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玉:战火中走出的老兵

2020-09-10 02:25:05刘凯迪
世纪风采 2020年1期
关键词:山东党组织

刘凯迪

黎玉,中共山东党组织的重建者,山东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参与领导了山东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1949年3月,黎玉调离山东,职务也几经变迁。晚年,他为还原真实历史,长途跋涉,重访故地,追忆战争的激情岁月,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革命文献。

灵活斗争,坚持革命道路

1926年9月,黎玉在山西崞县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此时尚在学校担任中共崞县特别支部书记的黎玉,为了能在国民党残酷迫害下继续从事党的工作,以组织“北大候补生团”为掩护开展活动。1928年3月,由于学校告密,黎玉等7人被捕。在押解途中,黎玉趁机同众人统一口径,咬定团体是考学专用。几经审查,黎玉等终不改口,最终只定黎玉等为嫌疑犯,送监狱羁押。在狱中,黎玉等人自发成立由黎玉任书记的党支部,坚持斗争。监狱里,好的粮食都被看守长、典狱长中饱私囊,换回廉价的霉米馊面来应付犯人。黎玉联合监狱难友向典狱长发难,最终典狱长同意开办小伙房。此外,黎玉还以各种名义与监狱中其他被羁押的共产党人联系,或交流思想或交换资料,彼此激励,共渡难关。

1929年,黎玉出狱后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被派往北平(今北京)担任北平大学法政学院党支部书记等职。1930年,在李立三“左”傾路线影响下,各地罢工、暴动此起彼伏。8月1日,北平集合党组织和各群众团体全部骨干力量,组织游行示威活动,黎玉带领车夫工会参与其中。队伍在经过国民党一个区分部时,遭到预先埋伏的数百名警察袭击,队伍四散,黎玉再次被捕。通过观察,黎玉发现他带领的洋车夫因有洋车做掩护均未被捕,便一口咬定是找朋友路过被误抓的。随后,他又积极联系监狱外的朋友,利用山西老乡的关系,将自己从阎锡山的警备司令部保释出来。出狱后,黎玉听闻阎锡山要退出平津,认为这是营救被捕同志的好机会,立即联系时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任国祯,要求加紧保释同志,经黎玉组织营救的就有向慈、张树槐、白坚等人。

1931年,黎玉被派往石家庄恢复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黎玉到达后,利用九一八事变在全国引发政治热情等有利条件,组建中共直中特委。1932年,警察无意间巡查到黎玉等人的住所,翻出许多中共文件和传单,黎玉三进监狱。黎玉在被解送监狱途中,趁歇脚工夫同一起被抓的付贯一串供,咬定东西是过路人留下的,自己不懂。监狱审讯黎玉,黎玉始终不承认,法官动了压小杠、打棍子等手段进行刑讯逼供,黎玉也不改口。警察拿来纸和铅笔让黎玉写材料,黎玉意识到他们可能是在核对笔迹,故意用铅笔歪七斜八地在纸上胡写一通。黎玉蒙混过关,但付贯一没有识破警察意图,被认出了笔迹。所幸警察并没有给两人定性,两人只是被羁押在天津警备司令部看守所。

1933年3月,黎玉出狱。他迅速和省委接上头,随即被派往唐山地区恢复党组织。黎玉化装成工人,在唐家庄矿矿工中开展工作。黎玉学生出身,没干过重活,3天下来满手血泡,疼痛难忍。但为了完成工作,他强忍剧痛,一边劳作一边着手恢复党组织。黎玉在接近工人时,方式灵活多样。他一有空闲便同工人聊家常,当谈到群众生活困苦时,便夹杂几句批判反动派的话,逐步引导他们的思想。晚上,黎玉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特长,给工人讲故事、念小说、读唱本,并在其中添加一些革命故事启发他们。这种工作方式效果显著,黎玉很快得到了工人们的信任,甚至工人与家里的来往书信都由黎玉代劳。随后黎玉又去了林西矿,采取同样的方式,发展了几个党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唐山市委,黎玉任书记。马家沟事件爆发后,黎玉等领导了矿工大罢工。罢工坚持了50余天,得到了刘少奇和党中央的高度评价。

