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提质培优 摆脱中职学校招生困境

2020-09-08 00:19于志武
理论观察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职业中职

于志武

关键词:中等职学校;摆脱招生困境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6 — 0130 — 04

一、研究缘起

近年来,在中等职业教育在“曲折发展,总体向好”的背景下,中职学校招生难,仍然是困扰和阻碍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这种情况在经欠发达后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这一困局的产生原因既有社会偏见、学校办学问题,也有政府体制机制僵化、管理上缺位、措施不力等因素,还有企业经营管理和用工上的短视等诱因。所以看似简单的招生难的问题需要多方协手、共同努力才能破解。中职学校,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夯实办学基础,提高办学质量,坚持培育社会急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劳动者的办学宗旨,从根本上摆脱招生困境,实现学校永续发展。

二、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

1.学校办学设备设施老旧,更新换代不及时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中职学校财政经费支持不足,实训设备更新主要依赖国家的专项资金,经常出现:一是因为国家专项资金的使用有时间限制,可能短期内大量更新实训设备,导致一些设备冗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设备更新迭代不顺畅;二是因为地方政府不能按要求匹配资金,长时间申请不到国家项目,导致实训设备历经多年无法更新,学生只能在已经过时的设备上练习已经淘汰的技能。我们培养的学生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不被企业接受,很难找到较理想的工作,从而使社会对中职的认可度降低,招生工作变成“找生”工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评价体系不完备,宽进宽出难保质量

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突出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第三方的考评作用,体现出教育评价体系的客观合理适用。我们目前还停滞在期末一考定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考核缺失或形式化。我们国家的多数中等职业教育是宽进宽出,只发学历、不管能力。即招生无门槛、毕业无难度。学生毕业完全由学校说了算,文化基础、专业理论的考试及专业技能的考核形同虚设,这点从毕业率就能体现出来,只要没被开除或者中途辍学,所有学生都能毕业,虽然实际操作能力很弱,但一样能拿到技能等级鉴定证,但最终得不到企业和社会认可,就业质量低,收入待遇差,发展空间小,最终影响学校整体社会形象,家长拒绝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也是情理之中,这一点全国都存在,经济落后地区更明显,黑龙江省可以说是重灾区,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一种从学苗到毕业生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不被认可的教育,招生难度可想而知。

3.教材更新不及时,与行业需求相脱节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掌握最新的技能才能被企业欢迎。但现在多数中职学校还是按照提前给学生订好的教材内容上课,而出版的教材往往几年都不进行内容的更新,这种情况在普通教育没问题,但是对于职业教育就会有问题,如果我们教给学生的都是已经淘汰的技术、技能,企业怎能可能认可我们的毕业生而录用他们,我们不仅没有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而且浪费了孩子们的大好年华,甚至不如企业自己培养的徒工效果好,我们的教育当然就成了被诟病的教育,家长不放心、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的心情完全能理解。

4.师资严重匮乏,未建立教师引入、退出机制

以齐齐哈尔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近二十年平均每年退休12人左右,这期间总计进入人员为26人,最近十年几乎没进入新人,导致学校教师老龄化非常严重,平均年龄将近48岁,而且专业课教师绝大部分是从文化课改行而来,好在经过多年磨练和学习,勉强能够应付,但老教师的学习能力越来越难以跟上新技术的发展,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教學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如果没有优秀的专业课教师作保障,根本无法完成特色教育,更无从谈及办学吸引力,招生难是必然的。

三、化解招生难的对策措施

1.建立资金投放长效机制,设置职业教育设备更新专项资金

在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基础上地市级要建立职业教育设备更新专项资金,并纳入预算,形成设备更新的资金长效机制,避免有钱时蜂拥而上,没钱时数年不更新,造成一方面设备更新严重断代,另一方面部分集中更换的设备还未使用已经过时的现象,应保证学校的设备与行业企业的设备更新基本同步,力争做到学生在校学习和实操设备环境与未来的工作设备环境基本一致,做到工、学无缝衔接。

2.加强教材与课程内容建设,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衔接

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要与企业生产相契合,教材与课程要与行业和企业要求相一致,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把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吸纳进来,我们培养的人才要符合未来的需求标准,不能闭门造车。教材可以校本化、手册化,让学生直接学习到本专业最实际、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教学过程工作化,上课的形式和生产实际相衔接,即可以弱化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感受到未来的工作特点和岗位要求,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学习兴趣。事实上,现代学徒制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就在于此,校企协作和产教融合需要多方配合逐步建立形成,但是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可以先行开展,这些改革在学校教学环节基本可以实现,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3.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突出职业教育自身特点

学习德国等职业教育发展好的国家的先进经验,采取 “宽进严出”的培养策略,建立具有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和科学性的中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完整性原则要求评价的思维模式追求的不是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完整性的物理性存储,而是对工作过程完整性的生物性把握,包括专业能力、工作技巧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连续性原则关注的不仅是学生能力的初始条件和终端状态,更重视其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渐进式发展提升过程,也就是现在经常提出并应用的形成性考核。互动性原则要淡化教师的“一言堂”,要强调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我们的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我们的学员既是学生又是徒弟,既要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又要有手把手的实际操作指导,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传统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科学性原则强调职业科学,要求评价的模式是教育的普遍规律与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性相结合,把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职业实践所需的行动能力应该作为教育评价的逻辑起点,把职业科学作为职业教育的母体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更应该建立就业驱动机制,培养的学生合格与否要以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为标准。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建立自己的突出职业技能的评价体系,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真正培育出有别于普通教育毕业生的应用型学生,也才能形成职业教育特有的光芒,产生魅力独具的吸引力。

