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承银 刘建华
江苏南通海安市的角斜镇是革命老区,位于如东、东台、海安三市(县)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1941年到1946年问,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领导苏中军民开展对敌斗争,多次在此召开重要会议、布置辖区防务、指挥重要战斗。和平年代,粟裕不忘老区人民,亲临指导工作,给角斜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召开军事会议,明确对敌斗争策略
皖南事变以后,1941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正式任命刚刚34岁的粟裕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3月上旬,粟裕率第一师指挥机关到达海安、东台以东地区,在以三仓河为中心的沿海滩涂地带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以积极的军事行动粉碎日伪军摧毁新四军首脑机关和围歼第一师主力的阴谋。
4月10日,粟裕在海安县角斜旧场(即角斜盐场旧址)召开了新四军第一师直属队干部会议,作了《由正规战转为游击战的一些问题》的报告,提出了“一切工作为了发动群众抗战的工作要求”,从战略的高度认真分析了苏中地区面临的形势和战略转变的必要性,动员苏中全党全军转变思想、组织、工作、战术,强调一切工作深入农村,一切工作扎根基层,一切工作适应游击战争,一切工作为了保障抗战胜利。坚决粉碎日伪的“扫荡”,反对游而不击,反对“跑扫荡”“躲扫荡”,做到游而必击,扰而必乱。加强地方武装建设,普遍建立县独立团、县大队,以带领民兵、自卫队就地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结合实际,对党政军机关分别提出要求:軍队要短小精干,裁汰老弱病残,紧缩机关,减少非战斗人员,充实连队,变“大后方”为分散的“小后方”。党政机关要军事化、游击化,提倡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反对一般化。群众组织要把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严格分开,以便在敌伪侵占时仍能坚持隐蔽斗争。关于作战方法,以团为单位的战斗和行动要减少,代之以营、连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经常而有效的游击战,积小胜为大胜。
4月20日,苏中军区在角斜附近的拼茶镇正式成立,粟裕在成立庆祝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阐述了苏中特殊战略地位和苏中抗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意义。角斜抗日自里队正是在粟裕率先垂范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区不离区,乡不离乡”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密切配合主力军、地方军,同敌人进行了数百次的战斗,涌现出不少“坚持英雄”和“支前模范”,也为后来“角斜红旗民兵团”的成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平息“大刀会”,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1941年8月中旬,日伪大举“扫荡”苏中地区,海安东部的重要集镇李堡、角斜等相继沦陷,军民转入艰苦的敌后斗争。这时,反动会道门组织趁机借封建迷信蛊惑人心,挑拨人民群众和新四军的关系,利用一些愚昧无知的乡民,组织起了“大刀会”,企图与抗日民主政府做斗争,一时受蒙蔽者达千人之多。
“大刀会”连续向新四军民运工作队挑衅,杀害武工队员刘石夫、郑秀峰等3人,抢走民运工作队埋藏的一批军用物资。还扬言要在一个月内驱逐新四军出境,解散抗日民主政府,解散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商抗会和儿童团。如果新四军不接受最后通牒,他们将以大刀把新四军赶尽杀绝。9月23日,“大刀会”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反革命暴动,一时间海安东部等地的“大刀会”信徒和被胁从的乡民总数将近2万人,造成地方秩序混乱,群众惶惶不安。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时任苏中军区司令员、苏中军政委员会书记的粟裕指示:“在必要的时候,教训他们一下,但不能伤人过多。同时,扩大反刀匪的宣传,尽力避免与迷信落后的群众对立,对于被他们扣留的同志要设法营救。”根据粟裕的指示,海安县(时为泰东县)在县委书记陈扬指挥下,配合新四军一师警卫营进行了这场特殊的战斗。一开始,“大刀会”会徒们手舞着涂了猪狗血的大刀,嘴里喊着“丁字步儿跳,枪子儿打不到”的咒语,黑压压地沿着范公堤向大码头冲来。我军立即朝天鸣枪示警,枪弹飞过刀匪的头顶,他们以为咒语的作用大,仍然一个劲地高声念着咒语,侧着身子,一只脚横着走,一只脚顺着跳,渐渐离我军阵地只有四五十米了。这时,营长下令射击。一刹那,十几挺机枪,上百支步枪一齐开火。“大刀会”会徒在真枪实弹面前活像纸糊的人纷纷倒下,为首的“大刀会”头目“三仙姑”被当场击毙。“何三猴子”也在三仓一带疯狂冲击新四军指挥机关时,被我主力一举击溃,葬身于烈火之中。
组建海防团。夺取近海斗争的主动权
苏中军区成立以后,粟裕对苏中地区的整体防御做出了有纵深、有层次的战略布局,决定把第二军分区境内以三仓镇为中心的方圆约15公里的滩涂地带作为苏中根据地的基本区。
利用战斗间隙,粟裕于1941年10月5日率领第一师部分直属单位,分乘11艘木船出海,进行持续3天的海上作战演习,研究海上活动遇到的问题,为开展近海海域的斗争探索经验。
1942年初,粟裕决定组建专门的海防力量,以苏中军区后勤机关一部和山炮连、警卫分队为基础,再抽调3个警卫连,正式组建苏中军区海防团,并由第三旅旅长陶勇兼任海防团团长。
粟裕和苏中军区领导非常重视海防团的建设,赋予海防团的任务是:第一,打通苏中到浙东、山东的南北交通;第二,发动沿海渔民、盐民群众,建立自己的武装,巩固苏中的海防;第三,全力保护转移到海上的军区后勤各单位和一个山炮连。
1942年冬,海防团征借40多艘木船,组织了自己的船队。船队出海作战的首要目标,就是打击横行在近海海域的海匪。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粟裕指示对海匪多采取政治争取的政策,只要他们抗日、不抢掠渔民,就可以收编。其中海匪孙二虎(真名孙尔富)成为首要收编对象。