1934年5月,黎玉被河北省委派往直南特委。他根据当地群众缺吃少穿的实际情况,组织分粮吃大户行动。黎玉在策划行动时,展开了精细的部署。首先,确定行动的政治路线,采取隐蔽方式,不公开贴布告、不印发传单;接着,对地主的粮食、武装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以便确定行动对象;最后,规划行动方案。在第一个行动中,黎玉率领30余人,趁夜色奔袭附近的地主家,每人背回1口袋粮食;在第二个行动中,突袭距离驻地70公里的大地主家。这个地主家里粮食储备很多,并有钢枪防卫。黎玉率领百十农民,计划好来回路线和突袭战术便出发。到了地主家,农民却有些害怕。黎玉身先士卒,背着大砍刀,第一个跳进院墙。随着黎玉跳入,农民的革命热情被点燃,纷纷涌人。事后,按黎玉的计划,由徐光泗赶着羊群,利用羊群脚印将队伍的往返足迹掩盖。

黎玉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气氛下,三进监狱,灵活斗争,不仅保存了自身、积累了经验,还发展了党的组织。这些斗争经历磨练了他的斗志,训练了他的耐力,为之后他临危受命,重组山东省委奠定了皋础。

临危受命,领导山东革命

山东是最早成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邓恩铭、王尽美曾作为济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但山东党组织却屡遭破坏,1933年至1935年一度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1936年,黎玉到达济南后,立即展开工作。他通过与赵健民等一批在当地坚持斗争的党员谈话,初步了解了山东党组织情况、党组织的社会关系、韩复榘的统治状况等。这为他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5月1日,黎玉、赵健民、林浩召开秘密会议,宣布中共山东省委重建,黎玉任书记。在恢复与重建党组织方面,黎玉强调要小心谨慎地恢复失联党员,并且要在新形势下广泛发展新党员;同时,要选派优秀干部去各地恢复与重建党组织,建立组织网;此外,还要选择忠诚可靠的党员充当省委机关工作人员,以凝聚核心力量,发展壮大党员队伍。

恢复与发展并举,审查与考核并重,成果显著。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山东建立了鲁西北地区特委、鲁东工委、淄博矿区特支、鲁北地区特委,调整了莱芜县委,恢复了胶东特委。地方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山东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奠定了组织基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黎玉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决定在全省发动武装起义,并由省委直接领导徂徕山起义。曾任省委秘书长的景晓村回忆说:“我与黎玉同志长期相处中,感到他有个突出的优点,就是革命的胆略和求实精神结合得好。”济南沦陷时,全省党员仅有2000余名,起义任务异常艰巨。黎玉准确地分析了山东党组织的状况,认为党员人数虽少,但质量极高,从国民党监狱释放的党员以及延安派来的红军干部都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加上平津流亡学生党员、农村党员,足以支撑起游击战争。此外,黎玉还主持省委对部队的番号、起义时间、枪支获取、经费给养等问题做了周密安排,以确保起义的胜利。1938年1月1日,由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徂徕山起义誓师大会在大寺举行,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到1938年6月,山东全省抗日武装已发展到20万人。12月,根据中共中央决议,将山东各地抗日部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黎玉任政治委员。

作为部队政治工作人员,黎玉始终像慈母般关心爱护同志。时任部队医生的张一民回忆说,一次急行军,黎玉要求大家轻装上阵,但他考虑医用器械及药品部队随时都会用到,就负重前行。走了10里路,担药材和器械的战士就吃不消了,被部队远远落下,直到部队休息时才赶上来。黎玉看到后,马上跑过去关心安慰他们,给予帮助。1938年8月,黎玉带领延安支援山东的干部东进。每到宿营地,他总要去慰问一下大家,帮助他们挑挑脚上的水泡,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不仅如此,黎玉对犯错误的同志也很包容,从不歧视。面对犯错误的同志,他总是主动找他们谈话,指出错误,耐心说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改正。即使有个别屡犯错误的同志,黎玉也总能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进行规劝。时人经常称黎玉为“老妈妈”。

