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院校枪械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0-09-08 14:31吴正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枪械射击技能

吴正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一、研究背景

枪械技能是警察的一项职业技能,是警务技战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警察安全执法活动的重要保障。枪械课程是以枪械技能教学训练为主的一门课程,是个警察院校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主要以枪械技术教学为基础,注重技术的安全、规范使用,突出技术与实战的结合和实际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察执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规范化执法,注重实战实用实效,在我国警察执法活动中的要求越来越高。枪械课程的教学与训练工作必须紧扣时代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提升警务人才培养质量。为此,近年来公安院校大力改进教学基础条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系统、深度地推进改革有待再发力。总体来看在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主要有:赵晓哲、刘征、孟博的《公安院校警用射击教学现状与改革建议》(2019)从实战角度出发,在夯实射击技术的同时,还要着重加强学员的心理素质、法律意识、规范使用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执法意识,打造正规化、专业化的公安专门人才;丁建伟、陈鹏在《公安体制改革背景下公安院校射击教学的思考》(2017)中提出,在公安招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安院校的枪械教学改革应加强专业师资力量、贴近实战教学、加强临战心理素质训练和公安院校间的交流,从而提升公安院校射击教学水平;林翔飞、王镭在《对射击教学改革的深入探讨——以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为视角》(2017)中认为,射击课教学应从培养“判明”的能力、安全用枪理念、实战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董元吉在《“终身”安全用枪理念下公安院校射击课程改革探析》(2016)中指出,公安院校射击课程要立足“终身”安全用枪理念,从教学的内容、方法、考核、设施、师资等方面对学警进行影响。综上,目前有关研究成果显示,学者们都认识到警察院校枪械课程改革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理性思考。但在全面性、深度和新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功能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保证,以及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试在进一步梳理枪械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改革案例的分析总结,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二、警察院校枪械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改革总是针对问题的,因此取得的成效这里不作赘述,下面概括其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全面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要通过各个课程教学来实现。枪械教学必须把“培育才能”和“培育心灵”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目前,枪械课程教学存在过于重视技能传授,忽视了育人的问题。枪械教学是以技能为载体,以技能掌握为基础,以技能使用为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技能传授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就技术讲技术;学生就技能学技能,将掌握各种高难度、高精度的射击技能作为教与学的重点,忽视了技能教学的“育人”功能。俗话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的“育人”功能,应该作为教育的首要环节,特别是在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警察院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应作为警察院校教育培养的重中之重。明确教育的目标,确立合理的、全面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对学生认知状况的了解缺乏

认知,是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正确的认知能够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错误的认知能够影响或者阻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据笔者调研了解的情况,公安院校枪械课程教学普遍还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训练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技术教学,就技术讲技术,而对学生的认知因素在技术学习与掌握的重要作用缺乏掌握,“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训练效果还不理想。因此,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认知环节的把握,对枪械教学与训练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三)教学内容片面

随着警察实战化训练推广,以“实战”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深入枪械课程教学,从改革的情况来看,片面地将实战射击技能作为“实战化”训练的重点,用高难度、复杂的动态射击科目替代传统的射击科目,存在理解和认识上的误区。警察院校教学有其特殊性,人数多、周期短这是警校枪械教学的特点,在短时间、短周期中使学生掌握难度较高的射击技能,违反了教育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会导致学生技能掌握不扎实,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实战化”训练不仅局限于射击技术,还应该注重实战基础技能的学和练,强化基础技能的规范使用和实战运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简单实用、利于推广、便于掌握的射击技能教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老套

由于受枪械课程的性质限定,目前的枪械教学还是以传统的现场教学为主,学生只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信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以及知识拓展受到局限,学生学习的渠道单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看听练”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在课程的隐性环节的呈现上不够形象和直观,使得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掌握不够全面、准确,制约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对提升枪械教学训练的教学效果显得十分必要。

(五)考核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多数警察院校的枪械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传统的以射击环数作为评价的指标,以实弹射击环数的高低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单一的结果式的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很难体现综合能力评价。纵观当前我国警察“不敢用、不会用”枪的普遍情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力的缺乏,特别是安全、规范操作枪支能力和技能的实战运用能力方面,而这两方面的评价必须贯穿教学过程。其次,警察枪械训练和竞技运动的区别在于,警察射击要求“相对的准”,而竞技运动要求“绝对的准”,用竞技标准的环数高低这一单一指标来评价警察射击显然不是很客观。因此,探索适用警察枪械课程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六)成果辐射面窄,先导性不足

