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2020-09-08 00:24蓝梦芬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9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DEA模型供给侧改革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是广西供给侧改革的短板部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无疑会大幅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基础和关键性作用。本文从供给侧角度运用DEA模型对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发现其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偏低,且波动频繁;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引起综合效率变动的主要原因;规模效率虽长期处于高位,但有规模报酬递减危机。因此,本文就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政府、企业和高校院所三个方面提出了助力广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DEA模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鼓励投资、增加出口等刺激措施,带动中国经济走过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但是通过扩大需求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已开始显现递减趋势,尤其自“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期性结构不合理现象日益显现。供给侧改革就此被推上了我国经济的前台。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源自供给学派,主张强化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被认为是供给学派的鼻祖,他所提出的“萨伊定理”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是古典经济学关于供需关系的最为重要的表述[1]。从历史上看,美国的“里根经济学”和英国的“撒切尔主义”都是供给学派的伟大实践。与供给学派的理论和实践不同,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结构性的改革,包括生产要素结构、产业结构、供给主体结构等,同时并不否定需求调控的必要性[2]。需求变动往往呈现短期性或周期性,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效应更具有长期性。中国的中长期经济增长更需要以要素供给的增加和技术效率提高为驱动的提高技术和效率的供给侧管理。

所谓技术创新效率,是指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与技术创新转化产出的比率。若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量一定时,技术创新产出越多,则技术创新效率越高;反之,则相反。重大的技术创新活动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会给经济系统带来关键性的改变,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跨越发展[3]。而技术创新问题在高新技术产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量方法[4-5];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6-8];分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9-11]。而具体到省域内的研究比较少[12],于相对落后的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作为广西产业结构“短板”的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研究测量其技术创新效率、优化其投入产出的规模、增加行业有效供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供给侧改革下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一区二带”“两化融合”的政策引导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并贯彻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虽然在2010年进行“两化融合”试点之后,广西自治区政府为了限制高新技术产业的盲目扩张,对高新企业的个数进行了调控,企业个数稍有下降,但是生产规模却逐年扩大,从业人员数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更是连年上升。作为“补短板”重要一环的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后,2019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74%;投资比上年增长27.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5%和27.4%,成绩斐然。

(一)技术创新投入现状

从投入情况看,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是逐年上升的。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8—2017)》得出图1展示的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变化情况。

由图1可知,产业内部支出的R&D经费、购买国内技术经费在逐年提高;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比重不稳定,但是消化吸收经费比重小,影响不大,技术改造经费则以较大幅度起落;新产品开发费用支出长期占有很大比重;引进技术经费支出占比小。从各项投入变化来看,R&D经费内部支出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发生了颠倒,R&D经费内部支出占比在1997年、2007年、2016年分别为9.83%、35.30%和48.55%,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比在1997年占到52.93%,降到2007年的22.90%,之后几乎直线下降到2016仅占9.21%。新產品开发费用每年都占到30%以上,几乎每年的占比都在扩大。可见,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从依赖外来技术、改造既有技术到依靠自身进行研究试验开发,不断发挥自我发展潜能。引进技术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比小幅下降,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占比则逐年上升。

(二)技术创新产出现状

从产出情况看,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时期,后劲十足。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8—2017)》做出的图2显示,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总体持续增长,特别是2009年前后更是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从1997年至2016年所申请的专利数量可以说是从无到有,增长了60倍;为技术创新提供财力和物力支持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近30倍;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则疯狂增长了200倍,说明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经营状况正在变好,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发展信心。

二、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一)数据包络分析(DEA)

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是由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等人在1978年提出的,适用于对多投入指标和多产出指标进行决策单元的效率测算。相比算术比例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用数据包络方法可以测算出综合技术效率,还能够根据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效率值大小评估出造成DEA无效的主要因素。同时,在每一个EDA无效的决策单元,模型还会给出调整到EDA有效的方向和幅度(减少投入或扩大产出)。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又能减少计算误差,因此该方法已经被深入应用到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等领域的效率评价。本文运用CCR-DEA模型和BCC-DEA模型,对广西高新技术产业近二十年来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其中,纯技术效率是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比值。若综合技术效率等于1,则说明该年份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为DEA有效;若小于1,则说明为非DEA有效;与1偏离程度越大,表明技术创新效率越低。且三种效率之间的关系为:

TE=PTE×SE

(二)投入产出指标的建立

技术创新效率测度主要是围绕创新投入、产出的相对有效性进行,它是一个基于多要素投入、多产出的动态复杂系统。本文利用DEA數据包络分析法,评价分析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确定了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资源的四个投入评价指标和三个产出评价指标。其中,衡量创新投入指标包括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增固定资产投入;衡量创新产出指标包括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利润总额。

三、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评价分析

(一)技术创新效率实证计算结果

基于所构建的技术创新指标体系,本文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选取1997—2016年连续20年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相关指标数据。利用DEAP2.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每个年度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动情况。如表1和图3所示。

(二)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1.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在规模不变条件下广西高新技术产业20年来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情况。技术创新效率平均值为0.768 8,整体处于非DEA有效状态,即除却1997、2001、2004、2010、2013、2016年之外,其他年份的创新效率值都属于非DEA有效状态,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并不合理,即投入的资源较多,但产出资源较少。也可以理解为同样多的投入实际获得的产出比名义产出少或者是要获得同样的产出需要的实际投入比名义投入要多,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资源利用极度不合理。结合图3,综合技术效率在样本期内波动剧烈,在1999、2002、2007和2011年呈“V”下降,并且2007年跌到谷底,2012年之后状况才有所好转。综合分析可知,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资源存在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技术创新效率水平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综合技术效率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决定的,为深入分析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长期处于非DEA有效的原因,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解研究。

