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学习视角的大学生创业学习维度探析

2020-09-08 12:36梁春晓沈红
关键词:题项创业者经验

梁春晓,沈红

(1.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2.南方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5)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创新创业、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生力量,许多公共政策和教育举措都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然而,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大学毕业生实际创业比例较低、创业失败率很高,面临着创业意愿低迷和创业能力不足的困境,导致有人认为大学生不适合创业。关于何人能够成功创业,研究的焦点已从早期创业者个性特质转到创业者学习和发展等关键问题上来,探讨个体如何获取创业知识、开展创业活动。因为研究普遍认为创业具有可教性,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相比一般社会人群,在学习时间、学习主动性、学习方法等方面具有优势,在校期间的创业学习对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从文献梳理和前期访谈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大学生缺乏创业学习和实践的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9 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也显示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反馈创业课程和实践活动存在缺口,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获取创业知识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遗憾的是已有研究侧重从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视角研究创业教育模式,而要深刻理解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内在机理,破解当前创业困境,亟需从学习主体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创业学习的本质过程。

目前研究对大学生创业学习本质过程的探讨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通过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满意度来间接考察其创业学习,如Frank 和Luthje 从学生对学校的创新氛围、创业课程、学生团队、风险投资网络建设等的评价来测量大学生创业学习的情况[1]。另一种则根据大学生创业实践提炼其创业学习的维度,如赵映振等提出的知识储存、品质修炼、经验反思和实践应用的四因子测量模型[2];周必彧和池仁勇将大学生创业学习分为家庭内部学习、学校创业教育学习、个人社会网络学习等[3];更多的研究借鉴了单标安和蔡莉等提出的认知学习、经验学习和实践学习的三因子结构模型[4]。已有研究或者关注了少数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忽略对潜在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讨论;或者直接借用企业家创业学习的测量体系衡量大学生创业学习,是否适用有待讨论。最主要的问题是研究对大学生创业学习本质的理解尚未达成共识,缺乏理论层面的整合。大量研究表明创业学习最根本的是经验学习[5-7],紧密依托个体经验的改造和转化。大学生创业学习研究和实践也显示了对经验学习、做中学的偏好[8],但是创业学习的体验性本质在大学情境中的内涵还需深入挖掘。基于此,本文依据体验学习理论等相关研究,结合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和大学生创业者的实地访谈,提出院校情境下大学生创业学习的维度结构,并通过多阶段问卷调查检验其有效性,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二、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1.体验学习理论与创业学习的内涵

由于创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创业者自身拥有的知识不足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需时刻从内外部环境中学习以更新知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9]。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创业研究逐渐摒弃传统的特质论转而探讨创业者学习和发展等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创业学习的概念进行了多维解读:认知学习视角认为创业学习是创业者从创业过程中习得、储存和利用创业知识,构建专家知识结构、进行认知和决策的心理过程[10]。行为学习视角认为创业学习本质上是转化经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5,6]。建构主义学习视角将社会网络作为重要的学习系统,创业学习就是创业者在具体网络背景下的社会互动与学习活动[11]。创业学习简单的讲就是学习如何创业,其实质是创业者积累、开发和创造创业知识的过程。

创业者是如何学习来获取创业知识的呢?创业知识的实践属性决定其主要来源于实践经验。因此,经验学习成为创业学习的“第一性原理”,创业经验学习就是个体对过去已积累的知识和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回顾、总结、归纳和反思,将先前与创业直接相关的经验、管理经验、行业专有经验、职业经验等转化为知识的过程[5,6,11],该过程强调批判性反思的作用,包括对成功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失败行为的反思等[12,13]。但是经验学习容易导致路径依赖性[14],因此创业者还需从外部特别是社会网络中获取和更新创业知识[15,16],如观察他人的创业行为、模仿他人较为成功的经验等[7,11],并把所获得的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自身能力、观念进行重组从而构建新的知识[10],即所谓创业认知学习。此外,创业者不能过分依赖已有经验或模仿他人来应对不确定性,还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来加以完善[17]。创业实践学习强调“边做边学”,通过采取实际创业行动来理解和摆脱创业困境,将先前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转化应用于实践,并在解决实际任务中充实创业知识。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在探讨创业学习内涵的过程中发展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经验学习”“反思”“观察学习”“网络学习”“失败学习”“做中学”等(表1),有助于理解创业学习的过程本质。但是能够构成范式意义的是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等三种,不同范式的创业学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创业学习主要就是从自我或他人的直接或间接经验中学习。

