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遮盖时间治疗儿童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

2020-09-09 04:00:44伍灿辉王小燕邱晓云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单眼参差轻中度

伍灿辉,王小燕,邱晓云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广东 佛山 528000)

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称为弱视[1]。本病发病病因与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等因素相关,临床症状主要为视力低下、双眼单视功能障碍等。屈光参差性弱视为弱视常见的一种类型,指一眼存在散光或远视,儿童视物模糊不清,导致屈光不正侧眼弱视,此类弱视儿童无斜视[2]。遮盖疗法为治疗本病的常见手段,其疗效已得到临床公认,传统遮盖疗法常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进行全天遮盖,虽有一定疗效,但可能影响患儿日常生活及学习[3]。为探寻更加科学、便捷的遮盖治疗方案,笔者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不同遮盖时间治疗儿童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8岁、平均(5.62±1.29)岁,轻度(矫正视力0.6~0.8)弱视20例、中度(矫正视力0.2~0.5)弱视10例;B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5~7岁、平均(5.57±1.26)岁,轻度弱视19例、中度弱视11例。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全国弱视学组制定的儿童弱视诊断标准[4];2)经屈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等检查确诊;3)双眼视力相差≥2行;4)BCVA在0.2~0.8之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2)合并脑部疾病者;3)精神疾病者;4)依从性较差者;5)不能接受随访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应用1%阿托品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 g:25 mg)滴眼3 d,3 次·d-1,随后门诊验光配镜矫正。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双眼视力发育、验光情况,对佩戴眼镜进行适当调节更换。2组患儿均行遮盖疗法,在家属及老师监护下,应用眼贴将优势眼(非弱视眼)进行遮盖,晨起后无需遮盖优势眼,正常戴矫正镜,放学后在家属或老师监护下遮盖优势眼,A组每日遮盖2 h,B组每日遮盖4 h。遮盖后配合弱视训练,家属或老师指导患儿进行穿珠、剪纸、描图、画画等精细训练,每日训练30~60 min。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2组BCVA及治疗效果。1)对2组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每月复诊1次,记录其BCVA。2)治疗效果标准:矫正视力≥0.9,且患儿随访过程中视力始终保持≥0.9为治愈;矫正视力提高≥2行,并且视力<0.9为有效;视力未发生变化或出现减退,或仅提高1行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不同时段BCVA比较

治疗前,2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B组BCVA相比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不同时段BCVA比较

2.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A组总有效率为93.33%,与B组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弱视为异常视觉所致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为眼科常见疾病,可对儿童视觉发育造成严重影响[5]。屈光参差性弱视为儿童弱视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双眼视网膜成像清晰度存在差异,视皮质水平出现双眼竞争性抑制,使得其中一眼视功能降低,进而形成弱视[6]。有研究[7]提示,屈光参差性弱视可对儿童双眼视功能建立造成严重影响,早期会出现立体视觉损害,一旦确诊需立即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利于建立儿童双眼视功能。

弱视儿童应首先进行验光配镜对屈光不正进行有效矫正,消除弱视病因。通过验光后配镜矫正,可及时矫正儿童屈光不正,促使物体于视网膜上清晰成像,利于促进黄斑区功能发育,提升视力[8]。遮盖疗法为临床公认的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手段,通过遮盖优势眼,可适当刺激弱视眼的视觉,对双眼抑制进行减轻或消除,从而改善弱视病因,建立双眼正常视网膜对应,进而提升视力,促进儿童视功能尽快恢复[9]。遮盖疗法在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中具有肯定疗效,但目前对有效遮盖时间尚无明确定论,医师多根据自身经验、个人习惯、儿童视力及年龄等因素决定遮盖时间。国外有研究[10]数次报道短时间遮盖对儿童弱视的有效性,美国儿童眼病研究小组[11]指出,对弱视儿童每天进行6、8 h的遮盖治疗疗效差异不显著,但前1个月遮盖8 h的患儿与遮盖6 h的患儿相比,前者视力提升相对更快,提示对中轻度弱视患儿而言,早期越长时间遮盖临床效果越显著。考虑到本组患儿均为轻中度弱视儿童,为使患儿治疗更加便捷,本研究缩短遮盖时间,对2组患儿分别应用2 h、4 h遮盖,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患儿遮盖后视力明显提升,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提示早期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时,将遮盖时间控制在4~8 h可得到理想效果。

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优势及有效性已被公认,但关于遮盖时间仍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遮盖疗法可造成儿童自卑心理,长时间单眼遮盖可影响双眼视功能建立,还可能导致局部皮肤过敏等反应[12]。金海霞[13]研究结果提示,对儿童进行2 h、4 h遮盖6个月后,两组BCVA差异不显著,提示治疗后期短时间遮盖也可达到长时间遮盖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3个月,B组BCVA相比A组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6个月后,2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金海霞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不同遮盖时间对弱视均有理想效果,长时间遮盖可最快速度提升患儿视力,但6个月后2 h遮盖也可达到4 h的遮盖效果,说明治疗一定时间后缩短遮盖时间在保证视力的同时,可减少对患儿学习、生活的影响,为患儿提供更多双眼同时视物的机会,利于促进视功能建立。林春堤等[14]研究提示,对低龄弱视儿童而言,顺应性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短时间遮盖可保证治疗完整性,幼儿园时期无遮盖可增加治疗安全性,利于促进患儿双眼视力康复。

综上所述,对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而言,早期遮盖时间越长效果越理想,利于提升患儿矫正视力,治疗6个月后短时间遮盖也能达到长时间遮盖的效果,短时间遮盖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可促使儿童双眼视功能恢复更加高效,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单眼参差轻中度
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在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后的应用效果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外伤致单眼盲者健侧眼视觉功能受损的法医学鉴定1例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48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丁螺环酮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轻中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3期)2016-01-12 00:39:40
参差是一种乐器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单眼视设计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