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最好的良药

2020-09-09 09:18:08刘兰兰
分忧 2020年9期
关键词:多动症玩具女儿

文 刘兰兰

1

女儿格格三岁那年,被诊断为轻微多动症。

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辞职回家带孩子。征得家人的同意之后,我就开始了全职带娃生涯。

格格自小跟着奶奶,长到三岁还没有单独和我一起生活过,所以带孩子对我来说,完全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

把格格接到身边照顾的第一天,单单吃个早饭,就足以让我崩溃。这个从小被奶奶追着喂饭的小家伙,不肯安静地坐在桌前好好吃饭,抱着碗和勺子边跑边吃,一不小心摔倒了,含在嘴巴里的勺子把嘴角戳破了,痛到哇哇大哭。

我看着满桌子满地的饭粒和坐在那哭得震天动地的始作俑者,在心中默念了十遍“亲生的”,才忍住把这个小家伙扔了的冲动,抱着她轻声安慰,等到她好不容易睡着了,赶紧动手收拾被她弄得乱七八糟的房间。

最要命的是我刚刚收拾好的房间,在她醒来之后又变得乱七八糟:我给她买的芭比娃娃,头发被她硬生生地拽下来扔到地上;那些我用来教她的识字卡片,也被她扔到房间里的各个角落。

中午,我给她煮面条的时候,半天没听见她的动静,跑到卧室一看,只见梳妆凳上站着一个满脸五颜六色的“怪物”,正张着“血盆大口”朝我笑,桌上一片狼藉,断掉的口红和见底的眼影盒散落在桌子上。

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她从凳子上拽下来,照着她的屁股就是两巴掌,女儿被我打懵了,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又开始张大嘴巴闭着眼睛哭,一边哭一边说“妈妈坏,我要奶奶……”

等到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我觉得浑身就像被碾压过一样痛,更要命的是,就连睡着了,似乎耳边响起的,还是女儿震天响的哭声。我这才意识到,带孩子远比上班累多了。

这种糟糕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有时候我忍不住想要放弃这种徒劳无功的陪伴,重新投入职场打拼。可是一想到孩子的未来,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就算再难,我也要陪女儿走过这人生的第一程。

2

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我买来很多育儿书来读。书读得多了,书上有很多对幼儿行为的解读让我突然间对这个两脚小“怪物”的某些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我决定从“玩”入手,用“玩”来给女儿制定规则。

那天吃早饭前,我告诉女儿要和她玩游戏,女儿乐颠颠地同意了。我让她把桌子分成“两半”,我们一人坐一半位置,不吃完饭谁都不许动。女儿用水性笔在桌子上画了一条歪歪扭扭的线,我们俩分坐两边,吃饭途中,每当女儿起身要跑,我都会指着桌上的“线”提醒她不能跑。

谢天谢地,女儿终于能安静地坐着吃完饭了。饭后我一边亲吻着女儿的脸,一边夸她表现优秀,还带她去商店买来奖励贴,由女儿亲手贴在冰箱上。

女儿对奖励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趁热打铁提出和女儿玩识字游戏,每记住一个字都能得到一个奖励贴。因为女儿把识字当成游戏,所以毫不费力地就记住了5 个字,得到了6 个奖励贴,她兴奋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

果真是乐极生悲,女儿不小心被自己扔在地上的玩具绊倒了,她咧着嘴本来想哭,可是抬起头看见了冰箱上的那一排奖励贴,她的表情突然变得有趣起来,像哭又像在笑,随后巴巴地跑来问我:“妈妈,我不哭可不可以得一个奖励贴?”我有点心疼这个被奖励贴“绑架”了的小毛孩,告诉她:“你玩具都收拾好就能得到奖励贴了。”

女儿似乎忘了疼,从几个房间里进进出出努力寻找那些被她丢在各个角落里的玩具,放进我给她准备的玩具箱子里,然后用可怜兮兮的眼神望着我,直到我让她自己去贴奖励贴。

我发现,女儿贴奖励贴时的动作特别小心翼翼,显得庄重极了。我突然间意识到,这是女儿第一次从我这里得到了这么多肯定。

以前,我总是把目光放在女儿做错的事情上,她不好好吃饭我批评他,她乱扔玩具我讨厌她,我总是在用自己的“规则”来限制她的行为,却从来没想过成人世界里的规则她根本不懂。她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懂她”的妈妈,一个愿意用心走进她的世界与她“共情”的妈妈。