通过系统梳理创业学习相关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中与创业学习过程联系最为紧密的是体验学习理论[18]。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源于经验并在经验指导下不断修正、获得概念的连续过程,完整的学习包含具体体验、抽象概括、反思观察和实践应用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人的知识就是在这种循环过程螺旋上升中实现更新迭代的。体验学习理论视经验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是“活的教科书”,与创业学习有着共同的内在一致性,因而成为系统整合创业学习研究的重要框架。基于该理论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经典的个体创业学习过程模型,如Cope 基于关键经历的创业学习模型[5]、Politis 基于经验过程的创业学习模型[6]、Holcomb 基于直观推断的创业学习模型[7]等。在体验学习理论视域下,创业学习强调个体体验或亲身参与、注重教育的情境性、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以及批判性反思过程,在持续的学习循环过程中积累和重构创业知识体系。体验学习理论对分析大学生创业学习的过程机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带着一定经验基础走进校园,在学校获得新的创业学习体验并成为下一阶段学习的起点,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2.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内涵及维度辨析

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更专业的创业认知模式,而深层次认知模式的改变有赖于主体的深度参与和对关键经验的学习[19]。相关研究倡导通过体验、情境、游戏、案例、活动、“做中学”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学习[8,20-22],并探讨了创业课堂中的游戏模拟[23]、创业社团活动参与[24]、创业实习[25]、创业者交流[26]、创业团队[27]等过程中的创业学习机制,研究认为:首先,体验式的创业教育课堂和活动通过模拟真实创业情境,能使大学生对创业者的“生活世界”有近距离的观察和了解,有助于获得创业默会知识。其次,由于体验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总结、反思和交流,能使学生对理论与实际间的差距有更好的反思性理解,从而提高机会识别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就业能力。此外,研究普遍认为大学既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创业学习机会,还能提供其发展的网络资源,如志同道合的同辈人、教师、创业者、潜在的客户/供应商等,大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创业学习,能够提高其创业自我效能感[28];并且来自社会网络的支持使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有价值的社会联系,获得创业资源并形成初始的创业社会资本,激发他们利用社会环境来创业。总之,从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大学环境中有各种创业学习的机会,既有创业课程等正式学习形式,也有创业嘉宾演讲、竞赛、社团、实习等课外活动及其中的人际交往等非正式学习形式;创业教育过程具有体验性的特点,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做中学”、观察模仿等来获取创业知识和经验,反映了创业学习共同的本质要求。

然而,大学生创业学习扎根于院校情境中,同一般意义的创业学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大学生创业学习的核心任务是为获取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而非实现企业绩效,相比创业实操技能,思维方法的训练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更为重要[20,29]。其次,大学生创业学习过程与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密不可分,大学生虽然缺乏职场经验,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创业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鉴于此,本文将院校情境下的大学生创业学习操作化定义为:大学生为获取创业知识和经验,积极参加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主动与老师、同学、创业者、行业中的专业人士等交流互动,观察或模仿他人的创业行为,并对有关经验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总结和反思以指导创业实践的过程。该过程包含了体验、观察、反思和实践等体验式学习的四个基础阶段,具体体现为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四个基本形式:

(1)创业教育参与,是大学生亲身参与各类创业教育活动,如创业课程学习、企业家讲座或交流会、创业社团、创业竞赛等,这种课内教授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是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流方式,也是大学生进行创业学习、获取创业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根据现代学生学习和发展理论,学习主体的认知活动参与度(或学习投入)是影响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业教育活动越多越有可能收获创业知识和经验。