1940年开始,黎玉担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作为抗战时期全省统一的行政机关主任,黎玉深入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山东根据地全面落实中共中央“三三制”政权建设思想。1942年5月,减租减息运动在山东轰轰烈烈开展起来。黎玉经常深入地方调查研究。开国中将吴瑞林回忆说:“他(黎玉)经常头戴草帽,身穿短袖衫,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和贫雇农同吃、同住、同劳动。”黎玉在减租减息工作中,采取先试点培训队伍,后总结经验,再全面铺开的策略。减租减息运动取得巨大成果,并在山东全省范围内掀起了参政、参军、拥政、拥军的热潮。另外,黎玉十分重视财经工作,提出发展生产,开源节流等措施。

不仅如此,黎玉还将满腔革命热情化作赤血,洒向齐鲁大地。1942年,為粉碎敌人“扫荡”,黎玉、王建安等带领山东首脑机关向沂蒙山转移。行军至沂水县南墙峪时,遇到敌人连环拉网战术的合围。黎玉避其锋芒,率领队伍转移到对崮峪附近,依托地形就地防守。日伪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北面又有国民党第五十一军的溃败部队在向对崮峪撤退,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国民党第五十一军曾与中共闹过摩擦,杀害过许多中共人员,许多同志不许他们进入对崮峪。黎玉以大局为重,不断做部队的思想工作,最终将国民党溃部接纳进来。由于黎玉指挥部队早先抢占了对崮峪制高点,加之部队士气高涨,敌人的轮番进攻均被打退。随后,敌人调来飞机对阵地进行疯狂轰炸,并再一次发起进攻。黎玉沉着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的冲锋。夜幕降临后,黎玉立即组织部队突围,各部队一致行动,一举冲破了敌人包围圈,黎玉在战斗中也负了伤。

解放战争期间,黎玉担任华东局第二副书记、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副政委、华东军区副政委等职务。黎玉坚决执行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全面落实党中央“抢占东北”的战略任务,他动员了大批优秀干部,抽调了大批精锐部队支援东北战场。为保卫山东解放区,并支援东北、华北、华中战场,他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工作,完成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从1947年1月到1948年8月,在山东进行的较大战役中,山东人民供应粮食达4亿斤,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被服、柴草等物品。1947年冬天,山东军民为第二、第四野战军赶制棉衣,妇孺老幼齐上阵,挑灯夜战到天明,在极短时问内完成了75万套棉军衣和140万套单军衣的缝制任务。这些后勤保障工作离不开黎玉的辛苦动员和调配。

作为山东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之一,黎玉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为山东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工作