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反思着以前自己对女儿造成的伤害,忍不住泪流满面。

3

怎样获得“奖励贴”成了女儿最关心的事情,她每天睡觉前会数一遍奖励贴,醒来之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去数奖励贴,除了识字和收拾玩具,她每天变着花样地在我面前表现。

我一边指使着女儿帮做点扫地之类的小家务,一边在心里偷着乐。

可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女儿就对“奖励贴”表现得兴趣缺乏,隐隐有了逆反的迹象。

怎么办?总不能前功尽弃吧!我又想到一招——用奖励贴来换取零食或者玩具。

女儿一听说奖励贴可以换吃的换玩具又来了兴趣,我给她规定:10 个奖励贴可以换一包零食,30 个奖励贴可以换一个她最喜欢的玩具。

女儿第一次用奖励贴换了一盒巧克力,居然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换来的泰迪熊布偶每天睡觉都要放在旁边。

女儿在“奖励贴”的鼓励下,从我这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变得自信开朗起来,从前那个爱哭闹的小姑娘消失不见了,反而变得懂事乖巧,再次去医院检查时,连医生也觉得不可思议,她的多动症已经得到了好转。

4

半年后,女儿上了幼儿园。因为担心她在学校的表现,我经常关注老师在班级群里发的一些视频和图片,看着女儿和同学们相处融洽,我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

上了学的女儿热衷于和我玩“老师学生”的游戏,她当老师,站在我给她准备好的小黑板前一板一眼地教我念书,我坐在地板上也一字一句跟着念。

每次游戏结束,我都会跟她说“谢谢”,并且不断重复“当老师很辛苦的,一直要站着上课,学生只有认真听课,才是好学生。”看到女儿低头沉思,我接着问她:“你在学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女儿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但很快又仰起头:“我是好学生。”

为了更好地教我这个“学生”,女儿尽力记住老师教她的知识,因此,养成了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5

我一直喜欢看书,给自己买书的时候顺便给女儿买了一些绘本。当我坐着看书的时候,女儿也会拿出她的绘本来读,我以为女儿只是看个热闹,打趣地问女儿看的什么书,没想到女儿居然能够仅凭看图,就能给我编出大概的故事来。

女儿学会拼音和生字之后,拼读起绘本便毫不费力,我给她买的书从绘本过渡到了《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那些童话故事带着女儿走进了神奇的童话世界。别的孩子在嬉笑玩闹的时候,女儿可以安静地坐着看一整天的书,这些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6

寒暑假里,我经常带女儿去我父亲的小农场里,她好奇地跟着父亲去放羊,近距离地观测父亲挤羊奶,偷偷拿苹果去喂兔子,和父亲的“看门鹅”斗智斗勇,把自己玩得像个“泥猴子”一样。

在玩闹中,女儿总会有新的发现,比如说,她发现自己扔给兔子两个苹果,但是那两只兔子会一起吃同一颗苹果,吃完了才会去吃另一颗苹果。她从课本上得知鹅不怕人是因为鹅的眼睛看到的人比较小,见到父亲家的鹅她才知道原来鹅看门比狗还忠诚。

女儿把自己的每一个新发现都记录在小本子上,然后写到作文里,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女儿的作文多次被选入校报或者校刊中,每次同学询问她写作诀窍的时候,她都微微一笑:“诀窍就是妈妈教会我,用眼睛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在她的整个学习生涯里,我只是尽我所能地陪伴着她,通过自学多动症儿童的心理书籍,利用一些小游戏来针对性地纠正她多动的习惯,并尽可能地给她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仅此而已。让我欣慰的是,女儿进入小学的这四年里,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几名。

前几天晚上,女儿突然靠近我,抱紧我的手臂说:“妈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我错愕地抬头,只听女儿继续说,“今天老师又表扬我了,妈妈你能一直陪着我,真好!”

是啊,能陪着女儿成长,真好!至今,我都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亲情是最好的良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条路,我和女儿将一路同行。

猜你喜欢
多动症玩具女儿
大三的女儿
北极光(2020年1期)2020-07-24 09:04:06
海的女儿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08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房子犯了多动症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 13:09:23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9
女儿福
对联(2011年6期)2011-11-19 21: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