(2)创业网络互动,指大学生在参与创业教育和活动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拥有创业经验或创业资源的人和机构(如创业导师、校友或其他创业者、行业中的专业人士、风险投资机构等),大学生有意识地向他们请教,观察、模仿他们的行为,既能获得创业经验知识,还有机会获取和了解创业信息或商业渠道资源等。与这些“重要他人”的交流越多越有利于大学生识别创业机会和获得创业资源。

(3)创业经验反思,是大学生对所感知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思考、分析和总结,以获得认知深化。自我或他人的经验是大学生创业学习的重要源泉,如反思成功的经验是否可以复制、有哪些“坑”需要在今后注意等,从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业认知体系。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判断和分析是大学生创业决策的基础。

(4)创业实践应用,是大学生在创业实践(如建立工作室、参与学生创业项目团队等)中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将先前习得的创业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当前的任务中以检验或纠正认识,或者不断尝试新的解决方法、试错、总结等,积累专业技术、管理、市场、行业发展、产品或服务等实践层面的经验,更新自己的创业经验体系。

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学习四阶段模型,契合了创业学习本质要求,反映了创业教育和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进行创业学习的核心特征。

三、研究设计

由于创业学习理论本身发展并不成熟,相关概念尚未达成统一认识,研究需要先定性地了解大学生对创业学习等概念的认知水平,因此需通过访谈识别大学生创业学习的特征,以便进一步检验本文提出的大学生创业学习的理论结构,为测量工具的开发提供测量条目信息和理论支持。通过半结构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挖掘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关键概念,结合理论研究和访谈文本分析,初步确立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原始测量题项,开展多阶段的问卷调查,对初始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等。

1.半结构访谈与问卷初始题项的确立

2019 年3—5 月对武汉市部分高校创业园区的13 位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了实地访谈(受访者基本情况见表2)。受访者中有重点高校大学生,也有普通院校大学生,他们均是创业团队创始人或核心成员。其中,男生11 名,女生2 名。在学历分布上,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以本科生为主。在行业分布上以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和服务业为主,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团队的主营业务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度较高。

表2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统计表

采用基于关键事件的半结构化访谈法,以了解大学生从发现创业机会、筹备到正式创建企业的具体过程和主要想法。访谈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 简单介绍一下目前的公司/创业项目基本情况(主营业务、盈利模型、运营状况等)。2.在正式创业之前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创业?为什么?3.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创业的?4.如何确定这个创业项目?5.对选择创业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或事有哪些?为什么?6.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或素养?7.从哪里获得这些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8.创意想法来自哪里?9.大学期间有哪些经历对你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或能力有帮助?为什么?

访谈结束后,运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方法对文字资料进行处理[30]。一是开放性编码,对原始访谈文本资料进行逐句逐行逐段的编码,并力图使得编码后的语句尽可能保留受访谈者最本来的意思。二是关联编码,要使上一阶段中提取的初始概念语句自然呈现出核心范畴,主要通过对上述初始概念不断进行比较、调整、分析和归类,将表述相同或者含义接近、内容相似的代码语句合并,并整理出开放编码中的层次关系。据此提炼出大学生创业学习最具代表性和重要性的概念类属,将上述初始概念联系起来,每一种概念类属下面分别包含了相关概念。例如“理论积累”主要包括通过阅读书籍资料、观看视频、理论课程学习等得到收获;“经验积累”主要包括通过实习、创业等实践活动得到收获等。三是核心编码,在所有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后,将编码得到的核心范畴组织起来并构建理论。根据前述的大学生创业学习的维度构思(创业教育参与、网络互动、经验反思和实践应用),将核心范畴与相关文献进行对照,结合题项的表面效度等得出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四个维度的主要内容(表3)。

