节,但本组学生能够运用从课堂学习到的小说创作方法,创作一个合理完备的小说框架。
(二)写作计划、转化及检讨从上述Flowers与Hayes的写作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写作者进入具体写作过程后,将会经历计划、转化及检讨的步骤,“小说创作与欣赏”课程亦会于课堂设计及学生评估方面,引导学生经历这几个步骤。本课程其中一项重要的学习成果为“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独立完成小说创作”,因此学生必须在课程完成后提交约3000字的小说一篇,以作课程评核之用。这份小说创作作业要求学生最少以一种课堂所学的小说技巧(周四至十五讲课所教之小说技巧),创作小说一篇。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以及在十三周的课堂中提供适时的协助和指引,并监控学生的创作情况,学生需于课堂中报告及介绍自己的创作构想,包括题目、人物、情节框架、叙述角度、内容、写作理念、所运用小说创作技巧和分析、片段试写等,报告时间约20分钟,并由指定同学作讲评,讲评重点在于评论报告同学是否能准确运用所选择的小说技巧,以及小说的创作效果。最后教师会就报告及小说片段试写作评论。学生在开始这份小说创作的习作前,已经具备相应的始业行为。他们于周四至十五的讲课中已学习到多种小说技巧,包括新感觉派、荒诞、意识流、元小说、法国新小说派、魔幻现实主义和小说与电影改编等。以下为学生的小说创作报告例子,包括整体构思和试写:
1.构思: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人在社会工作渐渐失去自己
2.大纲:
(1)主角身在公司(撞倒了门口的盆栽),正在公司寻找什么东西,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同事就戴上动物头套→主角很害怕→回复原貌→浑噩地工作
(2)再次跟别人提起自己要找东西时,自己却缩小了,其他人变巨人;主角害怕被巨人踏扁→回复原貌→放弃寻找→浑噩地工作
(3)主角突然想起自己要找东西,老板就说要见他,一进房间(撞倒了门口的盆栽),老板就开骂,时间倒退到刚开始
(4)主角被老板骂完之后,忆起原来自己已经找了很多次,体会到多努力也不会找到,决定放弃寻找
(5)最后,看到新人在找东西(撞倒了门口的盆栽),主角就在内心取笑他,新人跟主角说在找东西,主角戴上动物头套来回答:“是不是在寻找这个(指头套)?”
3.写作技巧:
(1)荒诞
(2)以斑点狗、巨人作比喻
(3)夸张
4.片段试写:
(1)他环视了办公室一遍,格子间里的每个人都低着头匆忙地敲打着键盘,好像没有人留意到他,所以也不会有人知道他是丢了东西,又丢了什么东西,于是他只好默默地继续寻找,找回心里空缺的一块——不然他会发疯。
(2)他翻箱倒柜,丝毫没有一点头绪。他直觉认为他想找的东西应该是在走廊,于是热切地渴望着、期待着、寻找着走到了走廊。
办公室瑞安静极了,老空调吐气的声音越来越大,有种诡异的感觉,周围的人或许都察觉到了他的异样,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他,有一个人走到他面前,问他:“你在做什么?”
(3)“我、我在……找……”他说。脑海突然闪过一只有斑点的东西,他胆怯了起来,闭上了嘴。
(4)搞什么,明明是第一次有向他人求助的念头,明明是个好机会,他却停步了,正当他在纠结的时候,下一秒,就发现所有人都在笑;掩着嘴笑、哈哈大笑、皮笑肉不笑……都是些不怀好意的笑,令他尴尬,令他愤怒。
(5)他感觉自己在缩小,抬头看向那一个个张着大嘴的人,那一个个看起来都像巨人般可怕,面目狰狞地朝着他走过来,笑着笑着地朝着他走过来,东歪西倒地朝着他走过来,跌跌撞撞地朝着他走过来……那一张张大嘴要将他吞噬,那渐渐迫近的人要将他踩扁,那一双双充血红眼睛告诉了他……他就是食物。
美
味
的
求你,放过他好吗,他只想,只想,安安稳稳地……活着。
仅此而已。
在完成报告后,其他学生和老师都会在课堂即时发表意见,他们都认为这篇小说立意良好,能符合荒诞小说要求,建议只保留“不知寻找什么”和“戴头套”两条线索,删去“斑点狗”“巨人”等细节,以免令结构混乱。经讨论后,大家建议小说的主线集中为“新同事在办公室格格不入,感到要寻找某样东西,却不知自己要找寻什么。后来有新人入职,他问新人是否找寻头套。”以头套象征刚入职新人丧失自我,顺应社会职场要求,而入职新人不断寻找的是逐渐遗失的自我。学生接纳讨论意见,经修订后,小说变得更为集中明确,增强了荒诞小说讽刺的力量,避免了过多枝节分散读者注意力,适合一篇约3000字的小说。经修订后,这篇小说得到了优良的成绩。
在学生创作小说前实行课堂汇报,除了能让教师判别小说是否真正由学生所写、学生会不会抄袭外,更重要的是能在学生提交习作前,解决大量的写作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曾就小说立意、情节合理性、小说技巧、人物设计、读者预期等多方面向学生提供意见,当中有关小说技巧的问题,特别是意识流的运用,是最多学生需要解决的。教师在讲课中曾以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为例,说明意识流与内心独白、回忆、时空结构的关系。学生在实践写作意识流时,最常见为把内心独白与意识流混为一谈,或是在回忆中未能见到意识流动,这些问题都能在学生汇报时,及早指出及提供意见,以免学生在正式提交习作后出现大量错误。同时,由于其他同学需要就同学的小说试写作讲评,从他们的讲评中亦可以见到他们对各种小说技巧是否掌握,其理解是否透彻。而且,学生以小组形式向同学提供意见,能让同学清楚明白读者的预期和理解,比起单单由老师作权威而单一的评论,更能让学生感到信服,还能形成自由和活泼的讨论气氛。