警察院校不光肩负着培养公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也承载着引领着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发展方向的重任,要充分发挥警察院校在教育训练方面的优势,利用优势资源,服务基层,提升基层民警的执法战斗力。目前,各警察院校在校局合作,服务基层方面有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着成果辐射面较窄、先导性不足、合作的主动性缺乏、针对性不强和深度不够等问题。

三、枪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所谓课程,在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而在狭义上,是指一门学科[1]。其具体内涵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师传授或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进程安排。它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机统一体,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2]。枪械课程教学,主要涉及枪械使用的法律法规、枪支安全操作、枪械基础技能和枪械实战射击等内容。其定位是一门公安基础课和必修课,主要以培养符合警察工作所需的枪械技能为主,以提升警察的枪械实战运用能力,保障警察执法活动的安全为目的。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必须紧紧围绕实战出发,以能力提升为重点,注重技术与战术的结合,注重技能的规范使用。为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枪械课程教学改革应瞄准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第一,课程体系系统化。枪械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包含法律知识、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和实战技能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形成教学体系,使课程教学和发展呈可持续发展态势。

第二,课程目标全面化。枪械课程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育警铸魂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价值、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第三,课程内容实战化。枪械课程内容必须紧紧围绕警察执法活动开展,从实战出发,立足实战,分析实战需要,从而提升技能的实战运用能力。

第四,技术教学规范化。规范化执法是当前警察执法活动的具体要求,也是当前枪械教学训练的主旋律,实战程序的规范化、技术运用规范化,以及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是当前枪械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第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实施的具体体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丰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教学效果。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环节,是当前枪械教学训练的发展趋势。

第六,评价方式多元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多元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改革样本考察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对公安教育的新要求,全国公安院校掀起了课程教学改革浪潮,在此过程中,枪械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大刀阔斧地进行,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以下简称森警院)的枪械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改革成果获得了教育部和公安实战单位的高度认可。森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是公安部重点建设专业(培育点),其枪械使用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该课程教学受到教育部分的好评,该课程的“枪支安全检查”和“手枪的出枪与手枪”知识点,在参加2017年、2019年两届省级微课教学大赛中,分别获得高校组的二等奖和一等奖。森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办学效果受到公安实战单位的高度认可,毕业生在基层实战单位备受青睐。毕业生优异的枪械技能在实战中得到验证,并在各级省市级公安射击比武中均获得非常优异的成绩。众多基层实战单位与森警院特警学院签订校局合作协议,开展各种形式的枪械技能教学与训练,有的还签了基层实战教官的培养协议,进行合作培养。截止目前,团队已为山东、安徽、浙江、江苏、宁夏、西藏、广西、福建等地区的公安民警开展枪械教学培训;为森林、海关缉私、长江航运、铁路、空警等行业公安开展各种枪械培训;为江苏武警边防、江苏省安全厅、南京地区部分涉枪企事业单位开展枪械培训。故本文选取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枪械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样本,作一简要总结分享。

(一)森警院“枪械使用”课程改革历程

森警院枪械课程定名为“枪械使用”课程是以枪械技术教学为主要载体,结合射击技能和警察战术,融技能、意识、心理训练为一体,锻炼射手在不同的实战条件下,对各种目标准确、迅速射击技能的实践性课程。自2010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至今,“枪械使用”课程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较为科学,符合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目前随着“一流课程”建设的开展,该课程正在进行第四次改革。

2012年教学团队对该课程进行了本科阶段的课程建设,此次建设主要针对技术的规范化和课程的育人功能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较为科学,符合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2015年该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项目进行建设。本次课程建设主要以建设高质量的“精品课程”为指导思想,对教学体系的各方面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完善。同时,结合公安招录体制的变革——“公安联考”这一指挥棒,结合“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公安工作执法理念,提出以“安全、规范”为目标,以服务学生“公安联考”为宗旨,以树立正确认知、提升综合能力为抓手,对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统一,逐步形成了一套更加完善、科学,符合时代需要和学校特点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几轮次的教学实践,此次的教学改革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警察意识养成、扎实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2017 年,根据教育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部署和指导思想,伴随“金课”建设和“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该课程教学团队又完成了枪械使用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搭建了枪械使用课程的SPOC 教学平台,从而优化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宽了学习渠道。目前,随着教育部对“金课”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教学团队将对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整合与开发、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提升课程的育人、育警的成效,以建设高质量的“金课”和“一流课程”为目标的第四轮课程建设业已拉开帷幕。