表3 大学生创业学习各维度要素词频统计

访谈时还将一些现有文献研究结论和创业学习量表的题目对受访谈者进行提问,结合上述编码分析的结果,初步形成了与大学生创业学习相关的32 个原始题项。为确保各条目的准确性、适宜性和非重复性,组织相关专家及创业大学生代表对题项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对表述进行调整,删除重复的题项,选取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大学生创业学习的描述项目。之后找10 名大学生创业者或毕业生填写问卷并对问卷填写的体验给予反馈,最终确立了25 个题项的大学生创业学习初始问卷。

2.预调查和正式调查

在初始问卷形成的基础上,开展了两次调查工作,采集两组样本数据,以确保最终得到的大学生创业学习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题项采用5 级李克特量表的计分方法,答卷者回顾其在校期间参与创业学习活动的频率,分值越高表示越频繁。预调查在2019 年5—7 月,给毕业三年以内的大学生发放预调研问卷800 份,回收问卷611 份,有效答卷535。本次调查采集的数据主要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确定大学生创业学习的测量维度。正式调查在2019 年7—9 月,对华中科技大学沈红教授团队的“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NACC2016)调查中的大四学生进行了追踪回访调查,通过短信或邮件的形式放发放问卷,成功送达2113 人,回收问卷639 份,有效样本434 个。本次调查数据主要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两次问卷调查的样本基本情况统计如表4 所示。

四、实证分析

1.项目分析

利用预调查数据先对初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初始问卷的25 个题项均与全部题项总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624 ~ 0.879,均高于标准值0.4;每个题项的临界比值均达到统计显著性要求,即各题项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得分差异显著。但是题项“EC1 在学校学习和活动中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辈人,经常接触和交流”“EA1 通过创业实践将想法付诸实现”等删除后,其所在维度的整体信度系数变得更高,故删除上述两个题项。余下23 项均通过检验暂且予以保留。

2.探索性因子分析

运用SPSS.21 对剩余的23 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 值为0.946,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P<0.000),说明数据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抽取因子数目主要依据:特征值大于1、碎石图变化情况、方差累积贡献率和因子分析结果的实际意义等标准。研究还分别进行了两因子、三因子和四因子结构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四因子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为理想,累计贡献率高且与理论预设一致,因此选择四因子模型。删除在各因子上的载荷都低于0.5 或者在多个因子上的载荷都大于0.5 题项、以及与所在因子的涵义明显不相符的题项。结果发现“EE3 阅读和观看创业相关的书籍或视频资料”与共同因子内涵不一致,“ER7 有意识地积累创业所需能力”“ER1 关注本行业中榜样企业的行为”“ER6从专长中思索创业机会”等在两个因子上面的载荷均大于0.5,因此考虑删除这四项。经过多轮因子分析后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构(表5),虽然“EE5 参加大学生创业竞赛”“EE4 参加创业社团组织活动”的载荷在0.4 左右,但考虑到实际中这两种活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予以保留。最终得到大学生创业学习的19 个测量题项,将其收敛为创业教育参与、创业网络互动、创业经验反思和创业实践应用四因子,累计解释方差量为78.94%。

表5(续)

3.验证性因子分析

利用第二次调查的数据以及AMOS22.0 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图1)。其中EE1、EE2、EE4、EE5、EE6 表示创业教育参与的各个测量题项;EC2、EC3、EC4、EC5、EC6 表示创业网络互动的各个测量题项;ER2、ER3、ER4、ER5 表示创业经验反思的各个测量题项;EA2、EA3、EA4、EA5、EA6表示创业实践应用的各个测量题项。经检验,大学生创业学习测量模型各类指标达到标准值要求(表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根据图1 的结果,大学生创业学习四因子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6),表明很可能存在更高一阶的因素。对此进行了二阶拟合(图2),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学习的二阶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表6),创业教育参与、创业网络互动、创业经验反思和创业实践应用四个维度从属于大学生创业学习的概念。

图1 大学生创业学习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一阶)

表6 大学生创业学习结构模型拟合指数表

图2 大学生创业学习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二阶)

