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猎手

2020-09-10 02:42胥继礼
世纪风采 2020年1期
关键词:机枪敌机志愿军

胥继礼

时光如梭,岁月飞逝。人们是否还记得60年前《解放军画报》封面上那位给孩子们讲述战斗故事的英雄,他就是江苏省沛县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张立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等战士勋章获得者,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等外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寒门志坚

1930年10月,张立春出生在微山湖西岸朱阁村(今属沛县胡寨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张立春兄妹9人,可渭人丁兴旺。但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给这个贫困的家族带来欢乐的同时,更增加了生活的艰辛。但其父张大建是个坚强的苏北汉子,相信只要有人在,就不怕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他不相信天命,笃信事在人为。

张立春虽然生在黑暗的旧中国,但他像父亲一样不向残酷的现实低头,与命运抗争苦斗。依靠日出斗金的微山湖,他白天跟着父亲下湖打鱼捞虾、挖藕、割芦苇,晚上跟着母亲编织苇席、草苫子,变卖换点零钱补贴家用。生活接济不上时,张立春兄妹就跟着母亲沿街乞讨、要饭糊口。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里,走村串户乞讨,要到吃的兄妹几人能勉强充饥,要不到吃的就只有忍饥挨饿。他们受尽了恶霸地主的羞辱、白眼,甚至被恶狗围攻撕咬。兄妹们吓得哭逃,母亲也只有悲泣。苦难的岁月熬尽了张立春母亲的心血,也流干了她的眼泪,以致30多岁就双目失明,但倔强的母亲硬是把9个子女抚养成人。1945年,张立春就成为了胡寨区的儿童团员,站岗、放哨、查路条。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沛县民主政府在栖山设立兵站、粮站,组织全县人民支前,张立春成为成千上万支前队伍中的一员。

整个战役期间,年轻的张立春推上土车子(木制独轮车)日夜兼程,一趟一趟地往兵站运送小米、面粉、军鞋等军用物资。肩膀磨破了不叫苦,脚底起满了血泡不吱声,咬紧牙关往前线赶。遇到陷在湿泥中的运粮车就帮助推出湿泥,遇到坏了的运粮车就帮助修好,结伴继续往前线奔。日日夜夜,风雨无阻,饿了吃口干粮,渴了抓把雪,汗水浸透了衣背,寒风冻伤了手脚,风雪严寒无所惧,只盼佳音捷报传。有几次在支前路上,国民党军用飞机轰炸,张立春差点被炸伤。由于在支前中表现突出,张立春被区里评为支前模范。

赴朝参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侵朝美军无视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越过“_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在万分危急的关头,中共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与朝鲜人民一道抗击侵略者。

10月,张立春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入朝作战。他被编人新兵十二团四营十五连一班,在沛北那庄集训后,转入昭阳湖中的白山训练,再从临城(今山东薛城)乘火车南下,到上海宝山县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三军六十八师二〇二团。张立春被分配做二炮手。由于他认真学习、钻研业务知识,军事技术迅速提高,荣立四等功一次。

1951年2月,张立春被编入第二十三军六十八师二〇二团三营机炮连。这期问,他刻苦训练,熟练掌握炮兵射击技术。

1952年8月,张立春随部队秘密调入东北,在丹东集结。9月6日晚上9时,张立春此时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奉命开往朝鲜前线。他们高唱着“雄纠纠,气昂昂”的战歌,跨过鸭绿江。经过鸭绿江桥时,部隊首长命令战士们停下来,全体向后转,立正向祖国宣誓。此时在年轻的张立春内心深处,真正体味到“祖国母亲”4个字的分量。

初入朝鲜,公路、铁路、桥梁全被美军炸毁。张立春与战友们一道冒着敌军炮火向朝鲜战场腹地前进。每人身负1支步枪、4颗手榴弹、80发子弹、5双解放鞋、10多斤干粮和生活用品,总重量达54斤,且需急行军。白天防止敌军炮弹轰炸躲在掩体里,晚上行军还要随时战斗。过清川江大桥时,大桥被炸塌,张立春和战友们只得走水下浮桥,一个个抓着绳子成串向前走,水流湍急,冰冷刺骨,他们一个晚上跨过了40多座危桥。

10月中旬,张立春所在部队经过千里跋涉,来到朝鲜东海岸的元山木里,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换防。12月底,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从元山向“三八线”进发,接替三十八军防务。张立春所部抵达战争最前线。由于黑夜行军,部队走错了道路,闯进了上甘岭中心地区。此时,上甘岭战事正在激烈进行中,敌我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二十三军首长得知情况后,立即命令部队撤退后按原计划急行军,赶往换防目的地。

