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对策研究

2020-09-07 07:31张深溪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4期
关键词:治理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 网络空间 思想政治工作 治理

作者简介:张深溪,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8.247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网络的迅猛发展增大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繁重性、艰巨性,必须因势利导,充分把握网络技术所带来的难得机遇和空前挑战,做好新时代的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以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之力。

一、加强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非常重视科学技术所引发的社会变革。马克思曾这样评价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它们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而网络作为现代科技的代表,有人称之为“真正的国际性的发明”,其所引起的变革是空前的,犹如十次工业革命在一代人之内发生。网络具有广渗透性、超时空性、极强的虚拟性、平等性、互动性和脆弱性等特征,给人类的沟通交往方式等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一方面,网络为我们党和政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同时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空前挑战。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始终把十三亿多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聚合在一起,我们的事业将无往而不胜。”

因此,必须要切实加强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更加良好的网络思想舆论氛围,让民相亲、心相通、情相连,使中国人民更紧密地团结起来。

(一)有利于增强网民的价值认同

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8.29亿,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习近平同志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高度重视网络、研究网络、利用网络,切实把握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更好地将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到群众中去,让更多的群众拥护党的领导,凝聚共同理想,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为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而奋斗。积极引导我国广大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的政治、道德、法律、文化等的价值认同,使民众正面参与网络建设,提升网络治理的实效。

(二)有利于提升党的网络话语权

中国网民人数世界第一,网络使全民传播、全员媒体不断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多向传播、互动传播。因此,依托网络形成的全媒体时代,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必须由我们党牢牢掌握。如果从学理的角度上来认识,“话语体系是受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影响力制约的,是反映民族传统、时代精神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 也就是说,话语体系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观和利益关系,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毫无疑问,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是我国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架起与我国网民、乃至不同文明之间沟通的桥梁,针对不同的受众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华智慧,让我国网民、乃至国际社会了解和认同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三)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必须“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但是西方依然把持着国际传播的话语霸权,唱衰中国、抹黑中国的言论不绝于耳。我们时常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被动地位。而网络作为现代传播革命的代表,是我国实现对外宣传的有力载体,可以削弱西方的话语霸权,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空间中针对“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所形成的国际舆论焦点话题,并进行有力和有效的回应,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出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观点和主张,以引导网络空间的舆论趋势。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中国奇迹是中国人民创造的,我们必须将我们打发展优势转化为网络传播优势,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切实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将中国发展进步的话语权、解释权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二、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因此,必须做好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但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网络的迅猛发展也给现代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一)信息多元弱化党的正面宣传

网络空间信息的准入门槛极低,几乎为零,海量的信息和多元观点,使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遇到极大的挑战。一方面,信息的多元性使不少网民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状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有很多满足猎奇心理的奇闻,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段子,有哗众取宠的观点。这些多元的信息,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甄別信息真伪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多元的网络空间信息结构中,不少网民丧失了自我,陷入了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之中。另一方面,在网络空间里,政府的失范行为存在着被夸大、被普遍化的风险。公权力是全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相较于私权力具有强势性,更容易挑动民众的敏感神经,甚至被民众过度“解读”。尤其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转型阵痛与网络舆论存在叠加放大的风险。公共权力滥用、党员干部的贪腐行为、司法不公、社会不公待遇、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等,极其容易引起民众对体制的不信任感及“相对剥夺感”,进而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因此,必须在众声喧嚣的网络空间中树立党的正面宣传的主导地位,提升正面宣传的影响力、辐射力、公信力。

(二)不健康信息引发道德失范

网络空间道德失范现场十分严峻,这是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一方面,这与网络空间自身所固有的技术负面性相关,网络自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同时大量的不健康的负面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无形中也就降低了网民在网络空间言行的道德耻感,也就增加了网民道德失范的几率。网络空间道德失范现象不仅妨碍了网民个人正常的网络行为,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网络空间的正常运行秩序,影响着网络空间的发展进程。从网络空间的一些公共事件可以看出,不少负面社会现象的出现与网络空间道德失范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空间道德失范现象之所有出现,其原因是复杂的。比如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中并不完全适用,而且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对网络道德建设又不够重视,以及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匿名性、公共性、开放性等特点,以至于一些落后、低俗、腐朽、没落的思想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逐渐形成、扩散,致使网络空间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会化普及程度的提高,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增强网络参与主体的道德意识已成为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三)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便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具有超时空性,使各民族、国家连成一体,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们的交往受空间的约束性极大降低。西方价值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网络空间中影响我国网民的基本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认同,严重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威胁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空间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搞所谓的“颜色革命”。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严重污染了网络空间,影响了网民的正常价值判断。与此同时,国际网络犯罪等也日益猖獗,威胁着全球网民的安全,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因此,如何推进网络的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共有的网络精神家园,对于当今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也是一个空前的课题。我国是国际网络空间秩序的积极建设者、守护者,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网络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三、加强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意识形态。” 新时代,为使中华民族紧紧地团结起来,必须做好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当然,做好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持之以恒、紧抓不懈、担当作为,以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守护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使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开辟新时代中华民族各项事业的新格局、新境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是一个时代命题,是关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的根本问题,是关系着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旗帜和方向,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谋大局的使命任务,以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理论武器。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我国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发挥先进理论成果的浸润力、辐射力,用先进的指导思想聚民心、育新人、展形象。

第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始终关切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与时俱进是其重要的理论品格。网络语言及其传播规律有自身的特点,要做好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网络自身的传播规律,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影像语言、动漫动画、展览展播、形象设计等更接地气的形式引领网民的价值认同。