2.纯技术效率分析

纯技术效率是规模可变下的技术效率,反映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的水平。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纯技术效率整体上也是波动频繁,效率平均值为0.803 65,与最优投入产出状态仍有较大差距。与综合技术效率类似,纯技术效率在1999、2002、2007和2011年呈“V”下降,同样在2007年跌到谷底,2010之后保持上升态势,2013年实现了DEA有效并维持在了高位。但差别是下降的幅度较综合技术效率小,上升的速度更快,说明广西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对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的调整提高了纯技术效率。

3.规模效率分析

在样本期间,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效率大部分年份保持在0.8以上的高位水平,在1999、2002、2006和2009年出现了小幅度短期下降后,又迅速回复0.9以上的高水平效率,说明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效率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是规模效率波动频繁无法长久保持高效率水平,总体上处于不稳定状态。自2007年后规模报酬递减趋势越来越明显,2013年才开始好转,说明广西原本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通过集约化生产经营、合理配置要素资源之后,可以提高规模报酬、规模效率。

结合表1和图3,综合技术效率在样本期间出现四次“V”字形波动,1999和2002年左右出现的波动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起作用的,但是规模效率的作用没有纯技术效率大;2007年前后出现直降谷底的波动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剧烈变动引起的,规模效率影响不明显;2012年左右综合技术效率仍然随着纯技术效率的上升、下降而上下波动,规模效率与其反方向变动。这表明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效率水平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更大,应该充分发挥纯技术效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同时重视规模效率,进而拉动综合技术效率,带动广西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建立CCR—DEA、BCC—DEA模型,运用DEAP2.1软件对1997—2016年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技术创新效率较低,样本期内平均值仅0.768 8,且波动频繁,幅度较大,与最优DEA有效状态仍有不少差距。表明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不均衡,技术结构偏弱,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第二,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纯技术效率波动非常频繁,是引起综合技术效率长期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效率平均值0.803 65,比规模效率低了差不多20个百分点,整体上处于非DEA有效状态。这表明经营管理和生产水平不高,造成技术创新的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第三,广西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效率在样本期内大部分都能保持在0.8以上的高效率水平,平均值高达0.941 4,对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是波动频率并不小,且规模报酬递减问题也比较明显。说明生产经营比较粗放,规模结构偏小,部门和区域的资源分布需要均衡。

(二)政策建议

1.供给侧改革之政府主体

一是简政放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政府要简政放权,要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约束,坚决摒弃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干预方式,规范政府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给企业松绑,激发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能力。

二是建立并完善科研管理系统。自治区政府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科研管理系统,实行“谁创新,谁受益,谁转化,谁投产”的专利转化激励制度,同时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对创新能力不足的科研开发人员、机构进行市场化淘汰,扫清提高创新效率的阻碍。

三是培养高新技术创新领军企业。目前广西能在全国范围有影响、树立区域品牌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非常之少,自治区政府应该加快培育高新技术行业的领军企业,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契机吸引外部創新团队、知名天使投资和科研机构等流入广西,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

四是统筹区域内技术创新资源。广西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来的规模效率波动频繁、规模报酬递减趋势应引起重视,要搭建南宁、柳州、桂林与其他地市“两化融合”的创新合作平台,统筹区域创新资源,加强各地市、高新区的沟通与协调,提高规模效率。

2.供给侧改革之企业主体

一是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制度创新。从供给端看待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和制度。前三个要素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报酬会递减,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企业激励制度,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水平。

二是优化要素配置,进行集约式生产。供给侧改革要求合理配置要素资源,改善要素市场扭曲状况,高新技术产业要以创新效率为条件,优化投入产出的比例结构,减少过量投入,扩大新产品和新专利的产出,使以往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转变,避免造成创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要强化自身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投产,打破壁垒,深化与广西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研发资源,搭建合作研发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四是重视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投入的关键要素是科研人员,企业要完善用人制度,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产业领军人物、知名创新团队等尖端科研人员,同时重视内部创新人才的培育,加强技能型人才和工人培训,扩大人才队伍的基数。

3.供给侧改革之高校院所主体

一是增强与高新企业的立项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另一主体是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立项应与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建立高校院所与企业的产业联盟、产学研组织,探讨高新技术行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发展问题,深入研究高新企业创新效率课题。

二是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如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已经建立起创新创业学院、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先进示范基地,要从青年学生中培育一批懂知识、有技术的高端人才,服务于高精尖制造业。

三是改革科研人才评价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要改革科研人才的评价机制,鼓励科研人员“进”高校院所、“出”高新技术企业,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流动或者兼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激活科研人才创新潜力。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2]邓磊,杜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与新挑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

[3]王俊涛,张建辉.基于CCA-DEA的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资源配置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

[4] Jones C I, Romer P M. The New Kaldor Facts: Ideas, Institutions, Population and Human Capita [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2010,2(1).

[5] 刘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测算——基于三阶段DEA模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1).

[6]韩晶.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SFA方法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3).

[7]陈程,刘和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创新链视角的两阶段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

[8]桂黄宝.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14(6).

[9] Sueyoshi T, Goto M. Effiffifficinency—Based Rank Assessment for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 Combined use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and DEA-Discriminant Analysis(DA)[J]. Energy Economics, 2012,34(3).

[10] Lozano S, Gutierrez E, Moreno P. Network DEA Approach to Airport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Considering Undesirable outputs[J].Applied Math Ematical Modeling , 2013,77(4).

[11]白永亮,王瑶.FDI、研发投入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基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经验分析[J].特区经济,2013(7).

[12]胡振华,杨琼.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三大定位背景下广西路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联耦合及优化策略研究”(17CJY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蓝梦芬(1992—),女,广西忻城人,广西财经学院教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产业DEA模型供给侧改革
浅谈惠安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对策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