(二)森警院枪械使用课程改革的体悟

1.课程改革紧跟时代发展要求。2004 年森警院特警专业枪械课程改革就开始将实用射击内容融入,经过多年的实践、优化调整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枪械教学体系;2015年针对“规范化”执法要求和公安招录改革,对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修改和调整,强调“规范化”教学,突出服务学生的“公安联考”;2017年在建设“金课”背景下,为优化教学模式。拓展学习渠道,建设了枪械使用课程SPOC 在线平台,采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线上线下教学形式,丰富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育人”功能,将技术教学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三观”塑造,培养警察职业素养,充分发挥技能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这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2.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结合时代要求,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体系。首先,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突出三点:(1)注重育人育警环节;(2)内容突出“实战”和“规范”;(3)抓规律,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其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35个知识点,如表1所示。

表1 枪械使用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采用一法为主、多法为辅方式。即主要采用运动训练方法,结合讲解法、示范法,暗示法、讨论法、问答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对比法、加难减难法、真假弹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方法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教学手段采用运动训练学控制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运动训练控制采用周期性单一和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和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相结合;利用枪械使用SPOC 课程平台、多媒体技术和自制教学设备与监控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环节和过程。

考核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方式,将安全、规范操作枪支能力评价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融入,体现对能力的评价。

五、枪械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途径

(一)明确“德才兼备”教学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课程思政即课程德育,指的是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3]。枪械课程作为警察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警察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预备役警察上起着积极的作用。枪械课程,其本身就蕴含了很多思政元素和育人环节,是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很好载体,例如:思想认知、课程管理、技术教学等方面,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思政元素例举

在思想认知方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强调“初心和使命”,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怎么学”,牢记警察使命;在课堂管理方面:强调纪律意识、服从意识,要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从生命安全和职业素养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强化,是学生养成执行和服从的意识;在技术教学方面:通过重复性训练,不断的纠错等方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品质和过硬本领;在实弹射击阶段:将技术、心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相结合,强调要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事物和认识自我,做到为人处世“坦荡、清白”,切记“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以人为本,强化认知环节

以人文本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对人的潜能智慧的挖掘,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精神的培养[4]。以人为本的教育凸显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做能动的人而非被动的人[5]。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育就必须立足于学生,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质量。

就枪械本身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在枪械教学之前,从影视作品、游戏、网络宣传资料上对枪械有了初步认知,但殊不知其中认知偏差,很多信息的传递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因此,作为枪械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准确的把握认知环节,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把握教育过程。为了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枪械的认知情况,可以制作《枪械课程课前认知情况调查表》,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学生在枪械安全操作、枪声和后坐对射击精度的影响、据枪瞄准与击发等重要技术环节上,存在着明显的认知偏差。在此基础上,将强化认知环节作为教学重点,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对比教学、技能迁移等教学方法手段,融合心理学、力学、体育科学等多学科,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对重点环节进行仔细准确的教学分析,使学生真正搞清、搞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从而大幅度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强化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1.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技能教学不能仅仅就技术讲技术,必须很好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例如:在验枪技术教学上:通过采用引导、提问、正误对比等方法手段,将验枪目的、验枪的程序、枪口指向和食指放置、验枪的环境条件和时机等环节融入,再通过情景模拟,检查学生对该技术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并掌握该技能,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结合学习需要开展学习活动,成立“枪械维修兴趣小组”“枪械战术研究兴趣小组”“枪械技术研判兴趣小组”等,结合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习过程,提升学习能力。

2.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由于认知的偏差,在学习过程中,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学生很难客观、准确发现问题及原因,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这给学习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认知是提升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重要环节。枪械教学过程涉及的学科广、内容复杂、参与系统多,具有显性和隐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施教者必须很好的把握这些显性和隐性环节,才能强化学生的认知,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在后坐和枪声对射击精度的影响环节上:教学团队收集和制作相关视频资料、FLASH 动画,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从原理上准确把握,找到问题和原因,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心理活动对射击影响环节:采用正误对比、视频分析等方法,将这一环节直观呈现,通过视频对比分析找出问题、挖掘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3.提升掌握技能和运用技能的能力。技能教学以技能掌握为基础,以准确使用为目标。警察的枪械教学决不能花拳绣腿,必须要以“实战、实用”为目标,能“拉的出、打得赢”。应通过对技能的深入剖析和对教学过程的准确把握,将能力提升融入到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例如:在验枪环节,不但让学生掌握验枪的步骤,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在不同环境的验枪方式,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并通过情景进行检验。在射击的据枪技术环节,强调“握控一体”,将慢射和速射的据枪、控枪技术环节有机结合,简化技术环节、降低难度,提升技能的掌握。为了实现学以致用,还可通过视频分析、视频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提高认识,提升技能的准确掌握和使用的能力。为了把握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可制作《枪械课程教学情况调查表》,在教学的中期和后期进行调查,并通过信息反馈,很好地把控教学各环节。