4.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分析。大学生创业学习量表总体的一致性系数α 值为0.957,其中创业教育参与、创业网络互动、创业经验反思和创业实践应用各维度的一致性系数α 值分别为0.827、0.910、0.937、0.974,均高于0.7 的标准。说明该四因子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

效度分析。本研究是在创业学习相关文献研究(包括已有的案例研究和实证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深度访谈资料加以发展的,量表初始题项完成后又与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相关学科的专家、研究生以及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了多次讨论,确保了问卷内容的有效性。此外,量表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标准值0.5,且创业教育参与、创业网络互动、创业经验反思和创业实践应用四个维度的平均抽取变异量AVE 值分别为0.504、0.694、0.888、0.757,均大于标准值0.5;组合信度分别为0.833、0.919、0.975、0.926,均大于标准值0.6(表7),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由表7 还可知量表各维度的AVE 平方根值基本都大于各维度的相关系数,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表7 大学生创业学习各维度相关系数及AVE 平方根值

五、结论与启示

基于创业学习和体验学习理论研究,提出了院校情境下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定义和维度,并验证了由创业教育参与、创业网络互动、创业经验反思和创业实践应用等四个维度构成的理论设想,结果显示该四因子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度,结构稳定可靠。研究结论对于深入探讨大学生创业学习过程机制,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1)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学习体验,将体验学习理念贯彻到创业教育各环节,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从直接的创业课程与培训到创业社团、讲座、实习、竞赛、基地建设等,但是总体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参与率较低、满意度较低,创业教育的实际功效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可能是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主要针对已经创业大学生而设计的类“精英式”的教育培训、教学内容和形式等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但最根本的是由于缺乏与创业学习内在属性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导致创业教育在实践中走向两种极端:或者偏重知识灌输的课堂授课,或者片面开展实践教学而忽略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在体验学习理论视域下,学习主体的亲身参与和独特体验是创业学习的基础,而主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策略对于转化经验和创造知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必须整合创业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体验、观察、经验反思和创业实践形成有机整体。为此,需要首先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整体学习观和体验式教育观,改变当前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孤立状态,构建创业学习实践共同体,探索情境化和体验式教学方式,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业团队建设,大胆面向科技成果市场化和社会应用领域等。其次,要加大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和建设力度,在开设门类、教学形式、教材选编、课时安排、选课名额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好协调,开展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惠及面更加广泛的创业教育和学习项目,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参与率和创业学习效果等。

(2)重视和引导大学生创业网络建设和开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创业网络支持力量。由于缺乏相关职业经验,大学生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进行创业学习,其中老师、同学、创业者(企业家、校友、亲属等)以及行业中的专业人士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影响最为广泛。高校创业教育系统不仅能提供创业知识获取途径,还能够帮助大学生积累早期的创业网络资源。社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经验和技能支持、财力支持以及情感心理支持等,鉴于此,高校应当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和挖掘创业网络支持体系。一方面,加强校企协同合作,打造专兼并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鼓励多学科背景的师生、行业或业务部门的专业人士、风险投资机构等的来往与交流;建设交互平台,开展定期的主题交流、经验分享活动等。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关系观念,引导和强化大学生理解和运用网络关系的能力,增强创业网络资源转化率。

(3)重视塑造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加强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首先,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善认知模式,形成适应创业活动本质的创业思维。其次,从经验中的学习要求以一定的认知能力为基础,能够理解所体验和观察到的创业经验内容并消化吸收使其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如此才能实现经验转化并重构创业知识。再者,认知能力异质性的个体对经验会有不同的解读,从而导致不同的创业学习结果,特别是创业机会的识别、评估和利用等高度依赖个体的认知异质性。对此,高校创业教育必须提供创新创业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认知能力训练课程,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能力等,包括对创业经验和案例的复盘和总结,对创业机会和商业模式的识别、评估等,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创业学习能力。

致谢:本文作者感谢接受研究访谈的大学生创业者。

猜你喜欢
题项创业者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拼凑测量研究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运动员心智游移:诱因、内容及结果评估量表的研制
互联网创业者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基于服务绩效感知的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测量工具的开发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