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增设亲职教育内容探讨

2020-09-09 07:16郭莉萍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高职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增设亲职教育内容的理论依据,从增设亲职教育课程、依托社区亲职教育课堂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施亲职教育的技能、社区与院校共同评价三方面论述增设亲职教育内容的实践,从锻炼并强化学生实施亲职教育的技能、丰富学生教学技能体系、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扩大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总结实践成效,提出要在时间、经费、评价等方面加强后续保障。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增设  亲职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049-03

2016年,全国妇联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促进家庭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将其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进一步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快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目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及相关课程的比例偏低,即使开设也多以理论课形式存在,家庭教育类课程并不受重视。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亲缘性,两者最终目的都在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但亲职教育的实施范围更为广泛,它的教育对象为准父母、婴幼儿父母和相关从业人员,其教育效果辐射面更宽,对提升社会整体家庭教育水平的效果更好。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学前教育的从业人员和未来的父母,在校期间接受亲职教育,不仅能完成“育人”和“育己”双重任务,还能体现亲职教育的“预防”属性,从而从源头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学前从业人员的亲职教育能力。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增设亲职教育内容,既能凸显高职院校的职业性,顺应社会需求,又有利于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增设亲职教育内容的理论依据

(一)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主张家庭是一个系统,涉及父母、子女及家庭三方面因素,强调父母、子女以及家庭三方面的互动关系及其重要性。该理论认为同一个系统中的家庭成员会同时互相发生影响,一个成员的行为和情感不仅会影响其他成员,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认知及情感变化,并在代际长期传递家庭系统中的情感。在这个系统中,父母在情感的代际传递过程中占主导作用,那么,父母的婚姻观念、家庭危机的处理方法、与家庭成员的沟通技巧、自我情绪管理方式、角色认知、教育理念及技巧等都會影响到整个家庭系统。家庭系统理论不仅为亲职教育课程在高校开设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也为亲职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明确了方向。

(二)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间接经验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的,该理论强调人类的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重视榜样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早期经验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人出生后的最初6年主要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度过的,家长和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观察和模仿学习的主要榜样。作为准父母和准幼儿教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应成为亲职教育的对象,通过亲职教育课程提前形成父母角色意识,了解家庭婚姻关系,学习亲子沟通技巧,掌握不同特点儿童的教养方式,增强亲职教育能力,完成“育人”与“育己”的双重任务。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增设亲职教育内容的实践

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双重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开辟社区亲职教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了增设亲职教育内容的相关实践。

(一)增设亲职教育课程,完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课题组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课程,完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

首先,依据大量文献分析和《北海市3~6岁幼儿家长亲职教育需求》调查问卷,确定“婚姻与理想家庭建立”“沟通与调适”“幼儿心理发展与看护”“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亲子游戏与技巧”五个模块为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课程的核心模块。鉴于课程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卫生与保育等专业知识为基础,该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

其次,亲职教育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后再次应用于实践的实践性课程,因此该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双线并行、以实践为主的方式进行,摈弃以往传统的“授—受”式僵化的教学方式。课程的理论部分采取模块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材料分析和视频分析,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归纳总结亲职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

再次,为提升学生的亲职教育应用能力,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课程实践部分依托课题组与北海市社区合作的社区亲职教育课题,组织学生开展亲职教育实践。实践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调查家长亲职需求→确定亲职教育目标和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实施亲职教育活动→评价与反思”等流程进行亲职教育实践。

最后,通过对实践课程的总结和升华,补充和完善理论课程,使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成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以实践为主的重要特色课程。

(二)依托社区亲职教育课堂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施亲职教育的技能

1.鼓励引导学生成为社区亲职教育的实施主体。目前,社区亲职教育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以社区主导的亲职教育活动少,活动内容以亲子游戏为主,活动目标大都体现了治疗属性而非预防属性,活动非常态化的多、常态化的少。除发展缓慢外,社区亲职教育还呈现碎片化、个人化、宽泛化、针对性不强等特点。究其原因,缺少专业的亲职教育活动指导者是一个重要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社区亲职教育课堂的实施主体,不仅能促进社区亲职教育的发展,而且能接触复杂多样的亲职教育真实案例,弥补实践环节接触教育对象机会少的不足,强化和培养亲职教育综合技能。

2.培养和强化学生实施亲职教育的综合技能。一是与家长沟通的技能。家长的亲职需求是社区亲职教育课堂的目标,社区亲职教育课堂的实施效果取决于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亲职需求家长的了解。学生在了解不同需求和不同背景的家长时,沟通的技能和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沟通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专业能力,是否具备沟通技能也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亲职教育活动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二是亲子游戏的设计与指导技能。课题组在对北海市3~6岁幼儿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的调查中发现,北海市93.4%的3~6岁幼儿家长对亲职教育有强烈的培训需求,他们的亲职教育需求涉及范围较大,其中“如何与孩子游戏、互动”需求量达到了74.4%。所以,课题组将“亲子游戏的设计与指导能力”设置为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模块。该模块的学习主要在社区亲职教育课堂开展,以实践为主,这是一个从“导入任务,分析幼儿年龄特征及家长亲职需求”到“组内合作,头脑风暴,确定游戏主题、类型,设计游戏方案”,再进入社区亲职教育课堂实施的完整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提高了游戏的设计能力、指导能力和评价能力。三是课程开发能力。不同家长有不同的亲职需求,同一家长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需求,因此,亲职教育课程注定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亲职教育课堂需要生成课程,生成课程才能提高亲职教育的靶向性。生成课程没有教学计划,没有预设,课程内容只能根据当时家长的亲职需求确定,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他們调动综合知识和能力去开发和设计课程。四是组织和管理能力。在社区亲职教育课堂中,实践模块的主导者是学生,他们需要对接亲职教育对象,调查家长的亲职需求,设计课程方案,收集并分析社区和家长对亲职课堂的反馈信息,整个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三)社区与院校共同评价,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施亲职教育的成效