1953年1月3日,张立春所在的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一九九团高射机枪连进入到阵地坑道,夜间射击敌军碉堡和交通壕堑,白天用高射机枪在山头上扫射敌机。当时条件极其艰苦,坑道里煤油灯忽明忽暗,一阵炮声或一阵风吹来煤油灯便会熄灭,况且还要防备敌机把灯的亮光作为目标轰炸扫射。张立春与战友们大多数时间是在黑夜中作战。

除上述任务外,张立春还要往返10公里山路,给前线炮兵运送弹药。其时正值严冬,漫天大雪,深夜气温在零下40℃,棉衣在雪水、汗水的混合下结成了坚硬的冰块。

除恶劣的气候外,枪械的使用也成了新问题。原来,因为后期部队受阻,没有及时将武器运抵,高射机枪连从友军部队中接过一批武器使用。这种武器是苏式12.7毫米口径单管高射机枪,与他们在国内训练时使用的82炮完全不同,光零件就有280多件。张立春和战友们一边战斗,一边抢时间学习研究苏式12.7毫米口径单管高射机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没有教员,也没有教材,战士们便拆拆卸卸,共同钻研,硬是在一周时间内基本掌握使用方法。实践中,张立春还创新了这种机枪的故障排除技巧,把熟练机枪手要40分钟才能排除故障的时问缩短到10多分钟。这套故障排除法被部队首长充分肯定,先在全连推广,后又被全军推广。张立春因此受到志愿军总部的表彰。操作苏式高射机枪需由3人组成战斗小组,张立春任一射手,负责目测目标距离,启动发射;二射手负责摇机,调整发射角度;三射手负责装弹,3人必须配合默契,才能有战斗力。由于当时兵源不足,难以组成3人战斗小组。张立春凭借平时的刻苦训练,对高射机枪的性能和使用达到娴熟于心、使用自如的程度,常常一个人单独操作射击。

对空猎手

1953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二),志愿军指战员正在欢度春节,迎接新的胜利。下午4时30分左右,张立春正准备给炮兵部队运送弹药和粮食,刚刚离开坑道,突然一架美军校正机飞临阵地上空,并指挥敌机向炮兵阵地和运输线狂轰滥炸。校正机飞得高,志愿军高射机枪射程达不到飞机飞行高度,且校正机腹部有装甲设置保护,战士们把它称作“老病号”。靠当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想把它击落十分困难。美军校正机依仗自身功能优势,有恃无恐地在志愿军阵地上空来回盘旋,狂轰滥炸。面对敌机的嚣张跋扈,张立春怒火中烧,置敌机炮火于不顾,沉着冷静地操纵高射机枪,一步步把校正机套进了瞄准器,静静地捕捉最有利的发射时机。当敌机距离志愿军阵地700米左右时,一个倾斜转向,机舱正好暴露在张立春机枪射口之前。张立春立即扣动扳机,快速连打3个射点,一串串电光弹头飞射过去,准确地击中敌机机头,并命中敌机油箱。敌机冒着一股浓浓的黑烟飞过一座山头后,笔直地栽了下去,迅速爆炸。3月16日,志愿军战地报道了张立春用高射机枪击落美军校正机的消息。战士们欢腾、庆祝,因为这是高射机枪连入朝参战的第一仗,也是第一次打下敌机,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士气,打破了美军空中优势不可战胜的神话。

1953年夏,朝鲜战争进入停战谈判阶段。为了争取谈判桌上的主动权,我军对敌军占领的战略要冲石砚洞北山发起一场新的战役。志愿军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一九九团奉命夺取石砚洞北山。张立春所在的高射机枪连协同步兵作战。进入阵地后,战士们立即修筑工事、坑道和掩体。这时正值阴雨连绵,敌机无法出动,志愿军将士迅猛地扑向敌军阵地,一场激战,夺取了石砚洞北山。为了巩固阵地,志愿军集中所有的炮火在前沿阵地,纵深达20多公里。敌军知道石砚洞军事地位的重要性,集中兵力反扑。7月6日下午4时,一场残酷的争夺战打响了。

