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礼
从老家带回了些新棒子面,老伴突发奇想,对我说:“咱吃回尜尜汤吧,你会做吗?”我想了想,说会。女儿一听也来了精神:“尜尜汤是什么东西?一定很好吃吧?!”我笑着告诉女儿:“尜尜汤是老家的一种面食,是我们那一代人舌尖上的美好回忆。”
莫说“80后”的女儿没听说过尜尜汤,甚至我们这一代人中也少有人常吃尜尜汤了。我们老家(河北省肃宁县)一带,将做好了的面条叫“汤”,汤面叫“热汤”,过水的捞面叫“冷汤”,而尜尜汤则类似于面条的一种吃法。
面条一般是用白面做的,尜尜汤则用的是棒子面。尜尜汤,顾名思义就是用刀把擀成片的棒子面切成一个个棱形的小块。想吃凉的,煮好后捞出来过一下冷水,浇上卤;想吃热的,用油炝锅,加入菜码,煮透就行。
老家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特别是中午,几乎家家户户都吃“汤”。说起这尜尜汤,倒不是家乡多么好吃的花样,而是在那曾经的艰苦岁月,白面有限,不可能每天都吃白面条,于是人们把生活的智慧发挥到极致,想出各种点子来把寻常食物做成美味。尜尜汤便是粗粮细做的一项“创举”。
老伴问我会不会做尜尜汤,我之所以想了一下才做出肯定的答复,是因为我没有亲手做过,只是小时候见母亲做过,不过觉得它并没有多么高的技术含量。大概由于的棒子面黏性不足,尜尜汤做起来比较麻烦的缘故,一般人家不常做。相比较起来,用棒子面蒸窝窝头、贴饼子,则要容易得多。大多数人家,也就是在阴天下雨没事干,为了吃个稀罕才做尜尜汤吃。
记得母亲做尜尜汤时,要用滾开水把棒子面先烫一下,再加入少量的白面。这样做出的尜尜汤既不会散,口感也显得劲道滑爽。面也不能和得太软,不然擀不成片。母亲和好面后,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撒好面粉,然后将面擀成一个比刀背略厚的大片,再一刀一刀划成军棋子大小的棱形块。接下来用黑油(棉籽油)炝锅、添水,等水烧开了,将“尜尜”像下饺子一样下入锅中。等“尜尜”们全部漂浮起来,看起来亮光光的,加入菜码,热腾腾、香喷喷的尜尜汤便大功告成了……
如今,人们早已告别了粗粮为主的时代,有时候吃些粗粮,完全是为了追求健康,而不像过去那样属于无奈之举,而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也鲜有粗粮细做之说了。于是,尜尜汤这种过去都不太常吃的食物,被飞驰的时代列车远远地甩入历史的尘烟之中,悄然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周末,我试着做了一回尜尜汤,以家乡的方式,以母亲的方式。等香喷喷的尜尜汤在锅中翻滚起来,我就知道,它还是家乡的味道,还是母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