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海,肖嘉新
福建省立医院干部特诊二科 (福建福州 350001)
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常见急腹症,具有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可对多脏器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导致脏器衰竭[1]。谷氨酰胺属于促合成恢复类药物,可防止内毒素入血,对肠道细菌异位具有抑制作用,且能够逆转肠黏膜萎缩[2]。异甘草酸镁属于甘草酸制剂,能够降低转氨酶水平,改善肝脏功能[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谷氨酰胺联合异甘草酸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试验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2~49岁,平均(40.62±5.75)岁;发病至治疗时间4~20 h,平均(10.91±3.09)h;发病原因,胆源性22例,酒精性10例,其他9例;体重56~92 kg,平均(74.13±10.04)kg。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2~48岁,平均(40.60±5.65)岁;发病至治疗时间3~20 h,平均(10.71±3.05)h;发病原因,胆源性23例,酒精性9例,其他9例;体重55~92 kg,平均(74.14±10.0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参照《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4]中的标准诊断并经血常规、X线、CT等检查后确诊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5]>8分的患者。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近6个月使用过本研究药物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沟通障碍的患者;合并外伤、感染、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谷氨酰胺治疗:于餐前口服谷氨酰胺(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44,规格:1.0 g),1.0 g/次,2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2,规格:10 ml:50 mg)治疗:将0.2 g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予以静脉滴注,1次/d。
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
(1)肠黏膜屏障功能: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酶学分光光度法测定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2)炎症介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治疗前,两组D-乳酸、DAO、E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D-乳酸、DAO、ET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IL-8、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IL-8、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肠黏膜主要由微生物屏障、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等构成,可帮助肠道抵御病毒、细菌、化学刺激等致病因素的侵袭,但是,细胞凋亡、微循环障碍等均可引发肠黏膜出现屏障功能障碍,致使其通透性增高,病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加重炎症反应[6]。现阶段,临床以抑制胰腺分泌、解痉止痛、改善机体微循环防止休克等为主要的治疗原则,但对于重症患者,以上治疗方式起效较慢,易诱发胰腺及胰腺周围组织感染、坏死,从而加重胰腺受损程度,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积极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非常必要。
研究认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能够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7]。谷氨酰胺可为肠黏膜细胞代谢提供能量,避免肠黏膜萎缩;同时,可作为氮源碳源,参与核酸、蛋白质等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增强肠道细胞活性,修复和再生肠黏膜,维持上皮结构的完整性[8];可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清除氧自由基,继而减轻肠道上皮细胞损伤,改善肠道免疫功能,调节环腺苷酸及钙离子浓度,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部分研究认为,联合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更佳,但此方面指导性文献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展开对比分析,以期发现更佳的用药方式,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两组D-乳酸、DAO、ET、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说明谷氨酰胺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普遍出现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及肠道动力障碍,从而使肠道菌群易位,ET释放参与血循环,最终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异甘草酸镁属于保肝药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肝功能及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可通过抑制核因子激酶活性,发挥下调核因子κB通路的作用,在影响炎症介质合成分泌后显著降低其水平[9];同时能够与激素受体结合,减少白细胞进入炎症区域,使胆源性胰腺炎炎症反应被控制,继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D-乳酸为肠道固有菌群的发酵产物,正常情况下无法通过肠黏膜屏障,但肠黏膜受损后,通透性增加,D-乳酸即可进入血液循环,故其血清水平的高低能够评估肠道菌群是否失调及肠黏膜是否受损。DAO是肠黏膜上层绒毛细胞的标志酶,水平升高多提示肠上皮细胞受损。ET多分布于肠杆菌属细胞壁,一旦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受损,可大量生成并通过破损的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故检测血液中ET水平对评价肠黏膜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IL-6、IL-8、TNF-α均为炎症介质,水平高低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异甘草酸镁通过抑制血清转氨酶分泌,延缓细胞变性、坏死,同时调节一氧化氮水平,阻止炎症细胞浸润,进而减轻肠黏膜损伤[10];与谷氨酰胺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效果,能够改善机体高分解代谢及营养状态,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进而维持内环境稳态,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
综上所述,谷氨酰胺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加快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进而降低炎症介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