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教师引入、退出权利下放

效仿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的做法,建立起人才引进、培养、流动的长效机制,一定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师资队伍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各个学校自行按需自主聘任,每次聘任都要产生落聘的教师,由政府统一组织落聘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思想教育,学习之后再次聘任仍然没有获得聘任,说明该教师不胜任教师岗位工作,就可以强制离开教育队伍,从体制机制上彻底解决教师引入难,引入之后退出更难的实际问题,现在比较普遍的职业倦怠问题不能只是思想教育,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清晰规范的教师的引入和退出机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上的几种问题。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请进来”与“送出去”结合,真正能够把技能高、品质优的能工巧匠“请进来”,配套高级技师引入学校的政策机制,既可以提高兼职教师的专业性,又可以贴近市场实际,还能够避免专业更新之后教师大面积改行;同时优先选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上高校”、“下企业”,实现专任教师的“学历”、“能力”再提升。对内培训与对外招聘相结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评、聘、培、训、考、引”等方式,促进专业化师资水平不断提高,以满足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工匠型人才的需求。

5.建立需求驱动机制,优化专业布局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建设的管理应该是劳动市场导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侧和职业学校供给侧的契合应该由市场杠杆进行调节。作为职业学校首先要建立起3-5年的中短期专业建设规划,其依据就应该是经济发展走向带动的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求职需求,在此基础上还要主动建立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中心,对求学者进行正向引导,不能消极应对学生和家长的要求,特别是北方地区家长保守,“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特别强,如果不做指导,绝大多数家长会选择读高中,读职业高中也会选择升学或者服务类专业,所以要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建立学校专业委员会或就业指导机构对学生专业选择进行疏导,才能建立起既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也能按照经济发展趋势配置调整专业,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调整布局。

6.打通中等职业学校升学通道,消除家长对社会分层的偏见

政府要彻底打通中等职业学校升学的通道,使中职学生升入应用型高职专、本科和研究生渠道畅通,彻底消除中职学生提升发展的“天花板”,让他们与普通高中学生拥有同等发展空间,使中职学生在直接就业和选择升学方面拥有充分自由的选择权,让部分有着进一步求学欲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升学选择空间,未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发展空间要远远大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市场需求,彻底消除社会分层带来的选择性阻碍,这样可以逐步消除部分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7.打破招生地方壁垒,建立特色鲜明、跨区域职教学团

地方保护主义是黑龙江省几所中职学校招生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政府主导打破目前招生方面的地方保护主义,打开区域行政壁垒,学校之间产生竞争机制,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考察了解做出自己的选择。地方保护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政府,解铃还须系铃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有赖于地方政府相互协同,打破地方块垒,让学生有更多的职业学校可以选择。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学可上,有助于本地区中职教育的整体发展。否则,一些学生因为没有一定的职业学校可供选择,宁肯不上学也不愿意选择一个自己不满意的中职学校或者根本无法接受的专业,这会严重降低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也会导致在校生较高的辍学率和流失率,据调查黑龙江省中职学校学生年流失率普遍在1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我们应该以地市一级为单位,地方政府要从本市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到中职学校发展一盘棋,形成一个统一的中职招生市场,打破各个地区的招生限制,各个学校共享中学生的信息资源,区划内的中职学校在同一起跑线展开竞争,还可以横向联合,建设几个有专业特色的职教学团,现在每个行政县都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大同小异,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为了生存只能采取地方保护方式,人为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而自由竞争和横向联合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资源配置作用,那些办学条件好、教学管理优秀的中职学校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而那些条件差、教学和管理落后的学校将会被逐渐淘汰,逐步建成特色鲜明、有规模、质量高、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机构。会从整体上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质量,提高社会对于中职学校的认可度,从政府层面较好的解决中职学校招生难的实际问题,一解决了学生学技能的需要,二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三集中力量打造特色职业教育。地方保护主义的破除,还需要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对各个地区招生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进行干预,努力推动中职学校的合并重组,从而减少中职学校地方招生保护主义的阻力。

8.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育

在产教融合上政府要积极主动,不能缺位。黑龙江地区的企业生存比较困难,普遍开工不足,多数企业不具备吸纳实习生的能力。通过走访大量企业了解到,职工断代严重,20至40岁的工人占比非常低,其原因一是开工不足时无法承担太多工人,二是培养成型的工人因为任务不多或待遇太低而离开。企业宁可在订单多的时候花高价聘请熟练技师,也不愿意自己培养年轻人。如果政府能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在单身宿舍、食堂、保险、落户等各方面给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以支持,完全可以为我们的学生创造在本地实习、就业的环境,在本地生活习惯一致,人文环境适应,离父母又近,学生本地就业的概率会大大提高,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实习、工学交替实习、跟岗和顶岗实习也可以本土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落后地区适龄劳动力大量外流的问题,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看似简单的招生难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来完成,政府要站位高,从体制机制到政策到资金给予职业学校大力支持;学校要创新办学新理念,强化职业教育思维与模式重塑,与普通教育真正切割;企业要积极融入职业教育教育教学全过程,多措并举,黑龙江省的职业教育会迅猛发展,招生难的问题随之化解。

〔参 考 文 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

〔2〕王继平.中国教育改革大系.职业教育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01.

〔3〕菲力克斯.劳乃尔,罗伯特.迈克林.赵志群.国际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6.

〔4〕陈静静.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微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7,(07).

〔5〕苗晓丹.创新背景下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及质量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01).

〔6〕王繼平.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施工蓝图〔EB/OL〕 http://study.enaea.edu.cn,2019.3

〔7〕邢晖.教练型教师〔EB/OL〕 http://study.enaea.edu.cn,2019,3.

〔8〕郭静.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与路径〔EB/OL〕http://study.enaea.edu.cn,2019,3

〔9〕窦祥国.中职学校招生难的原因与对策〔J〕.业,2018,(02):117-11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职业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我爱的职业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