本习作的评核方法参考了John Singleton的创意写作评核方法准则,例如具有多种目的,可判断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又与课程的学习目标配合;同时,本习作鼓励学生独立主动学习,把于课堂上学习到的小说写作方法,经过自己的转化撰写新的作品;评核方法中的汇报一项,更可令学生把焦点放于写作的过程之上,着重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聆听别人的意见;另外评核方法有清楚的指引和准则,让学生能清楚了解,亦有正式(写作小说)、非正式(老师与学生讨论、鼓励创作、提出问题等)及连续性;评核方法同时考虑过程与成果,并且具有多元化。有别于过往一般写作课程以“内容”“文句通畅”“结构”等角度作为评核标准,本课程着重创意及小说写作方法之运用。故此,评核的准则集中于是否配合所选用的小说写作方法之风格,例如在内容、文句和结构方面,以是否与所选用之小说写作方法配合为准,能拿取A等成绩的学生必须在这方面做到“能因应所选用之小说写作方法,选择合适的题材,配合丰富的内容,以精炼的词句、准确的用字和巧妙的布局写作小说”的标准才可。这跟传统写作评核以“词句精炼”“句式符合现代汉语规范,没有语病,用词准确”“行文流畅明白,简洁有力”“层次分明,布局巧妙”等要求有所不同。否则,学生可能具创意而写作配合小说风格的句子,却由于不合现代汉语规范而未能拿到好成绩;或是行文虽然流畅明白,但未能显示创意和配合小说风格的要求,却能拿到良好成绩。这些情况都显示,小说创意写作的评核不能与传统写作评核的要求相同,否则可能会出现埋没学生创意的情况。
(一)评估小说创意写作教学成效本研究以“小说写作能力”为培训核心的教学方式,能摆脱过往传统小说教学以文学史和文本分析为主的教学思维,使学生能在阅读和鉴赏小说能力以外,同时获得以创意方式写作小说的学习成果。本文以Flowers与Hayes的写作理论和模型为参考,说明教学过程每一部分的理念和效果。例如在计划写作、产生意念、组织意念和设定目标等方面,教导学生如何开展小说写作。接着又说明如何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文字,并且以学生汇报的形式作为检讨成效的第一步,鼓励学生聆听其他人的意见,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了解读者的看法和期待,并培养根据他人意见对作品作修订的习惯。同时,本研究亦参考了John Singleton的创意写作评核准则,希望本学科的评核方法着重学生的个人创作,淡化评审的感觉,务求使学生重视自我反思过程,以及重视同侪之间的意见①John Singleton.Creative Writing and Assessment: A Case Study.in Monteith Moira,and Robert Miles,eds.Teaching Creative Writing:Theory and Practice.Buckingham;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1992,p.67.。
总括而言,学生在修读本课程后,不仅在小说写作方面的水平大为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写作小说的方法,即从引发意念、组织及转化文字到检讨修订,循序渐进地完成小说创作。从课堂观察所得,学生对课堂活动均反应良好,不少学生都表示汇报的环节对他们写作甚有帮助,并能为他们带来启发。由学生的习作和小说作品可见到,他们从最初写作简单故事,到学习铺排情节,再进一步能以各种具文学性的方法完成小说,整个过程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进步,反映本课程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从学生的响应可见到,不少学生都认为在写作小说前设立汇报和讨论的环节对他们有帮助,除了可以知道是否能准确运用某种小说手法以外,更能得知读者对人物形象、情节设定、对白运用、时空结构等各个方面的看法,不少学生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二)检讨与建议由于课堂时间紧迫,这学期只安排了一位学生担任一位同学的小说习作讲评人,其他同学都只能在课堂上听取汇报再直接给予意见。将来在课程中可安排以小组形式集中评论,其余同学则在课堂听取汇报再给予意见,这样可使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和沟通,以更广阔的角度提升写作小说的能力。如此一来,可让课堂气氛更为活泼,讨论的角度更为多元化。
建议未来有关小说的创意写作研究可增设比较的角度,以两组接受不同训练方式的学生作比较,探讨学生在写作成效和创意度方面的情况。同时,可增加前测和后测的评核方式,务求以更系统的方法得出学生在学习前后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