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2020-09-09 06:20覃莹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30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建筑施工管理

覃莹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1)

近几年来,建筑施工领域迅速发展,建筑市场逐步产生供需失衡的问题,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表现出显著上升的状态。基于这样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想要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与经济利润,除了要从扩张市场这一外部角度入手之外,还要从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入手,即落实内控与风险管理的优化,以此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的主要思路分析

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风险管理控制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如下:

图1 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风险管理控制模型

第一,内部环境。组成内控专职队伍,推行以评促建,重点从风险根源进行治理;优化内控自评价以及绩效考核;建立内控体系建设与监督在部门层面的制衡机制;优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职能;强化企业各部门对风险管理及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二,风险评估。细化风险管理职责;全面、及时收集风险信息;实施风险识别、分析以及评价,并渗透进各部门日常工作中;完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监管检查机制。第三,控制活动。重点保证相应制度建设流程的标准化,且内容符合建筑施工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规范信息系统中的审批流程;优化资产管理职责与流程;防控项目经营风险,增强项目盈利能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和持续健康发展。第四,信息与沟通。形成信息管理及沟通机制;全面收集、共享风险信息;推行信息化建设。第五,内部监督。明确内部监督机构职责;调整内控监督与评价制度;整合内控监督检查工作;从根源入手解决内控缺陷[1]。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优化构建路径探究

(一)形成稳定的企业内部环境

内控环境优化建设是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工作不断完善的基础性前提,在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实效性方面也发挥出较高的作用。对于内部环境而言,其会对企业职工的思想认知、工作行为等造成潜移默化的而影响,让员工自动自觉的展开某种行动。从这一角度来看,控制环境会对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工作的落实造成直接性影响,也关系着企业整体战略与经营目标是否能够高质量实现。在此过程中,应当积极借鉴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成熟工作经验以及管理方法,以此为基础促进本企业内控管理与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升[2]。在实践中,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着力构建精细化、高质量的规章制度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查摆管理漏洞、补齐工作短板,实现在建项目全覆盖,进一步强化过程管控与业财一体化管理。

另外,出于建筑企业施工环节生产安全风险的考量,应定期举办建筑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专题培训,可以利用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对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评定、作业活动风险、危险源的辨识等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并结合系统机制的运行效果,认真做好总结提升,加强与兄弟公司的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好的管理经验做法,更好地激发队伍活力,确保企业管理更加精准有效。

(二)持续完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

想要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就要在更新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对风险的管控力度,搭建起科学性、实效性更强的风险管理系统。及时、准确识别不同环节中的风险点,并落实针对性防范处理。早预防、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尽可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是可以在发生问题后,根据工作流程及时上报,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处置,提高工作有效性,全力将事件影响降到最低。达到强化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控力度的效果。

(三)推动控制活动规范化发展

建筑施工单位外部环境、生产周期等因素为动态变化的,所以在管理工作中所应用的方法、理论也普遍呈现出持续性变化的状态。因此,在落实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提前对整个项目的业务链条、施工流程等内容进行全面性提取与分析,参考施工难度等因素,设定科学的、针对性更强的考核标准,建立规范的精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执行力,建立系统化控制措施,促使控制活动整个流程具有规范性以及可操作性。能够确保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满足企业当前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现实水平与实际需求,为相应工作内容的展开提供依据与指导,促使控制活动不断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建立规范的精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将岗位职责细化、立体化,使每项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建立合理的奖优罚劣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执行力。建立系统化控制措施,每个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根据建筑企业行业特性,进一步细化各个关键活动。在投标阶段,企业要加强施工项目承接风险评估,做好项目合法性、项目前景、业主履约能力调查等基础工作,根据拟承接项目的建设条件及建设标准,评估项目工料消耗,结合市场价格做出合理预测,杜绝经营性亏损。加强合同评审,从源头上控制风险。进一步提升施工项目承接质量,坚持重“量”更重“质”,风控与效益并重,积极承接优质和风险可控的项目。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严格实施建筑安装施工项目全过程效益评价机制。企业应组建项目效益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由造价、财务、劳资和材设等专业管理人员组成,对项目部的债权债务及成本实行动态检查,完成产值、实现利润等进行动态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杜绝项目由于经营不力、管理缺失、管理不善等行为造成项目亏损。在项目结算中,积极推进中间结算,并对结算的推进进行动态管理。按照相关规定,企业应在工程完工前三个月成立结算工作小组,制定结算方案,落实结算负责人或责任人对结算资料分类整理、编制结算书等,力争在工程完工后2个月内报送结算书、送审1年内完成结算审定。结算送审后,结算负责人或责任人及时跟进结算审核、审定工作。

(四)搭建畅通性更强的沟通渠道

需要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搭建起更为畅通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渠道,实现数据信息,特别是风险信息的共享,促使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员工均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企业内控以及风险管理工作。

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沟通、规划统筹、联席会商、协调服务、跟踪问效等制度,形成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权责一致、规范有序、互相协调、运行高效的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各部门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重点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搭建起适合企业本身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以此实现对建筑施工企业所有风险的信息化管理。此时,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等风险管理全过程均可以应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且系统面向企业全体员工开放,以此引导所有员工积极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工作[3]。

(五)构建良好的内控监督系统

内控监督系统的构建旨在检查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持续获得风险执行以及内控管理信息,判断企业外部反应与内部信息反应之间是否出于一致性水平,并保证企业现实情况与对应的数据信息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还要在企业内部展开内部审计,结合内容制度,独立评价所有职能部门的业务展开情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积极构建基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形成稳定的企业内部环境、持续完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推动控制活动规范化发展、搭建畅通性更强的沟通渠道、构建良好的内控监督系统的落实,完善了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展开,推动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升级,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建筑施工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