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讨

2020-09-09 07:16阳秀英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政元素思政教育

【摘 要】本文阐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论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在“心理健康概述”内容中深植家国情怀,培养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自我意识”内容中激发学生潜能,培养自信、友善与合作精神;在“大学生的人格、情绪和人际关系”内容中培养基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生涯规划”内容中凸显价值引领,培养理想、信念;在“大学生的恋爱”相关内容中培养奉献、平等、尊重、文明的积极品质;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相关内容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思政教育  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057-02

当前,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要求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由于受到家庭及成长环境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存在自我价值感低、自尊水平低、喝酒抽烟、沉迷游戏等思想和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从表面看是心理健康问题,但实质上不能简单地归于心理问题范畴,而是与学生的思想层面问题有关,如态度不认真、缺乏目标等。这些问题如果单纯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来解决,可能会陷入滞后、缺位、未能全面解决问题的局面。对此,可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实现协同育人。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人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性格、能力等心理现象的总和。思想在广义上是心理的一部分,是被人意识到的各种心理活动和状态,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等;狭义上亦称观念,是指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反映。

浙江大学的马建青教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具体目标上存在差异。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心理的调适、矫正、发展,基本目标是解决来访者的心理困惑、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或使来访者更好地了解自己、适应社会,主要立足人的心理层面,立足人的微观世界。思政教育则重在思想政治品德的提高、塑造、改变,基本目标在于培养人的良好品行,使人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人,立足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而且以社会层面为主。同时,他也指出两者相互联系、互为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政教育的前提,是完成思政教育目标的保证,而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也是塑造健全心理、健全人格的基础,任何一者的损害都会危及另一者。而从终极目标或根本目标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两者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和时代新人。

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先挖掘课程核心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见表1),再在相关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思政元素的教育。

(一)“心理健康概述”:深植家国情怀,培养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现在的你处于人生的什么阶段?有什么心理特征?”引出“人的心理发展”内容的讲解,展示人的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0~1岁,乳儿期;2~3岁,婴儿期;4~5岁,幼儿期;6~11岁,学龄初期;12~15岁,少年期;16~17岁,青年初期;18~25岁,青年中期;26~35岁,青年晚期;36~60岁,中年期;61岁以上,老年期。同时告诉学生入学后已经跨入一个新的心理发展阶段,即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从此多了一个大学生的新身份,以此增强学生的身份感和自我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阐明国家、社会以及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等的要求,使学生深植家国情怀,培养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激发潜能,培养自信、友善与合作精神。首先,通过课堂练习:写出20个“我是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我,认识到自身的特质,再植入“探索、创新、激发潜能”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不断探索的科学思维,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继续发扬自身优点,努力改正自身缺点,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其次,在讲授“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时,让学生认识到一些常见的意识偏差,如过度自卑与过度自负、过度依赖与过度逆反、自我中心与过度自恋等,进而对自身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从而融入“自信、友善与合作”等思政元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信与自谦、独立与合作、友善与自爱等正确自我意识。

(三)“大学生的人格、情绪和人际关系”:培养基本的法律意識、法制观念。教师在讲授常见人格障碍相关知识点时,引入“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事件”的案例开展讨论;讲授大学生情绪易波动、不稳定、冲动性强的特点以及情绪管理的方法时,引入“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案例进行分析;讲授人际关系中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知识点时,引入“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并剖析导致惨案发生的关键心理因素,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自我和谐、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展示犯人最后的自我反思,融入“法制、道德品行和友善”等思政元素的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树立行为底线,即不能触犯法律;同时让学生明白道德、人性的底线,即有悲悯之心和珍视生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伤害他人的生命作为情绪的宣泄口,懂得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与人为善。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生涯规划”:凸显价值引领,培养理想、信念。首先,教师在讲解“人际交往的意义之一:人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相关内容时,可引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人的正常心理需求,阐明爱和归属的需要就是人对人际交往的需要,从而融入“理想、信念”等思政元素,让学生明白只有树立自己的目标,做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才能实现自身更高层次的需要,并最终获得快乐和幸福感。其次,教师在教授“大学生生涯规划”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大学三年后,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发其思考和表达;通过课堂上开展“画画我的生命线”活动,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体会时间的珍贵。然后,结合学生对“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问题的思考开展思政教育,融入“目标、理想、信念”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人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大学期间的阶段性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努力做到自觉、自律,从而专注于学习、能力的提高而非沉迷于手机游戏、娱乐视频等。

(五)“大学生的恋爱”:培养奉献、平等、尊重、文明的积极品质。首先,教师可通过讲授爱情的衡量指标(即是否发自内心愿意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所期待的所有事情)和爱情的不同类型,使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爱情是利他的,而非自私功利的,只有相互为对方付出真诚的爱才可能长久和幸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价值观,杜绝一切虚假欺骗行为。同时,通过讲授男性和女性感情需求的差异,融入“平等、尊重”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学会在感情中尊重对方、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做到平等相待。其次,教师在讲授大学生恋爱的特点时,可指出大学生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恋爱亲密动作与行为、一个人同时和两个以上的异性保持恋爱关系的行为等,都与大学生应具备的文明、素养背道而驰,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文明、感情专一的思想品质。

(六)“大学生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教师可通过“生命的由来、生命成长的艰辛、感恩和珍爱生命”等主题内容的讲授进行生命教育。课堂上通过“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事件”“史学天才林嘉文患抑郁症自杀事件”等案例的分析,向学生展示漠视生命的后果;通过展示汶川地震灾难的图片,向学生展示灾难面前人的求生欲望。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认识到任何伤害他人和自己生命的人都是不健康、不道德的,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鼓励学生珍惜生命,多做对自己、他人(包括亲人、朋友)和社会有益的事情,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是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开始,也是一个个体从自然人走向社会和精神人的人生关键阶段。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不断挖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融入相应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

[2]马亮,顾晓英,李伟.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

[3]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3).

[4]邱柏生,董雅华.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马建青.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30年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9JGZ14)

【作者简介】阳秀英(1979—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政元素思政教育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