孙二虎出生于角斜旧场南部的虾儿港桥(现海安市角斜镇顾陶村)一户贫苦渔民家庭。1942年底,军分区主力与孙二虎部在何家灶交火,打垮并生擒孙二虎。陶勇亲自对孙二虎进行教育,通过谈话使他认识到为匪可耻,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一致抗日。陶勇还单刀赴会来到孙二虎的船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孙二虎听候收编,并交出枪支和所有船只,跟随新四军抗日。
孙二虎部的成功收编,极大地震动了南黄海沿海其余各股海匪,随后,陆洲舫部也被收编,建立苏中海防三团,并在此基础上扩大为苏中军区海防纵队。苏中海防纵队圆满完成了粟裕和苏中军区党委交付的三大军事政治任务,有力地促进了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指挥丁林战斗,打开向西作战的大门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苏中地区的新四军主力和苏中地区的地方主力部队改编为华中野战军。面对国民党军队4倍于我的优势兵力,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对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丁林战斗是苏中七战七捷的第五战。
李堡战斗(苏中七战七捷的第四战)打破了蒋介石迅速解决苏中问题的美梦。国民党军队经过我军4次打击,已被歼灭3万余人,在苏中的机动兵力已经不多。敌人重新调整部署,把重点放在扼守南通、丁堰、如皋、海安这条公路干线上,加强交通沿线的防御,以确保其占领区安全稳定。林梓、丁堰、东陈位于(南)通(赣)榆公路上,是白蒲、如皋之间的重镇,但兵力比较薄弱,从这里打开缺口,便可随时插进敌人后方的通、如、靖、泰地区,而且可以孤立如皋等地的敌人,截断其与南通、海门的联系。
此時,我军主力集结在一仓河、三仓河地区,经过一星期休整,士气很高。在充分了解敌情的基础上,粟裕和军区领导对丁堰、林梓战斗做了部署:以一师一部攻取丁堰,主力集结韩家庄、鬼头街地区(丁堰西6里),歼灭如皋来援的敌人,并相机歼灭陈草籍敌人九十九旅1个团;六师5个团攻取林梓,歼灭南通来援的敌人,并相机攻取白蒲,1个团向黄桥开进,配合一分区武装围攻黄桥;七纵队猛袭海安、立发桥,并以1个营维护李堡至海安的交通;特务团集结石家庄(丁堰北10里),五旅集结洪家桥地区(丁堰北25里)为预备队;九分区通、如、海、启部队袭扰南通,夺取敌人的薄弱据点。
1946年8月20日18时,粟裕和军区领导在角斜旧场下达了关于攻击丁堰、林梓之敌的作战命令。一师于8月21日晚11时,以2个团兵力攻占丁堰,激战至22日上午10时,敌除1个大队约300余人逃往东陈外,其余全部被歼。陈草籍的敌人不敢来援,向如皋逃窜。六师亦于21日晚9时,先是以2个团攻击林梓,22日午后集中4个团猛攻,下午5时将敌人全部歼灭。我军西开黄桥的1个团,22日进至加力附近,发现搬经有敌人,立即停止西进,准备歼灭该敌。五旅乘胜扩张战果,于22日晚向东陈前进,23日拂晓以1个团开始攻击,2个团打如皋援敌。攻击部队采取中央突破战术,经3次猛冲,突入街中,攻占东陈。
这一战斗共歼灭交通警察七总队、十一总队共5个大队(交通警察总队为美械装备,由中美合建,战斗力强),歼灭二十六旅残部一个营。俘虏总队副以下2000人,毙伤1500人,我伤亡900余人,首次缴获美国制造十轮卡车7辆;攻克了东陈、丁堰、林梓等据点,打开了突入敢后向西作战的大门。
检阅红旗民兵团,鼓励老区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奋斗角斜民兵团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民兵队伍。它的前身,是1941年在粟裕领导下建立的“角斜抗日自卫队”,1958年组建民兵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角斜民兵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角斜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和巩固民兵组织,提高民兵军政素质;发动民兵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治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1966年3月24日被原中共华东局、原南京军区命名为“红旗民兵团”,是全国唯一的团级建制的民兵标兵单位。几十年来,中央军委多位共和国将星踏上角斜的土地,指导民兵工作,为民兵团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1975年4月17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粟裕,赴华东地区考察。5月22日下午,来到海安角斜镇,检阅了“角斜红旗民兵团”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堡以东过去是盐碱地,现在都变成了良田,庄稼都长得很好,多种经营也搞得不错,我们要珍惜这幸福和平的牛活。但是,国内外的敌人还不死心,如果敌人从苏北登陆,你们这里是首当其冲,你们要切实有所准备,要学会打坦克、飞机,还要准备打装甲快艇,要始终保持‘角斜红旗民兵团的荣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既是民又是兵,农忙时要集中全力搞农业牛产,农闲时组织军事训练,继承和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宁可千日有备,不可一日无防,平时练武多流汗,战时杀敌立功劳,要为‘角斜红旗民兵团增添新的光彩,让这面红旗永远瓢扬在江海平原,黄海之滨!”随后,粟裕一行还参观了“角斜红旗民兵团”展览室,并和“角斜红旗民兵团”民兵代表合影留念。接着前往县烈士陵园,看望长眠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革命烈士,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并应邀亲笔题写了“海安革命烈士纪念馆”的馆名。
粟裕在角斜的日子,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是解放战争最艰难时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红年代。粟裕坚定的革命信仰,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的一笔宝贵财富。
(责任编辑:贾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