第三,落实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责任制。面对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勇于担当作为。加强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傳播主流意识形态,爱党护党,并注意区分网络空间中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以及学术观点问题等等,要旗帜鲜明抵制网络空间中的各种错误言论。

(二)加强网络保障性要素建设

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推进各类保障性要素的建设,让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有充分的依托和载体,奠定开展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础。

第一,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超时空性等特点,传统的按照行政区划分配权责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进行治理。必须尽快完善网络的管理体制,超越行政区划的传统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形成网络管理的合力效应,奠定坚实的网络治理的体制保障。

第二,积极搭建官方网络宣传平台。加强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更多的、高质量的主旋律宣传平台,将党的先进文化传播出去,让党的声音充满网络空间。尤其是随着抖音等短视频的迅速发展,网民的关注度、参与度空前提升,要积极推进官方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建设,以高质量的网络文化作品引导网民的价值认同。

第三,搭建官民沟通的桥梁和渠道。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是凝聚人心,增强网民政治认同的倾向性,让广大网民统一到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上来。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必须加强网上党建工作,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开展网上信访、网络政治监督等工作,搭建起更多的官民沟通渠道和平台,进而增强政治系统和民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对话,引导广大网民正面参与网络政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官民之间的摩擦。

第四,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支撑,网络人才是做好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性资源。必须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将党内外、国内外的相关优秀人才聚集起来,以配齐配强我国网络人才队伍,最终形成我国网络治理的人才优势。

第五,健全网络监管体制。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离不开监督,党和政府必须要做好“监督者”的角色。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拓宽监督渠道,利用技术、法律等手段去伪存真,进一步推动网络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对网络舆情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以有效引导网络舆情走势。必须切实监督网络空间公平正义事件的合理解决,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最大地维护民众的利益,形成网络空间中民众对党和政府以及法律的情感动员,引导和培育网民对于公平正义的价值认同。

当然,加强监督也要尊重网民的自由表达权,让民众“有话可说、有处可言”。当前,民众对于网络的依赖有目共睹,网络已经成为民众重要的精神栖息地。也要营造网络空间中自由表达、平等交往的氛围。与此同时,明确网络空间舆论和交往的底线与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安全,不破坏他人生活等,以形成公平正义的网络环境。

第六,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必须有完善的法治作为保障。在现实社会中,民众已经形成了尊重法律、践行法律、信仰法律的心理基础和法律认同。但是相较于现实社会,网络空间的各种秩序尚处于建构的过程中,规范网络空间社会关系的法律也处于探索的过程中,网民对于网络空间的法律认同和遵守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必须加强网络立法建设,加大网络空间法律供给,明确网络空间的法律边界和责任,提升网络空间的法律效力、法律惩戒、警示程度,规范网民的网络言行,培育网络行为的合法合规性认同,以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三)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空间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是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驱动力。加强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空间,培育积极向上向善的网络道德正能量,涵育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氛围,并切实减少网络空间负面信息的内容供给。

第一,积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过去、连接着现在、启迪着未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五千多年,是人类历史上未曾中断的文明,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源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必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积极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需要相协调、相适应,讲好中国人的价值理念、精神状态、文化素养、历史传统,让广大网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非凡魅力。

第二,积极弘扬党的先进文化。我们党肩负着沉甸甸的文化使命,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在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苦难的近代中国,为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所铸就。无数的革命前辈怀着崇高的信仰,为新中国的诞生流血牺牲,是我们党崇高精神和风范的重要体现。必须根据时代需要及网络的传播规律积极地进行积极转化,为我们加强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新中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党又创立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的文化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性的先进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必须要积极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感染和熏陶更多的人。

第三,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加强网络空间的思想工作,必须以开放的胸怀,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人类文明虽然千差万别,但各民族文化的价值归宿是共通的,都是向善向上的。在网络互联全球的时代,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更加频繁,只有以包容的态度、积极的心态,借鉴其它文明成果,推进中华文明的不断革新,构筑起与全球网民互联互通的网络文化命运共同体。

(四)积极推进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国际网络治理单靠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胜任,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第一,必须尊重网络主权,反对网络霸权。由于网络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数字鸿沟,网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网络技术反而控制了很多国家的命脉,信息技术的不平等进而产生经济、政治等的不平等。因此,在推进网络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各国的网络主权,坚决打击网络霸权行为,在更加平等、公平的国际氛围中共同商议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二,积极推进国际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全球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国际电信联盟统计,2019年,全球互联网的普及率将达53.6%,全球网民总数达41.3亿人。而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为86.6%,发展中国家为47%,欠发达国家仅为19.1%。因此,全球近半数的人口被排斥在了网络文明的门外,完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让更多的人跨进这一技术文明的门槛,才能让更多的人享有网络文明成果,进一步推进人类的互联互通,共同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发展难题。

第三,搭建全球网络交流平台。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将这个精神家园治理好,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员坐在一起共同商量。推进全球网络交流平台的完善,才能更好地听取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声音,进而寻求符合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治理方案。在全球网络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征程上,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构建更多的网络交流平台。比如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成功举办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网络的全球治理迈出重要一步。

第四,完善全球网络治理体系。要建立良性运行的网络空间,最终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规矩、规则来约束,要积极推进全球网络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以及全球治理等等。当前,为了更好地推进网络治理体系的完善,必须要着眼长远、着眼整体,积极把握网络空间的发展难题,从战略架构、规则制定等具体层面入手,进行系统性的治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的网络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指导方案。

注释: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0-41,42,4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5.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67.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3-05(1).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8.

王莉.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维度[N].光明日报,2017-09-25(11).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0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81.

猜你喜欢
治理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