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引领学习的方向。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课程由社区、家长、教师、学生担任评价主体,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形式。

首先,由社区和教师担任评价主体,围绕亲职教育课堂的活动方式、参加人数、活动次数、亲职课堂教师的言行、课程结构、家长互动等维度填写“亲职教育评量表”,对亲职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其次,家长作为亲职教育课堂的教学对象,他们对亲职教育活动的感受和评价最直接、最有效。家长对亲职教育活动的评价量表参考林家兴的《亲职教育回馈表》修改制定,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由家长填写,由教师收集整理并反馈给学生。

最后,学生是另一评价主体,学生对自己组织和指导的亲职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持续的记录、评价和反思是他们提升亲职教育指导能力的有效策略。

社区、教师、家长、学生对每次活动的评价纳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作为对每个学生的总结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社区与院校共同评价,确保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施亲职教育的成效。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增设亲职教育内容的实践成效

(一)锻炼并强化了学生实施亲职教育的技能

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最终落实在实践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实践对象是家长,每一次实践课程都是对学生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分析综合、语言表达、活动设计、评价反思、自我学习、协作互助等多种能力的激发和促进。课题组的实践验证了鼓励引导学生成为社区亲职教育的实施主体,培养和强化学生包括与家长沟通的技能、亲子游戏的设计与指导技能、课程开发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在内的实施亲职教育之综合技能的可行性,并取得了切实强化学生实施亲职教育综合技能的实效。

(二)丰富了学生的教学技能体系

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开设需要以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卫生与保育、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专业课程为基础,亲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需要学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活动设计理论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汇总,形成亲职教育活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再被人为地划分和切割,而是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直接习得亲职教育技能,还通过修习亲职教育技能,增强了对其他专业知识的理解,亲职教育技能培养与传统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得益彰。

(三)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近几年,随着学前教育在我国的快速扩充和发展,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院校越来越多,在学前教育专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逐步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课程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过分偏重专业技能的教学,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薄弱;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有待加强,很多课程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块中,专业特色课程缺位;课程的实施不够灵活,理论课表现为脱离了幼教一线案例的单纯的机械灌输,实践课程表现为缺少幼儿的模拟实践。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知识被人为地分割,学生习得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亲职教育课程是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融会贯通,是基于专业基础课程的高屋建瓴,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梳理升华专业知识,还为各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优化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建设。

(四)扩大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大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组织,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相比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在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并无优势,但就社会服务而言,高职院校却有不小的空间。以北海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以前该专业的社会影响力较小,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服务少、社会贡献力小,而通过开展亲职教育课堂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资源和优势,拓宽社会服务渠道,扩大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服务范围,树立和打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五)拓展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路径、内容和方式

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路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增加亲职教育内容,将课堂拓展至社区就是其中一种途径。通过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辟亲职教育课堂,将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图书资料、教学设备设施等资源带进社区,同时将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带进社区,这种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区实践一体化,也实现了学校教育与服务社会一体化,从而拓展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路径、内容和方式。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增设亲职教育内容的后续保障

(一)学生参与亲职教育的时间保障

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课程实施模式为“理论+实践”。课题组在先期对北海市3~6岁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调研中发现,更多家长倾向于在周末的白天(52.9%)举行亲职教育活动,每两周举行一次(45.8%)。鉴于此,该课程宜每周一次,理论与实践部分隔周交替进行。其中理论部分在周一到周五的正常教学时段进行,时间为2个课时;实践部分于周末白天进行,时间至少为4个课时。

(二)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亲职教育的时间与经费保障

教师作为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实施者,其指导学生参与亲职教育的时间和经费必须有所保障。从时间上来看,该课程理论部分开设时间在正常教学时段,实践部分在周末白天,前一时间段对教师个人来说一般都会有保障,但在后一时间段上,通常都会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学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制度上激励和保障教师为指导学生参与亲职教育安排适宜的、足量的时间。从经费上来说,学校应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亲职教育付出的时间计为教师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量,按课时折算。同时,系部在预算与安排教学经费时应为亲职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以维持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课程社区实践教学的持续开展。

(三)学生参与亲职教育工作的认可与评价保障

一方面,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的亲职教育能力,激发其亲职教育服务意识,高职院校和社区应建立相应的精神激励机制,认可学生的亲职教育行为。如根据学生参与社区亲职课堂的档案袋评价结果颁发相应的证书或勋章;将参与亲职课堂的时间折算成学生的学分绩点,作为未来学校评优、推免的重要考虑因素。另一方面,由社区、家长、教师、学生担任评价主体,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形式,对学生参加亲职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时间实行量化考核,实现考核有理有据。评价机制应融入学生参加亲职教育的内容,形成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亲职教育活动的评价制度化。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增加亲职教育内容的学习,顺應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还有助于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EB/OL].(2017-05-23)[2019-08-20].http://www.nwccw.gov.cn/2017-05/23/content_157752.htm.

[2]王连生.亲职教育理论与应用[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

[3]陈钟林.谈发展我国的亲职教育[J].青年研究,2000(8).

[4]郭静晃.亲职教育——理论与实务[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

[5]郑金洲.行动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林家兴.亲职教育的原理与实务[M].台湾:心理出版社,2010.

[7]邱书璇,林秀慧.亲职教育[M].台湾:启英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双重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开辟社区亲职教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8A027)

【作者简介】郭莉萍(1978— ),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家庭教育与幼儿游戏。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课证融合的高职学前美术教学研究
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