7月9日,阴雨骤停,朝霞满天。美军最精锐部队——号称“王牌军”的第七师作为先锋,出动大批步兵、炮兵外,还出动50架飞机向志愿军阵地俯冲而来,狂轰滥炸,疯狂扫射,志愿军阵地上碎石、弹片满天飞,砂石尘土遮天蔽日。而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张立春战斗组的二射手汪永生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涌。这时,高射机枪旁只有3人,班长实施空中监视并指挥,副排长为主射手压子弹,张立春紧紧地操纵着高射机枪。一架佩刀式F -86美机向张立春所在的阵地俯冲下来。张立春沉着冷静,目不转睛地盯住敌机,不时地转动着12.7毫米口径单管高射机枪,顺着敌机飞行路线,慢慢地把它套入机枪瞄准器。进入射程后,不等敌机投弹轰炸,张立春迅速扣动机钮,一道火光直向敌机射去。敌机中弹,立即起火,越过志愿军阵地上空栽了下去。接着,另一架佩刀式美机又呼啸着向志愿军阵地冲来,张立春又一次校正、瞄准、扣动机钮,一串子弹击中机头,忽地栽向山沟。张立春也被炸弹掀飞,被抛到离掩体四五米远的地方。他被震得摇摇晃晃,两只耳朵钻心疼痛,鲜血从耳道流出,一丁点声响都听不到了。

这场战斗历时45分钟,美军出动新式F-86、F94新型飞机80余架次,被志愿军高射机枪连击落3架,其中张立春击落2架、击伤1架。至此,张立春共击落敌机3架,击伤4架,受到志愿军军部通令嘉奖,荣立一等功,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获得“射击佩刀式美机能手”称号。

1955年6月,张立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9月,被推选为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赴北京参加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与他们合影留念。10月1日,张立春还作為青年代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观礼。

1958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张立春作为二十三军代表,向前来送行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劳动党领袖金日成献花并合影留念。离开朝鲜前,张立春还作为志愿军代表向朝鲜人民告别,并出席了向志愿军烈士陵园告别的仪式。

英雄无悔

1958年10月29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在怀仁堂接见志愿军归国代表,张立春作为代表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0月30日,周恩来在北京饭店主持盛大的国宴,招待从朝鲜凯旋的志愿军勇士,张立春有幸出席。招待会上,张立春端起一杯葡萄酒向周恩来敬酒,这时杨勇司令员向周恩来介绍:“这就是我们打美军佩刀式飞机的能手!”周恩来听说后,亲自给张立春斟满一杯,对张立春和归国志愿军英雄说:“我代表党和政府,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们!”张立春的英雄事迹在全国人民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960年,张立春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当年6月11期的《解放军画报》。

1960年3月,张立春任二十三军机干团高炮营一连一排副排长;8月,到南京炮兵学校进修学习。1963年2月,调任六十七师高炮营高机连连长。1968年3月,张立春到黑龙江省鹤岗市二十三工程处“支左”。1969年,组织上将战功显赫的张立春安排到黑龙江省交通部门工作,他却认为:“我没有文化,不能浪费名额,为国家做不了贡献。”9月,他就转业到黑龙江省军区战备汽车大队任政工组成员。1970年,调任江苏省沛县食品公司门市部主任。1974年,张立春任沛县棉纺织厂保卫科长。在棉纺织厂当保卫科长时,张立春已年过40岁。他年年把春节轮休的机会让给同事,从除夕一直值班到初五,连续坚持18年,直至1993年退休。

为纪念抗美援朝停战60周年,辽宁省丹东市有关单位邀请志愿军老兵参加活动,张立春作为徐州市的唯一代表,回到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站在自己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走过的大桥上,张立春直言,那一瞬间他又回到了60多年前。老人庄严地敬上一个军礼,为了牺牲在朝鲜的战友,也为了当年那句他们为之前赴后继的入朝誓言。

在丹东期问,张立春参观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找到了当年一同在沛县胡寨入伍,后来牺牲在朝鲜的一级战斗英雄、战友贾云明。当时俩人约定好,谁如果牺牲了,活着的一方就要照顾对方父母。张立春没有食言,从黑龙江回到沛县后,他就承担起照顾贾云明父母的责任,直到为老人送终。

对自己曾经辉煌的军旅生涯,张立春从没主动跟别人提及过,包括自己的家人。他始终认为,自己这一代人的付出是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那么多战友牺牲在战场,自己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已经足够了。张立春的做法得到子女们深深的理解。他们为父亲的选择而骄傲,老人家为国家和人民立下的赫赫战功,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贾茹)

猜你喜欢
机枪敌机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敌机不可怕 让民工吃饱更重要
FN公司展出6.5mmn径机枪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霸气的机枪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单兵扛导弹
德国MG5通用机枪因技术问题推迟交付
敌机不支,腾空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