1949年3月,黎玉服从党中央安排,随华东局南下,离开他战斗了13年的山东。新中国成立后,黎玉的职务几经调整,他始终以革命老兵的勤恳任劳任怨地工作。

10月,黎玉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等职。此时上海虽已解放,但局势依旧十分复杂。为数众多的不法资本家,趁国民党势力撤退、中共立足未稳的时机,大量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国民党妄图夺回上海,一方面加紧对上海人海口的封锁,企图断绝工业原料和日用商品的供应来扼杀上海经济发展;一方面出动飞机对上海工业设施进行破坏,并派遣特务扰乱正常生产秩序。面对上海的困境,黎玉多次强调“必须坚决依靠工人阶级,加强工会工作,发挥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很快,组织工会、团结职工成为上海市委的共识。黎玉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先后参与了电气公司工会、市政工会、公共交通公司工会等工会组织的创建。黎玉还十分支持企业的民主改革,提出要通过民主化管理增加工会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扭转企业干部脱离工人群众的局面。可以说,黎玉为中共在上海巩固政权、恢复生产、保护工人权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1年9月,黎玉担任刚成立的上海市政建设委员会主任。黎玉以饱满的热情,深入贯彻上海市人民代表会议提出的“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并且首先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他主持筹划了上海市小区建设规划项目,在市区边缘工厂集中区域有计划、有组织地建设住宅,解决工人、群众的居住问题。在规划中黎玉还考虑到工厂污染影响工人健康,路程规划须便利工人上下班等因素,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降低投入、增大产出。黎玉就任市政建设委员会主任时间不长,但他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全力以赴地做好本职工作,使上海城市建设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特别是工人住宅的规划建设,1953年8月正式定名的“曹杨一村”被新华社称为“中国第一座工人住宅新村”。此外,对旧上海十里洋场的改造也颇有成效,跑马厅北部被改建为人民公园,向群众开放,跑马厅南部被改造成人民广场,这些工作能取得如此成效,均与黎玉的不懈努力相关。

1953年,黎玉调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并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务。他从不抱怨自己的得失,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1953年,黎玉得了糖尿病,医生多次建议他注意休息,但他坚决不肯,依旧兢兢业业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学习。据黎玉的夫人谢青回忆说:“(黎玉)每天下班回家后,还带回一大包文件、材料,一直工作到深夜。”随后黎玉的工作多次调动,任农业机械部副部长、第八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顾问、农业机械部顾问等职务。黎玉每次都坚决服从党组织安排,无论职位高低,都从不计较。黎玉在调任中央职务时,专业基础薄弱,但他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将自己迅速由一个门外汉提升为机械专家。在黎玉的倡导支持下,一大批农机生产工厂诞生,并建成了800个农机修配厂,建立了我国农机生产服务体系。李肇年曾说:“他(黎玉)在实现我国机械工业‘从修配到制造的过程中做出了可贵贡献。”

黎玉一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从不以权谋私为自己的子女亲属“开后门”。据他的妻子谢青回忆,当他们的子女提出住房问题时,黎玉总是劝导他们:“你们都独立工作了,有了自己的单位,要在各自的单位里解决住房。我不能带头给你们办这些事。”黎玉所在的机关分房时,他也带头回绝说不要。

晚年的黎玉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党史资料的征集工作上。1978年春,为编辑《忆沂蒙》一书,沂笔等人拜访黎玉,受到黎玉热情接待。沂笔回忆说:“他(黎玉)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在沂蒙山区的日日夜夜:从徂徕山起义讲到创建沂蒙抗日根据地;从‘留田突围讲到‘大青山战斗;从山东分局的成立讲到山东纵队的组建;从少奇同志到山东讲到群众运动的发展;从8年抗战讲到3年解放战争。他越讲越激动,情绪高昂,连续讲了两天。”1982年,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做出向老同志抢救“活资料”的决定。黎玉不顾年迈体弱,热情接待到访的工作人员,认真、谨慎地提供详细资料。1982年春,黎玉因急性心肌供血不足住进医院,但他仍挂念着党史资料的整理,在病房里写出了近万字的《山东党组织的恢复与建设》一文。为了精准提供党史资料,黎玉还不辞辛劳,多次长途奔波,回访实地,调查研究。1983年,黎玉到访徂徕山起义旧址,看望战友、缅怀烈士,并召开座谈会,回忆徂徕山起义的细节。

实践磨练着他,历史考验着他,黎玉始终以一个革命老兵的姿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1986年5月30日凌晨,黎玉这个为党和人民奋战了一生的老战士停止了呼吸。新华社评论道:“黎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持党性,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刚直不阿;他工作严肃认真,精明干练,吃苦耐劳;他生活俭朴,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团结同志;他严于律己,也严格要求亲属和子女,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

(责任编辑:贾茹)

猜你喜欢
山东党组织
图说山东
新航空(2023年9期)2023-09-18 18:59:16
山东图片库
金桥(2022年4期)2022-05-05 06:10:08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4
冬奥会背后的“山东力量”
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0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1:58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39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