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炉底渣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2020-09-08 02:37张佰真铭安晓星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车辙模量沥青

张佰真铭,于 冰,安晓星

(哈尔滨石油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山东省某垃圾处理厂的垃圾焚烧炉底渣,连续十个月进行取样,通过筛分试验在4号筛以上的垃圾焚烧炉底渣约占30%,而约有50%的底渣在4号筛至50号筛之间,其余的20%为50号筛以下的细粒料。该底渣分文粗细两种类型,其中粗底渣的比重均介于2.3~2.4之间,细底渣的比重均在2.0~2.3左右;粗底渣的吸水率约在3%~9%之间,而且其均匀性不良,细底渣的吸水率8%~12%,比一般天然砂吸水率1%高很多。

垃圾焚烧炉底渣除了必须注意到其物理性质是否均匀,另外对于其重金属溶出是否满足环境规范的要求,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研究中选取连续11个月的实验数据作出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处理后的垃圾焚烧炉底渣除了铅的含量超出标准值外,其他如镉、铜、铬、六价铬、砷、汞等重金属,其含量都远低于标准值,甚至无法检测到。而对于铅的部分,可以在制备过程中增加稳定剂的使用量,但若要治本的话,要加强垃圾分类中电池的回收率,这样才可完全的降低铅的浓度。

表1 固体废物毒性浸出(TCLP)试验分析结果

本文中采用的级配符合国家规范规定的,然后将垃圾焚烧炉底渣按照基层质量比例的100%、80%、60%,底层质量比例的10%、20%、30%掺入。

2.2 试验方法

本文主要利用焚烧炉底渣取代部分级配粒料,并依据现行的国家规范,如《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确定最适合的添加比例。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从筛分析资料可以得知过4号筛的细粒料部分底渣约占总料的60%~70%,所以用于替代沥青混凝土细粒料是非常好的应用方向,然而底渣的性质并不像一般天然级配料均匀稳定,因此本研究在面层部分预定取代总粒料的0%、10%、20%;而在沥青处理底层部分则以替代总粒料的0%、20%。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路面基层试验结果及分析

(1)击实试验结果

底渣的击实试验曲线的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不论是底渣全级配还是取代20%~40%的级配形式,最大干密度均会随添加底渣的质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对底渣全级配而言均会使最佳含水量增加,且比不添加底渣级配的含水量约高出4%~5%,而且每增加10%的垃圾焚烧炉底渣,将会使得含水量增加0.5%。

表2 掺配不同比例底渣的击实试验结果

(2)加州承载比(CBR)试验结果

基层各配比在不同击实次数下的修正加州承载比(CBR值)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可以看出,CBR值随击实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击实10次时,各配合比的CBR值均无法符合规范的规定,而当击实次数提升到30次时,CBR值均可符合规范的要求,这表示当击实次数提升至30下的击实能量,可符合规范要求,但必须符合95%干密度时,则击实次数为30次下的击实能量又显得不足,只有提高到65次时,可符合规范规定,尤其又以添加80%底渣的CBR值最高,整体来看添加60%~100%的垃圾焚烧炉底渣的CBR值均应可达到50以上。

表3 基层各配比在不同击实次数下的修正CBR结果

表4 基层各配比在98%干密度下的修正CBR结果

3.2 路面面层试验结果及分析

(1)基本性质试验结果

本文的研究中,沥青混凝土面层取代细粒料占总料重10%和20%,沥青采用一般道路较常使用的AC-10,以使研究结果更能让底渣沥青混凝土在工程中顺利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中,采用马歇尔法进行沥青混凝土配合设计,在底渣取代量加以改变,以求出在不同替代量下的最佳含油量及相对应的单位重、稳定值、流度值、V.M.A、Va、V.F.A及最大理论密度,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路面面层的基本性质

可以看出,使用天然粒料掺配底渣部分,其含油量随着添加比例的提高而逐渐增加,主要由于底渣的孔隙率较高原因所导致,沥青混凝土单位重与有无掺配底渣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在稳定值的数据结果上,使用底渣为掺配粒料部分,其稳定值均远大于规范值,甚至可以达一倍以上的强度。

(2)回弹模量试验结果

本文分别进行各种不同底渣比例掺配时的25 ℃及40 ℃的回弹模量试验,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各组25 ℃及40 ℃的回弹模量比较。

表6 回弹模量试验结果(kg/cm2)

可以看出,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在25 ℃,随着垃圾焚烧炉底渣的替代量增加而逐渐提高,而在40 ℃时回弹模量则随底渣添加而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从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来进行检定,以α=0.05为检定基准,P值均小于0.05,即表示底渣添加量的多少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因此可推断底渣添加量对回弹模量方面有较大且不利的影响。

(3)车辙试验结果

本文分别对垃圾焚烧炉底渣掺配量0%、10%、20%等三组不同配比进行车辙轮迹试验,并以试验温度60 ℃作为模拟夏天路面的温度,以求得与现地路面相同的车辙现象。车辙的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变形量与辗压次数关系曲线。

表7 车辙轮迹试验结果

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添加底渣的沥青混凝土其总车辙沉陷量均大于未添加的对照组,尤其添加20%的底渣其总沉陷特别明显,在滚压初期差异性并不大,而当达到1 200次滚压时差异性特别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初期时底渣还可承受足够的抵抗车辙变形能力,而当经过1 200次的滚压后,垃圾焚烧炉底渣已无法承受而产生了部分破碎,因而车辙变形量逐渐增加。另外由于本文试验中的沥青采用AC-10,因此抵抗变形能力不如其他黏滞度较高的沥青,因此垃圾焚烧炉底渣在使用上可搭配黏滞度较高的沥青,以增加抵抗车辙变形能力。

4 结 论

(1)经过处理后的垃圾焚烧炉底渣除了铅的含量超出标准值外,其他如镉、铜、铬、六价铬、砷、汞等重金属,其含量都远低于标准值,甚至无法检测到。而对于铅的部分,可以在制备过程中增加稳定剂的使用量。

(2)不论是底渣全级配还是取代20%~40%的级配形式,最大干密度均会随添加底渣的质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在CBR试验中,只有提高到65次时,可符合规范规定,尤其又以添加80%底渣的CBR值最高,整体来看添加60%~100%的垃圾焚烧炉底渣的CBR值均应可达到50以上。

(3)使用天然粒料掺配底渣部分,其含油量随着添加比例的提高而逐渐增加。经过添加底渣的沥青混凝土其总车辙沉陷量均大于未添加的对照组,尤其添加20%的底渣其总沉陷特别明显,在滚压初期差异性并不大,而当达到1 200次滚压时差异性特别明显。

猜你喜欢
车辙模量沥青
国内沥青市场“十三五”回顾及“十四五”展望
红黏土路基的动态与静态回弹模量对比分析
小车辙里的大野心
第九章 沥青湖
高效沥青加热器在沥青生产及储运中的应用
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京台高速车辙维修段的应用
室内回弹模量和回弹再压缩模量试验参数探讨
沥青路面现场车辙的精准化评价方法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比对试验研究
现场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车辙处治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