(四)教学内容兼顾立足基础与突出实战

1.立足基础。警校作为培养警察后备力量的摇篮,应以培养具有扎实公安工作基础的警察后备力量为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警校的枪械教学也应以基础为重点,立足基础技术,夯实基础技能,为今后掌握更高层次的枪械技能做好铺垫。这里的基础,不是简单的基础射击技能,而应涵盖从法律层面到操作层面,包括警察使用武器的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规范操作枪支,射击基础技能;武器的养护和故障排除,临战开枪的程序和开枪后的工作等。

2.突出实战。公安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对公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公安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打造“四个铁一般”公安队伍铁军,是党和国家对公安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培养警察后备力量的警察院校必须“聚焦战斗力,立足实战化,突出实战实用实效”。为此,应更加注重将技能与战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实战战术意识和战术思维。例如:在验枪环节,将验枪的环境、实战验枪条件的选择融入教学过程;在持枪戒备环节,采用情景教学,将各种戒备姿势的使用进行呈现,突出运用,在情境中提升学生对技术的认识和掌握。通过一系列基础技术实战化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对贴近实战的射击技能产生更深的认识,为后续的枪械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夯实实战基础技能上,将实战射击内容融入(见表3),根据不同的执法需求设定多个实用射击科目,强化实战射击技能,提升安全执法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拓宽教学渠道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推广,教育信息化2.0 时代的到来,教育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以建设“金课”“一流课程”为背景的课程建设在我国高校大力展开,使得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手段发生巨大变革。应抓住有利条件,通过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采用教学、训练、比赛等形式,运用“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运动训练控制手段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提升教学的质量。如建设枪械课程的SPOC 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为辅的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各种媒介和平台(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微信、QQ 等平台),拓展教和学的途径,提升教学效果。“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增加师生的互动,利于教师掌控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做好教学监控工作。

(六)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

为了保证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枪械教学团队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过程评价重点突出安全、规范的能力提升,体现枪械意识、习惯的养成和警察素养的培养;结果评价体现技能学习的效果,如表3所示。

表3 枪械考核评价体系

其中,过程评价的安全指标中的安全、规范技术操作和环境利用指标,属于扣分项,在各射击科目教学中每出现1 次,扣1 分,扣满5 分,即为不合格,取消本科目的后续学习和考核资格;故障排除指标属于加分项,在科目的实弹射击时,出现一次加一分,但科目成绩不得超过所占的总成绩比值。

通过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提升学生了综合素养,提升了安全、规范操作枪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用枪习惯,培养安全意识,使得课程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七)服务基层,加强校局合作

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工作中居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警察院校作为教育训练的主阵地,不仅承担着警察后备人才的培养,还肩负着引领警察教学训练的发展方向。服务基层,提升基层民警执法战斗力,也是当前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根据当前公安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应利用学校在教学方面的优势资源,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出发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推出“菜单式”服务,服务基层,将红利惠及基层。其次,利用专业技能对基层民警的枪械学习和训练提供专业的指导,监控学习的过程,真正体现警校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切实提升基层民警的执法战斗能力。同时,枪械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也为更多基层民警学习枪械技能提供了学习渠道,提供远程指导和技能诊断,既解决了基层民警的学习单一、渠道窄的问题,也解决了基层民警在学习和再学习过程中缺乏高水平指导的问题。

六、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警察院校的枪械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枪械教学改革,虽历经多轮次建设,成效可喜,在教学育人、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今后该课程在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新一轮“一流课程”建设的大潮下,枪械课改革仍然在路上。

猜你喜欢
枪械射击技能
枪械图鉴——VKS狙击步枪
画与理
枪械图鉴——TS12霰弹枪
为什么射击最高的成绩是10.9环,而不是11环
机枪射击十八式
枪械的“外挂神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实战化近距离快速射击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