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嫣
摘 要:現阶段高校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与信赖的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学习不够匹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强等,针对此应当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积极优化教育方式,创新并优化教学途径,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传播主阵地,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0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科教育中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这也就强化了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引领高校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马克思主义课程模式比较单一,运用的教学形式比较枯燥,因此不能激发高校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必须创新和改革教育模式,以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促使高校学生政治觉悟提升,帮助他们树立长远发展目标。
一、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理解和信赖的程度不足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上表现出话语体系艰涩、文本繁多、内容抽象,这让高校关于其教育教学进行起来难度比较大,存在教育与经典原著内容分离的问题。此种情况下,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只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近些年全球化的加深,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都出现了很大变化,这让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深入的学生觉得此理论对于建设我国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少,并没有那么强的指导性,为此不能在主观意识上去了解该理论,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降低。同时,很多高校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看重知识传授,忽视价值养成,将最后考试成绩作为判定学生掌握马克主义理论的唯一标准,后续缺少追踪,也就出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此理论、不够信赖此理论的问题。
(二)教育和学习不够匹配
时代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成长,当前高校学生以00后和90后为主,他们的生活更具时代性,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可以在新媒体和网络上获得更多信息,而想要让学生在这些丰富信息中专门对一种理论体系形成兴趣,并积极地关注,就非常困难,可见传统模式的灌输已经不能产生很有效的作用。当下,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式依旧为灌输式,这不能激发学生对于此理论学习的欲望,并且很少组织实践活动,教学创新性不足,教育针对性不够明显,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是很主动积极,教学与学习之间没能形成良好的匹配,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程度逐
渐降低。
(三)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强
目前,高校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联系不强。表现之一,教师的教学总是喜欢由概念过渡到概念,忽视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的应用,也就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如果在实践的时候,某些内容和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不同,学生则会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有一些教师渗透了实际问题,可是缺乏对实践问题的全面调研与考察,单纯将理论套用到实践上,例如把理论与当下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可是没能深度地分析前因后果,也就不能将学生心中疑惑全部解答。表现之二,高校的思政课程均明确出实践活动的学时和学分,可是在真正操作中,却不能严格遵守规定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活动时间比较少,实践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也就很难达到实践教学的理想效果。并且在实践教学之外,很难能与团课、党课、思政培训班相联系,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认同感也不是很高。
二、加强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应当坚持的基本理念
(一)正确把握思想高度
高校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心中思考着祖国发展,并积极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可是因为自身精力和理论修养不充足,并且思想具有复杂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在问题分析上,看重横向的比较,忽视纵向比较,很少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并且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易于被网络言论和同辈群体影响,他们的意识呈现表层化和碎片化的特点,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准确地定位新生事物。为此,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并强化经典内容的渗透,将这部分吃透弄懂,帮助学生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加深学生对其优越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提高理论自信。
(二)不断强化知识的宽度
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具有实践性,为此教育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历史和现实的结合,打通学科的内外知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其他哲学类社会科学的结合,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以及引领的作用,也要吸收其他有价值的成本,从而不断强化本理论知识传授
宽度。
(三)加深思政文化的厚度
思政教师一定要将中华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到一起,综合中外哲学家理论成果以及文化理念,将其渗透到课程教学中,这能体现出课程文化魅力,也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一)创新并优化教学途径
在高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可以使用的主要渠道则是思政课程,为提升此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一定要改革思政课程体系,更有效地提升教育品质,丰富教学途径,以创新性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设置专题化的课程,凸显思想主线
在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教育以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导向,可以是学科的理论问题,还可以是实际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在每课中设计8到10个专题,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理论的阐述、解析观点、讲解案例。以这种系统化的理论讲解,合理阐释哲学思想,学生可以详细了解到历史背景,也能具体分析事件案例,这样就能将专题内容讲得更加详细和深入,突出重点,提出鲜明观点,进而强化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梯度化教学,增加教学的宽度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中,可以融合思政教师讲座、专家学者的经典讲解、领导干部讲课等方式,从而创新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思政教师围绕着主题内容讲课;领导干部可以讲解国情、党性、国家政策等,例如“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专家学者则可以详细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内容;学科研究人员则讲解一些关于国家科学发展以及实验研究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从而构成梯度式的教学体系,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途径变宽,开拓学生对于该理论的认知眼界。
3.引用经典内容,以透视真实历史
设置类似课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读书班,思政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学习原著内容,进而更深刻地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了解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知道此理论提出的科学依据,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方法、观点,进而更科学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可学习到经典内容中经世济民和解放全人类的情怀和博大胸襟,详细地知道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合力打造高影响力的传播主阵地
设计“大思政”模式的教育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中融合多种多样的内容,像社会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活动、思想论坛、团课、学生党课等,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能体验该理论,建立更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阵地。思政教师则全程参与,强化了与学生的互动,教育效果更理想。
1.让学生党课和团课变得课程化
为更好地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实效性,学校尝试设计了思想政治方面的通识课程,主要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党宣言》等,并组织与之有关的团课和党课,思政教师主讲,学校的团委和党务部分一同参加,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凸显党光辉历史以及伟大实践,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真实成绩,让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发展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也能站在历史角度以及中外不同角度,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2.建立思想论坛并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从学校或者学院的层面出发,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上热点问题建立相应的思想论坛,还可以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展开激烈的讨论,还可以亲身参加研讨活动,上台交流思想,提出自己的观点等。比如,将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作为讨论的内容,设置价值和认知的多元化问题,经过深刻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富含的人文精神、哲学思想、道德理念等对于当下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问题思考、观察能力。
3.丰富社会实践内容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可设置社会实践类课程,也要依照学分制进行,以思政教师为主,学校的学生部给予配合,积极实现“学与考”的结合。实践活动内容要丰富多样,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地点去参观,回顾历史,促使学生铭记历史;还可以到深圳、浦东等改革开放成功的地方,让学生看到中国未来发展;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社区、到农村、到国企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优化学生情感认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应当设置专题化的课程;梯度化教学,增加教学的宽度;引用经典内容,以透视真实历史;建立思想论坛并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强化教育的实践性,从而不断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维维,金蓉,陈萌.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理念与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
[2]刘丽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27(4).
[3]杜利英,杨晓娟,秦楼月.提升高校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难度分析——兼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4).
[4]杜利英,杨晓娟,任红霞,刘隆.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哲学思考[J].长治学院学报,2012,29(1).
[5]杜利英,杨晓娟.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1).
[6]杜利英,杨晓娟.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因素[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2).
[7]王婷.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